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坑你的,不是外人,是你的孩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房子被拍卖房东会来闹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房子被拍卖房东会来闹吗(熊孩子用爸爸账户拍卖下一套房子)

房子被拍卖房东会来闹吗

也许坑你的,不是外人,是你的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偷偷用你的账户花掉五万、十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

家底都被兜空了,震惊的你还能追回这些钱吗?

孟女士就是这么一个倒霉的家长。

不久前,孟女士的女儿偷偷从她的银行卡转了一笔钱到某音平台,全部用来打赏游戏主播。虽然转出金额不算高,但对于全职主妇孟女士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孟女士现在迫切想知道:她能否把自己的钱要回来?

孟女士的女儿小雨,今年13周岁,目前就读初中。跟很多初中生在家长那里得到的待遇一样,小雨虽然被允许接触手机,但在上学期间,手机都是由孟女士负责保管的,只有假期才能拥有支配权。

今年春节期间,小雨注册了某音平台的账户,并且使用自己实名认证的手机号进行了身份认证。在孟女士眼里,小雨在假期内的表现是正常的,跟大部分学生一样,做作业、刷视频、上网课。

事情发生的这天,孟女士查看银行卡,发现余额少了5万元,查询交易记录后发现那5万元都转到了小雨在某音开设的账号上面。不用问,孟女士也知道这肯定是女儿操作的。但是,孟女士没想到的是,小雨已经把钱用完了。

一个13岁的小女孩,短短几天用掉了5万元?钱都用到哪儿去了?

孟女士查询了小雨在某音账号的消费记录,才发现,小雨把5万元全部用来打赏某个主播了。孟女士在难以理解女儿的同时,赶紧联系了主播和某音平台客服,要求退还款项。

但那名主播表示,打赏的款项,他和平台是5:5分配的。孟女士想要全额退款得先联系平台,确认退款的操作符合平台程序,他才能配合。但孟女士按照他的指示找过去后,平台的客服却迟迟没有给出回复。

孟女士愁眉苦脸地找到了我,请我作为律师帮她出出主意。

图文无关。图源:豆瓣电影.《新小屁孩日记》

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是一场司法拍卖引发的纠纷。

大家清楚司法拍卖是啥吗?就是法院把不还钱的人的房子、车子、机器设备等值钱的东西进行拍卖,用来偿还欠款的方式。

有那么一位市民,暂且称其为张三吧。张三一直有个烦恼,孩子逐渐长大,张三想换一间大点的房子。但是,众所周知,房价真的太高了,张三很难找到位置和价钱都合适的房子。于是,张三就把部分希望放在司法拍卖上面,每天浏览司法拍卖信息,希望运气好的话,可以捡个漏。

事情发生那天,张三合意的房子正在开拍,他关注了一会儿拍卖情况后,觉得这次也是没有希望的了,因为竞拍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他的预算,只能放弃。

心塞之下,张三忘了退出账号,直接离开了电脑。此时,张三的儿子,刚满11周岁的张四,在张三浑然不觉的情况下,一顿猛如虎的操作,把房子给拍下来了。

当张三接到法院催促交款短信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被儿子坑了。可张三的的确确没有办法拿出那么多钱来交款,只好向法官解释这不是自己拍的,是家里的小孩不懂事,瞎点拍下的,并询问法官竞拍能否作废。

但法官告知张三,房子是他的账号拍下的,如果张三悔拍的话,他报名时参加的保证金是不予以退还的(这个保证金的范围是起拍价的5%-20%),法院会把保证金依次用来支付拍卖产生的费用损失、重新拍卖价款低于原拍卖价款的差价等方面。

某房产的司法拍卖截图,起拍价约为¥1481万元的房产,报名保证金为¥150万元

孟女士和张三的情况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都有个未成年的熊孩子。但他们情况又不一样,孟女士的女儿小雨,用的是自己的账号进行打赏,张三的儿子张四,用的是张三的账号(如果张四是用自己的账号,估计连报名都做不到)。

但是,孟女士和张三都用了一个理由试图挽回损失——未成年的这种处置行为,应该不能作数。

那么,他们的理由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吗?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国《民法总则》对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

民事行为能力判断是一个人能否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承担民事责任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民事行为能力是按照年龄来区分的,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及以上或满16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及以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

孟女士的女儿小雨和张三的儿子张四,都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除了可以接受别人的赠与、继承财产等纯粹获利的情形,以及购买一般学习用品、饮料等和他们年龄、智力相符的物品外,其他例如进行大额打赏、购买奢侈品等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的行为,则需要在实施后得到其法定代理人(一般为其父母)的同意、追认。

如果父母不同意、不追认怎么办?那当然就是无效的行为,例如孟女士的女儿小雨的打赏行为。如果行为无效,平台是不是应该退钱?

去年这个与孟女士家类似的案例中就有我们想要的答案。

图文无关。图源:豆瓣电影.《小屁孩日记》

家住丽水的小丽,11周岁,读小学六年级。

由于父母常年在国外打工,小丽自小跟着奶奶居住。小丽父母会把每个月的生活费转入小丽奶奶的银行卡。可是小丽奶奶的年龄有点大了,平时也不怎么注意银行卡的情况。

2019年10月,奶奶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在小丽手上,一番追问下,才知道小丽拿着奶奶的银行卡在某音平台打赏主播和购买游戏装备。经小丽表姐查询银行卡交易情况,小丽在短短十天的时间,就在某音平台花费了18多万元,其中打赏某个主播13多万元。

小丽表示,她刚开始是想和主播学习游戏技术,所以给主播刷礼物,增加好感。

但是刷了8千元礼物后,小丽害怕家里人责骂,于是找到该游戏主播,希望退回款项。但该游戏主播却告诉小丽,凑齐10万元打赏才比较好退款。小丽相信了,于是又开始刷钱,直到被奶奶发现,那时奶奶银行卡里的18多万元已经被花光了。

小丽表姐认为,虽然家里人没有将银行卡密码妥善保管,有一定的责任。但是,小丽在某音平台的账号有着“小学生”的标签,而且在小丽和该游戏主播的聊天记录中,也可以看到小丽多次表示自己正在念小学,才11岁。这种情况下,主播还引诱小丽刷礼物,小丽表姐觉得无法接受。

因此,小丽表姐要求某音平台和主播退还全部款项。经过小丽表姐与主播、某音平台的多次沟通,某音平台在核实小丽表姐提交的材料和情况后,最终退还了小丽打赏给主播的13多万元,而小丽用于购买游戏设备的款项则不予退还。

前面小编说过,父母不同意、不追认,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处置行为就是无效的。无效的后果,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是应该返还款项的。但是上面的案例,我们也看到了,同样是熊孩子干的,张四的行为就不属于无效。

难道区别只是因为司法拍卖吗?

并不是。

小丽打赏的钱能退还,先不提主播存在引诱其消费的行为,更多的是因为小丽表姐提供了账号所有者是小丽本人的缘故。而张四使用的是张三的账号,张三没有保管好自己的账号且没有办法证明不是自己在使用账号,只能默认使用者为张三,张三身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是有效的,张三必须承担因此造成的后果。

而孟女士女儿打赏的款项能否退还,最重要的是孟女士要证明账号是其女儿小雨所有(一般也就是身份认证信息)。

图文无关。图源:豆瓣电影.《小屁孩日记》

近年来,未成年人瞒着父母,私自盗用家庭积蓄,沉迷网游、打赏主播的案例层出不穷。很多家长都有着相同的感受,觉着自己小时候能偷偷看个电视就高兴得不行,根本不敢对家里的积蓄下手,为啥现在的孩子胆子那么大?

由于互联网的发达,现在的孩子轻易能获取各种信息,这导致孩子既早熟又幼稚,无法准确地理解其行为可能给家庭带来的后果。而这几年,各种直播平台也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沉迷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毕竟未成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上手快,自制力比较差,容易上瘾。

2019年5月,不少平台都开设了“青少年守护模式”(也有平台称为“青少年模式”),开启该模式后,未成年人的观看时长、观看时段都会受到限制。而且,最重要的是,某些平台在该模式下,未成年人是无法进行充值、打赏行为的。听着感觉是不是很好?

可惜的是,很多平台并不具备主动识别未成年人的功能。也就是说,这种模式必须是父母主动给孩子设置,如果父母不懂操作,孩子也不主动的,基本就是个“提示”,没有办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图为腾讯视频的“青少年守护模式”和B站的“青少年模式”,来自小编手机截图

说那么多,小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做好防范措施。家长除了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外,还是要对自己的孩子和支付密码多上点心,尽量不要将手机支付设置孩子的指纹,也不要把手机支付、银行卡支付的密码告知孩子。

此外,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避免孩子使用家长身份证件注册平台账户,也避免事后无法证明账户所有者。

主稿:jojo;质检:阿丁;编辑:包包;排版:CC;题图:鲁鲁修

资料来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版),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9年版),第四十七条、第五十八条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2017年版),第二十四条

题图来源:《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豆瓣电影

来源:法医秦明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