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重庆8月1日电(谷训 朱广平)“我们的科研成果只有提升战斗力才有生命力,只有保障服务好官兵才有幸福感和成就感。”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伤休克与输血研究室研究员刘良明说。

致敬每一位战疫人员(他们是战伤救治)(1)

该科室建科40年以来,奋力攻克战伤休克基础研究重重难关,研制出先进实用的一线战救器材和药品,为官兵的生命安全筑起坚固的战救之盾,官兵亲切地称他们为战伤救治“冲锋者”。

致敬每一位战疫人员(他们是战伤救治)(2)

在战场受伤后能否快速有效止血,直接决定着伤者的生命安全。面对这个世界战伤救治难题,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伤休克与输血研究室一代代专家们艰苦攻关,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休克等临床重症血管低反应性发生的钙失敏学说,并建立了针对性防治措施,显著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该项研究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致敬每一位战疫人员(他们是战伤救治)(3)

近几年以来,该科室继续保持科研攻关的定力和韧劲, 新型止血敷料和药品终于研制成功。其中,“功能止血纱”和“壳聚糖止血粉”因止血快速有效,性能稳定可靠,被部队官兵称为战场止血“神器”。

科室主任李涛表示:“我们搞战伤早期研究的,要守好战位踏踏实实多出战场管用官兵需要的科研成果,以最大限度让我们的官兵少流血、少牺牲。”

致敬每一位战疫人员(他们是战伤救治)(4)

多年来,刘良明带领科研人员多次深入演训一线、边防基层部队中,进行调查研究和现场试验,发现官兵需求。走到高寒地区,看到边防官兵干裂的嘴唇和冻伤的手,于是就有了特殊环境保暖袋等发明。看到部队的老式急救包,于是有了模块化系列战场一线急救器材。 刘良明团队正在抓紧研发液体防凝固、抗高反、保温、防蚊虫叮咬、防暑降温等系列战救器材和急救背囊等。一批人工智能、单细胞测序、纳米材料等前沿技术也进入了他们的科研目标库。他们对全军战伤急救培训的标准、教材等进行指导和提供决策建议,大力推动全军战伤早期救治技术和一线器材系列化、模块化、配套化发展。(图片由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提供)

来源: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