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赏析(李清照的千古名篇如梦令或脱胎于唐人此诗)(1)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婉约派代表人物,生于北宋,经历南北宋之交国破家亡,前期生活优渥,后期流离失所。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赏析(李清照的千古名篇如梦令或脱胎于唐人此诗)(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为其前期作品,此词写就,一时轰动京城,“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浓睡醒来,宿醉未消,就担心地询问经历一夜风雨的海棠花怎么样了。卷帘人不免粗心,应付说,还好,无恙。但凭着敏感的直觉,她已经预感感到,经历风雨之后,海棠必然是绿叶丰润饱满而红花憔悴凋零。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赏析(李清照的千古名篇如梦令或脱胎于唐人此诗)(3)

宋人爱海棠。苏轼对海棠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陆游也有“为爱名花抵死狂”、“海棠已过不成春”等诗句。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赏析(李清照的千古名篇如梦令或脱胎于唐人此诗)(4)

如梦令全词仅三十三字,巧妙地写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深,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这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常见,如唐僧齐己诗“风雨冥冥春闇移,红残绿满海棠枝”,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甚精,在修辞上有所新创。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赏析(李清照的千古名篇如梦令或脱胎于唐人此诗)(5)

更有唐朝韩偓《懒起》诗: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你能看出和李清照词的一脉相承吗?

但,如梦令一问一答,跌宕起伏,曲径通幽,更胜韩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