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看惯了偶像剧的人,《星辰大海》这部剧开篇几集似乎都有点“老土”,说它旧,它没有民国时期老上海的风情;说它新,它又不在时尚潮流的前沿。但是,对于生于七八十年代,经历过90年代打工潮方兴未艾时的年轻人,真的能激起不少回忆。

九几年打工的场景让人心酸(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打工人)(1)

#刘涛##林峰##张晨光#那时候广东的工厂,还是以服装纺织、加工业为主;那时候出门打工还需要勇气,也是年轻人挣钱的渠道,也是一种潮流。

没有假期,一年半载一次的休息如同恩赐

刘涛扮演的简爱,在面摊工作一个多月后,老板娘大发慈悲让她休息一天,简爱开心得笑开了花。对于现在要求周末和各种长短假期的人来说,这一幕恐怕很难以理解。

九几年打工的场景让人心酸(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打工人)(2)

事实上,90年代的工厂,普遍是没有什么休息时间的,基本上天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至于周末休息,那是完全没有可能的,顶多一周安排一个晚上加班时间短一点,比如九点半下班,让你晚上有时间可以出去买点东西。

所以那个年代,即便是繁华如广东,打工人也是很少在外面逛街的,因为基本没有时间休息,偶尔有人在外闲逛,甚至会被认为形迹可疑。

九几年打工的场景让人心酸(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打工人)(3)

身无分文,四处询问需不需要请人

《星辰大海》前几集的故事背景应该是在90年代末2000年初期,那个年代存在银行的钱慢慢从存折转变为银行卡,但移动支付这些是完全没有的。

外出打工的人,除了路费之外,基本不会有多少剩余,有老乡投靠老乡,没老乡的基本也就只带了几天生活费。所以那时候的打工人,找工作大多会有一个基本要求:包吃包住。在满足这个条件的基础上,再讨论工资多少……事实上像简爱的老板那么爽快发工资的,基本上也没有,短则扣一个月,长则两三个月。

九几年打工的场景让人心酸(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打工人)(4)

现在往往是人选择工作,只要愿意干活,就饿不着肚子。但那个时候不同,工作机会少之又少,没有网络,也没有发达的产业和大把机会,所有招聘广告都是招聘方自己贴出来的,在墙壁、电线杆上,电话也不方便,大多是打听着地址自己找上门去……后来才慢慢开始有了不靠谱的人才市场,不少公司开始登报纸招人等等。

九几年打工的场景让人心酸(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打工人)(5)

人在艰难的时刻,真的会只想有一口饭吃,所以像简爱那样,哪怕是遇到一间小面馆,也会想方设法去找份工作,生存下去。

因为没见过世面受人欺负

本以为面馆夫妇肯收下简爱,必然是一对善良的好心人,不想老板娘不在时,胖老板竟然也对简爱起了色心,还伸出了咸猪手。老板的理由是自己是老板,可以让老板娘给简爱加工资,可以帮她干粗重的活关照她,并且认为简爱不能失去这份工作,以为会从了他。

九几年打工的场景让人心酸(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打工人)(6)

或许站在上帝视角,老板和简爱本没有太大区别,都只是社会的底层。设想中应该彼此照应,十分友好,但《星辰大海》呈现的却是社会另一面的真实。比如想方设法得到简爱父亲遗产后翻脸不认人的姑姑,比如简爱在救下自杀的同事后,同事却依然陷害于她等等,都让人感受到了现实中的残酷。

九几年打工的场景让人心酸(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打工人)(7)

面馆老板这样的人,虽然现在也不少,但在那个年代尤其多,因为信息闭塞,很多南下打工的一代人,不要说身处大城市,连离开家乡也是头一回。所以他们大多没见过世面、胆小、懦弱,也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甚至觉得“老板”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儿”,哪怕只是一个面馆,水果摊儿……都想欺负一下无助的打工人。

九几年打工的场景让人心酸(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打工人)(8)

活要你干,锅要你背的同事和朋友

现在许多电视剧主角,古装即便不是王子公主,也起码是权贵与富家千金;现代如果不是跨国集团老总,也起码是白领小资。而简爱则是从一个茶水小妹开始,这似乎把许多活在偶像剧里的人带回了现实:当我们从不在意银幕上任何一个小丫头时,或许这些平凡人,才是更真实的我们。

九几年打工的场景让人心酸(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打工人)(9)

端茶递水忙得不可开交的简爱,帮同事发个传真,本来是她自己信息有误,却反过来责怪简爱为什么要发出去,还要把责任推到简爱身上……一肚子委屈,却只能自己吞下。不是你的活,要安排你干,是你的功劳,偏偏要跟你抢,真是应了当时特别流行的那句“老乡老乡,背后一枪”。

时代在进步,简爱也在进步,正在从跟单员走向业务员的道路上,与王子林峰的距离也在一步步走近,希望故事一如既往地不断反转,千万不要落入偶像剧的无聊俗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