去年9月,我来到洛南县华阳思源实验学校进行轮岗教学实践。这是一所全日制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所以教师在校工作时间比走读学校长,可以安下身来投入工作,静下心来俯身学习。

一次突发奇想的尝试,我竟然搜到了王崧舟老师的微信公众号——说实话,对名师王崧舟的崇拜由来已久,因此,在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里,我瞪大双眼,恣意地吸吮着一切我可以吮吸的营养:听讲座《今天我们怎么教朗读》《文化自觉背景下的小学古诗怎么教》《文化自觉背景下小学文言文怎么教》《整本书导读单如何设计和使用》等,看原创文章《未经思辨的语文毫无价值》《用“三只眼睛”看语文》等,听崧舟老师的课堂实录《圆明园的毁灭》《望月》《墨梅》《枫桥夜泊》等。一遍遍的看与听,王崧舟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深邃精辟的解读以及他充满思想魅力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丰盈着我的思维。

王崧舟老师小英雄雨来课堂实录(洛南县西街小学王霞)(1)

本文作者:陕西省教学能手,商洛市洛南县西街小学教师王霞

有一天,我刚看完崧舟老师的教学视频《墨梅》,还沉浸在教学情节的回味当中,教导处王主任来到小学部办公室,把我们三位支教老师召集在一起,说学校通知:要求每位支教老师在全校范围内讲一节公开课,而且有评委。

接到任务,我迅速在头脑中把最近所学的内容以及后面的课文过了一遍,最近我们刚学到古典文学名著单元,课文内容比较长,而且生僻字词以及文言词比较多;后面的课文时间紧,学生没有预习,而且此时我也没有灵感。于是,灵机一动:我何不模仿王老师的教学,尝试一节《墨梅》的课堂教学呢?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再次回看王老师的《墨梅》,设计课件,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我又把设计稍微修改了一下。

很快就到了星期二。晚上7点整,我的公开课正式开始,这节课我分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直接引入课题《墨梅》,介绍作者王冕,接着学习诗中的生字词,然后要求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笔墨纸砚的砚。

第二步:初读古诗,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然后整体感知古诗,作者在诗中写了三种不同的梅花,分别是家中梅、画中梅和心中梅,请把这三种梅花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第三步:品读古诗,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逐句品读古诗,并结合拓展资料,让学生真正读出诗句蕴含的情感。在教学中,重点抓住“清气”一词,通过“以诗解诗”的方式,体会清气和香气的不同,香气写的是物,而清气写的人;香气写的是用鼻子闻出来的,而清气是心灵品出来的;香气每个人都能闻到,清气只有高洁的人才能品到;香气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清气则是一种精神品质。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学生对本诗对王冕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步:小结写法,拓展提升。王冕就是墨梅,墨梅就是王冕,王冕借墨梅自喻,表达自己一身清气,洁身自好的品质。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在王冕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爱上了梅花,爱上了墨梅,你听(和学生合作读《墨梅》),你再听(反复读《墨梅》),这种声音越来越大(和学生合作读《墨梅》),最后以音乐《墨梅》节选结课。

课堂上,我极力创设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在我的启发引导下,紧紧跟随我的思路,积极发言,气氛相当活跃。课已经结束了,学生意犹未尽,听课老师一个个仿佛仍沉浸在《墨梅》的故事中,我依然沉浸在《墨梅》的故事中。随后,张校长对本课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赞扬。那一刻,我心里对崧舟老师的敬佩又多了许多,他精湛的教学技艺、堪称完美的教学设计,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演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和崧舟老师的这次“意外同台”,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更有了信心。曾经有位前辈对我说:“你要多看看名家的课例,他们的课不论放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去解读,都是合乎标准的。”我也曾不止一次的模仿过崧舟老师的课,从《望月》到《长相思》《圆明园的毁灭》,再到《墨梅》,在一次次“模仿—思考—成长”的过程中,我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试着用一颗匠心来装饰语文课堂。


延伸阅读:

公开课千万不能这样“玩”丨课堂反思

商洛市初级中学水江丽:让物理课堂开出慰藉心灵之花丨课堂回味

山东泰安市宁阳四中程国栋:一次值得肯定的“冒险”丨课堂回味


编辑:关中小伙

王崧舟老师小英雄雨来课堂实录(洛南县西街小学王霞)(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