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剑(浙江省江山市上余初中)

摘要: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很多以定义新概念为背景的创新题型,从最初的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到现在的解答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新概念问题考查的是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思维的要求极高,关注此类问题,将会极大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概念问题;激发兴趣;建构模型;动手实践

新概念问题是指即时定义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新运算、新法则等,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理解新概念,做到化生为熟,现学现用.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深入实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已成为中考试题设计的新特点.新概念问题应运而生,在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从最初的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到现在的解答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浙江省各地中考试题的研究,采撷几例鲜活、精彩的新概念中考试题,与大家一起分享新概念问题的魅力.

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己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视指导.结果发现,探究第(1)小题时,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求证出结果;探究第(2)小题时,有少数学生出现困难,信心开始动摇;探究第(3)小题时,大多数学生失去了信心,要么画不出图形,要么画出图形也无力求出∠BCD的度数.因此,在另外一个班教学时,笔者改变了教学策略,设计了如下类似的新概念问题给学生搭建支架,结果调动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1)

因为2(4 4)=4×4,

所以N(4,4)是和谐点.

(2)当a>0时,

因为P(a,3)为和谐点,

所以2(a 3)=3a .

解得a=6 .

所以P(6,3) .

因为点P在直线y=-x b上,

所以3= -6 b.

解得b=9.

当a<0时,因为P(a,3)为和谐点,

所以2(-a 3)= -3a .

解得a=-6.

所以P(-6,3).

因为点P在直线y=-x b上,

所以3= -(-6) b.

解得b= -3.

所以a=6,b=9或a=-6,b=-3 .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2)

因为BD平分∠ABC,

所以∠ABD=∠DBC=30°.

所以∠ABD=∠ADB=30°.

所以△ADB是等腰三角形.

在△BCD中,∠C=75°,∠DBC=30°,

所以∠BDC=∠C=75°.

所以△BCD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BD是梯形ABCD的和谐线.

(2)由题意作图如下:如图4,图5所示.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3)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4)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5)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6)

解答第(3)小题时,虽然有部分学生在分类讨论中遗漏了第三种情况,但没有学生失去信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最后他们都顺利完成任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

二、建构几何模型,巧妙化难为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重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体验到从实际问题中建构数学模型,利用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工具,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例3 (2012年台州卷)定义:P,Q分别是两条线段a和b上任意一点,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叫做线段a与线段b的距离.已知O(0,0),A(4,0),B(m,n),C(m 4,n)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点.

(1)根据上述定义,当m=2,n=2时,如图9,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是 _________ ,当m=5,n=2时,如图10,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即线段AB长)为 _________ ;

(2)如图11,点B落在圆心为点A,半径为2的圆上,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记为d,求d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

(3)当m的值变化时,动线段BC与线段OA的距离始终为2,线段BC的中点为点M,

①求出点M随线段BC运动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周长.

②点D的坐标为D(0,2),m≥0,n≥0,作MN⊥Ox,垂足为点H,是否存在m的值使以A,M,H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D相似?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7)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8)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9)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10)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11)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12)

这是一道以定义新概念“线段与线段的距离”为背景的中考压轴题,设计新颖,构思独特.综观近四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试题,压轴题均以新概念为背景设计,从2011年定义新概念“抛物线的伴随直线”,到2012年定义“线段与线段的距离” ,再到2013年定义“好玩三角形”,到2014年定义“等角六边形”.可见,新概念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设计的热点.这样的试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考查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建模思想等.

三、动手操作实践,感受问题魅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教育也认为,动手操作实践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表象、探究问题和掌握知识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解决的新概念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

例4 (2014年宁波卷)课本的作业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把一张顶角为36o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两刀,分成3张小纸片,使每张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你能办到吗?画示意图说明剪法.

我们有多种剪法,图16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13)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14)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15)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16)

新概念要掌握什么(关注新概念问题)(17)

新概念问题考查的知识来源于教材,但知识技能的运用却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新概念问题中设计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会合作;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实践活动,使得原来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抽象问题变得直观易懂,师生共同领略到新概念问题的魅力.

新概念问题,是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一大亮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利用新概念为背景设计中考试题,可以考查学生即时掌握新概念,运用新概念、新性质迅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时代要求,顺应社会发展.关注新概念问题,准确把握中考命题趋势,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学先.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数与代数[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4(1/2):43-62.

[3]王华.关注概念形成 ,激活学生思维:“方差与标准差”概念形成过程的两次教学设计[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4(3):3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