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对于热血男儿尚且倍感艰难,何况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女子。但在民国时期,就有一位红尘女子,以其超常的忍耐和勇气,静候时机,终于在父亲的10周年忌日时刻,手刃凶手孙传芳,一雪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这个奇女子就是被人称作“民国第一女刺客”的施剑翘。

孙传芳为何执意要杀施从滨(施剑翘为何要刺杀孙传芳)(1)

(施剑翘剧照)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1906年出生于安徽桐城。受封建余毒影响,小时后的施谷兰还缠过小脚。但这些封建礼教,能缠住她的脚,却不能缠住她的心。幼时的施谷兰,便不屑于“三从四德”,有着强烈的反叛精神。稍长后,施谷兰在父亲的培养下识文断字,熟读经史,尤其喜欢文学。

18岁时,施谷兰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

1925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施谷兰,正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时候,一个惊天噩耗传来,父亲施从滨被直系大军阀孙传芳杀害了。

原来,就在这年的10月,第三次直奉战争爆发,时任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孙传芳,为争夺江苏和安徽的地盘,率部北上进犯奉军。张作霖着令张宗昌迎战孙传芳。此时的施从滨,正是张宗昌的第二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在战前,张宗昌曾许诺施从滨,一旦打退孙传芳,就让他上任安徽督办。

在胶着的蚌埠地区战事中,施从滨兵败安徽固镇遭俘。孙传芳用细铁丝将他捆绑后,枭首示众。还把其脑袋挂在蚌埠车站的电线杆上,任由鸟雀啄食。同时,还命人悬挂一张白布,上书“新任安徽督办施从滨之头”。施从滨余下的躯干,则被弃置荒野,曝尸数日。

听闻噩耗的施谷兰痛不欲生,虽然从小和父亲聚少离多,但父女感情极好。此时的施谷兰唯有一个心愿,誓死为父报仇。

施谷兰也明白,要报此血海深仇,单靠她这个弱女子难如登天。于是她迅速和堂兄施中诚取得联系,希望他协助自己报仇雪恨。

施中诚虽是施从滨的侄儿,但因其早年丧父后,投奔到施从滨家里,后来从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毕业后,在施从滨部担任排长,因此两人的关系情同父子。

孙传芳为何执意要杀施从滨(施剑翘为何要刺杀孙传芳)(2)

(张宗昌旧照)

施从滨去世后,施谷兰母女俩找到张宗昌,希望他对堂兄施中诚多加提携。3年后,施中诚果然升任团长。

但施中诚却对复仇之事绝口不提,反而劝说施谷兰放弃这个“荒唐”的想法。因为在他看来,虽然孙传芳已江河日下,但毕竟树大根深,找他报仇无异于以卵击石。

失望的施谷兰,愤而和堂兄断绝了关系,她要另寻复仇机会。

正在此时,一个人闯进了施谷兰的生活。此人名叫施靖公,是施谷兰的同乡,时任阎锡山的谍报股长。他希望施谷兰嫁给他,并承诺为她报仇。施谷兰答应了同乡的要求,和他一起生活了7年。

后来,施靖公已升任旅长,但报仇之事始终没有进展。施谷兰不得不一再旧事重提。不耐烦的施靖公,一口回绝了她的要求。无奈之下,施谷兰只好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离开了施靖公,返回天津娘家居住。

至此,施谷兰明白了,报仇一事不能指望他人,只能自己亲自动手。

于是,这位裹脚女人毅然动手术恢复了双足,托人买来枪支,日夜苦练枪法。

同时,为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施剑翘,意为“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

随即,施剑翘开始四处打探孙传芳的行踪。原来,孙传芳兵败后,就住在天津租界里。这一发现让施剑翘激动不已。当施剑翘得知孙传芳每逢周末都要去剧院看戏的消息时,每个周末,她都会去剧院门口蹲守。

但施剑翘一直没能等到好的下手机会,直到真正的机会来临。

孙传芳为何执意要杀施从滨(施剑翘为何要刺杀孙传芳)(3)

(孙传芳旧照)

​1935年11月13日,正是孙传芳固定到居士林听经的日子。施剑翘怀揣手枪,口袋里藏着事前印好的《告国人书》,在一位女居士的帮助下,化名“董慧”,潜入了居士林,静待孙传芳的到来。

下午3时,属于孙传芳的座位被人搽拭干净,并放上了一本经书。施剑翘意识到,孙传芳马上就要来了。于是,她借故“身后的炉子太烫”,悄悄地把位置往前挪,来到了孙传芳的座位旁边。

当孙传芳坐定听经后,施剑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掏出了早已拉开保险的手枪,将10年的愤恨化作了3颗仇恨的子弹,逐一射向了孙传芳的后脑,太阳穴,胸部。

十年的血仇一朝得报,施剑翘瘫坐在了孙传芳的尸体旁。门外孙传芳的下人迅速冲了进来,端枪瞄准了众居士。回归神来的施剑翘从怀中抓出传单,扔向空中并大声疾呼:“我是施剑翘,为父报仇,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要为难居士们。”随后,施剑翘被闻讯赶来的警察带走。

孙传芳被刺之事,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施剑翘的身世和故事,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同情心。众多头面人物也都纷纷出面求情,希望政府特赦施剑翘。

在入狱将近一年后,1936年10月14日,施剑翘被特赦,重获了自由。

(参考资料:《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