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是不是最好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摆脱受害者心态)(1)

《月亮与六便士》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一个渣男不负责任、抛妻弃子的故事,看了开头就气得浑身发抖,根本看不进去。

试想一下,你跟自己的老公恩恩爱爱几十年,享受着孩子绕膝,家人团聚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你的老公出走了,要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连原因也懒得解释。你绝不绝望?郁不郁闷?

如果《月亮与六便士》带给你的感觉只是男主的渣的话,可能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问题了。为什么故事背后更大的意义你看不到?偏偏只关注到了男主的渣?

《月亮与六便士》刻画的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本来就是人间的另类存在,一个人能够在有生之年鼓起勇气,抛弃自己半生安逸,为了心中那点疯狂的理想不顾一切,这一点本身就值得人尊敬。

月亮与六便士是不是最好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摆脱受害者心态)(2)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看待某件事情的角度,往往代表现在所关注的点。同一本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体验。甚至在不同的时期,同一个人也能读出不同的感觉来。

这也是为什么张爱玲读《红楼梦》会有"每隔几年又从头看一遮"的做法,随着人生阅历的不同,我们对书中的人物会产生不同的认知。

我前前后后看了三次《月亮与六便士》,每一次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书上的文字永远都不会变,变的是读书人的心态。

当我们读书的时候,必要的代入感能够让我们产生更好的阅读体验,但是摆脱受害者心态,才能真正读懂书本背后传递的意义。

月亮与六便士是不是最好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摆脱受害者心态)(3)

初读印象——受害者心态,让人对男主爱不起来

我喜欢读小说,因为喜欢那种代入感。代入感越强,看起来越带劲,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跟着作者的笔端去经历了别样的人生,悲欢离合经历一遍之后,人生似乎也被拓宽了外延。

第一次阅读《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感觉特别差。作为一名女性读者,我正好经历了自己在家带孩子的一段惨淡人生,对于自我和婚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态度。

在这样的状态中,读这本书的代入感让我强烈地谴责起斯特里克兰,甚至怀疑毛姆刻画的这个人物。哪怕他是以高更为原型刻画的,哪怕他最终在历史上留下巨大的影响力,都无法挽救他不负责任的初入为主的直观印象。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毛姆无疑对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

月亮与六便士是不是最好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摆脱受害者心态)(4)

斯特里克兰凭借着心中的那点突然产生的绘画热情,不管不顾抛弃自己的妻子、孩子以及自己承担着的那部分社会责任。到了法国以后,跟接纳自己帮助自己的朋友之妻发生关系。后来在岛上遇到跟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让妻子承担了所有生活的琐事,自己沉浸在自己对于绘画的热情之中。

斯特里克兰的所有匪夷所思的行为,对于只想要世俗安逸婚姻生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

对于对婚姻充满幻想的人来说,小说最后斯特里克兰的画作闻名于世的成就也无法化解他身上没有感情、没有责任、没有烟火气息。

第一遍能够读完,全凭着自己对毛姆的喜爱和完美主义不愿意中途放弃的那点执念。读完之后,端庄地对着书籍扉页说一句:我不接受用梦想这个词语为渣男强行洗白的行为。

月亮与六便士是不是最好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摆脱受害者心态)(5)

再次翻阅——守着已死的婚姻躯壳,不如冲破围城勇敢的活成自己

再次翻看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已经度过了自己情绪悲观的那段状态,所以这一次代入感相对减弱,也让我关注到了更多第一遍看书时没有关注到的信息。

小说的叙事者我,第一次见到斯特里克兰太太的时候,这个女人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善良、不算漂亮但让人舒服、朴素自反,爱好阅读,喜欢结交作家朋友,对一切都感到有兴趣,把家中布置得淡雅美好,可以说是一个很完美的妻子。

斯特里克兰呢,长相魁梧雄壮、穿上礼服显得滑稽,像穿上正装的车夫,五大三粗,一个善良、无趣、诚实的普通人,让人只会敬而远之的中年男人。

斯特里克兰和妻子的婚姻早就没有了感情,在发现斯特里克兰离家之后,妻子根本完全不明白丈夫为什么出走。她不了解他,他跟她之间没有共同话题,斯特里克兰更像是这个家的供养者。甚至在发现斯特里克兰离家之后,她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面子问题,是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月亮与六便士是不是最好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摆脱受害者心态)(6)

斯特里克兰的妻子并不愿意与斯特里克兰离婚,一开始所有人都在为她们担心,她带着两个孩子怎样继续生活下去。

这是很多女人在面对与丈夫感情破裂之后,不愿意选择离婚的最主要原因——不相信自己一个人的能力能够养活自己和孩子。

然而,在斯特里克兰开始了他苦行僧一般的绘画生活的同时,妻子艾米也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她本来喜欢阅读,后来干脆帮作者们做起了打字的生意,甚至开办了打字所。

这世界上没有无法逾越的高山和峡谷,困难总比苦难多。与其守着一份没有感情的婚姻,不如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回来的实在。

艾米没有那么伟大,她和斯特里克兰的婚姻围城不是她冲破的。但是她用行动证明了被男人从内部攻破的围城,她也能靠着自己的热情给一点点重建起来。

月亮与六便士是不是最好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摆脱受害者心态)(7)

反刍余味——关于成功的终极拷问,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是选择世人认为的体面、压抑自己的活着好,还是选择为了心底的自在和对自我的完善和追求而活着?这是六便士和月亮的关系,该如何取舍?

毛姆在小说中提出了关于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现代人常常会引用高晓松的“诗和远方”来作为自己对梦想的比拟。很多年轻人误以为诗和远方指的就是远游,旅行成了实现这种梦想的最佳途径。

月亮与六便士是不是最好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摆脱受害者心态)(8)

然而,诗和远方其实就是一个能够安放自己灵魂的境界而已。这种境界,就是斯特里克兰处在绘画中时的确切感受:不需要物质来堆砌、不需要金钱来证明、不需要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来成全,只是自己遵循自己内心感受去行动,这是一种内在的安宁。

斯特里克兰死守着清贫和困苦,也要坚持追寻自己心中想要的生活。这与电影《海上钢琴师》里1900选择终生不下船如出一辙。1900放弃了进入真实世界的机会,与自己生活、创造音乐奇迹的船一起共沉沦;斯特里克兰放弃了普世价值观中的成就,带着自己的绘画激情与一团乱麻的生活纠缠半身。

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让别人来定义的,只有自己的内心觉得舒坦了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月亮与六便士是不是最好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摆脱受害者心态)(9)

月亮和六便士是对理想和世俗之幸福的隐喻,在小说中,为了创造冲突月亮和六便士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生活中却不尽然如此。

阅读《月亮与六便士》时,不要被自己的角色代入感左右了,用心看看每个人的际遇,提醒我们自己在捡六便士的时候,不要忘记头顶那抹清淡如水的月光。

月亮与六便士是不是最好的爱情(月亮和六便士摆脱受害者心态)(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