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历史上哪个朝代的诗人最多?唐朝绝对是排名第一,唐朝时期不计其数的诗人,造就了无数传世经典巨作,这是其他朝代所无法媲美的盛况。尤其盛唐时期,据统计光七绝诗就有472首,而王昌龄一人就独占74首了,他在盛唐与太白的诗词地位相差无几,一个被世人称为“天上谪仙”,一个被世人称为“诗家天子”。

王昌龄的诗作大体分为三大类:边塞诗,离别诗,宫怨诗。其中边塞诗是王昌龄的主要代表作,他也是世人公认的边塞诗鼻祖,史称四大边塞诗人之一,他也是史上七绝写得最好的三位诗人之一,被称为“七绝圣手”,另外两位是李白和杜牧,写这种格律诗,只有李白,杜牧能与他比肩而立。

王昌龄一生悲壮坎坷,出生于贫穷困苦的农村家庭,主要靠种地维持生活,因家庭贫寒,无力走进学堂,所以幼年时读书少,但好在天资聪颖,半耕半读的生活并没有阻碍他奋斗的志向。

23岁时,他离家去嵩山学道,开始了3年的道家隐居生活,26岁时,社会时局动荡,叛乱不断,王昌龄毅然投笔从戎,报效国家,到西北边地当了一名戍边军人,白天沙场点兵,晚上挥笔写诗,一直到快满30岁时,他才赶赴京城长安参加应试,一举高中进士及第。34岁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仕途却非常不顺,入朝之后的他,性格直率,不合世俗,不愿迷失在长安城里醉生梦死的生活里,得罪权贵,因此一而再,再而三被贬谪,但此时的王昌龄,并没有因为官位被贬斥而郁郁不得志。

王昌龄的一生最高官职只做到县丞,其余都是在贬谪中宦游,面对这无情的现实,59岁时,他申请"告老还乡",决定辞官归隐,获准后,便从龙标出发,一路游历,在次年十月路经安慰时,因诗名太盛,遭小人妒忌,被一个名叫闾丘晓的安徽地方官给残酷杀害了,令人悲痛遗憾不已!

王昌龄一生虽屡遭贬谪,但他也在诗作上的成就名扬天下,传颂千古,他的边塞诗豪迈昂扬,“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他的闺怨诗缠绵悱恻“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他的友情诗真挚动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虽然他在仕途上失意,但在诗坛上,他留下了众多辉煌的千古诗作,流传至今,让人一再吟咏,爱不释手。

古往今来,有才之人绝大多数心高气傲,不肯俯首折腰,事权贵,故多为权贵所忌,人生坎坷就不可避免的了,但凡事有得有失,坎坷的人生,又使有才华之人有不朽的诗词传世,所以说苍天还是很公平的。

王昌龄和李白的关系是 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