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是个常用词。其中的“猩”何所指?“猩红”最早是蜀人对一种色彩的称呼,据蜀地地方志《华阳国志》载:“猩猩兽,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朱”即大红色,“罽ji”是一种毛织品。可见,所谓“猩红”,就是猩猩的血色。蜀人用猩猩的鲜血染织,并且把这种颜色叫做“猩红”。

《吕氏春秋•本味》记载说:“肉之美者,猩猩之唇。”这不仅说明古人是吃货,也反映古人对猩猩的血色是熟悉的。《华阳国志》问世于东晋。至唐朝,猩血、猩红、猩猩色等词义大量出现在唐诗中。名妓赵鸾鸾《纤指》:“分明满甲染猩红。”韦庄《乞彩笺歌》:“泼成纸上猩猩色。”韩偓《已凉》:“猩血屏风画折枝。”李中《红花》:“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

南宋陆游的《花下小酌》也使用了猩红:“柳色初深燕子回,猩红千点海棠开。”

《现汉》“猩红”条:“像猩猩血那样的红色”,也认为“猩红”的“猩”指猩猩。

猩红热血象会正常吗(解疑猩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