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着很多的兵书,像是著名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奇书,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三十六计》别称又叫做:三十六策。
虽然《三十六计》也是一部兵法书,但是更多的,《三十六计》更像是三十六个兵法策略。《三十六计》这本书的作者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但是“三十六计”这一词却是先于所著书之名。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更像是顺口溜一样的句子: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根据可考察的史料,出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在后来的时间里,这句话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一直到明末清初,引用这句话的人就更多了。
而《三十六计》这一书出现的时期,就是在明末清初,是作者对中国古代兵家的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总结而来。估计作者写书起名字,也有留意到当时流行的语句,一听到“三十六计”这一词语之后,便有了灵感,于是便创作出了后世的《三十六计》这一兵书了吧。
说是“三十六计”,其实总的来分析,也就六计,分别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这其中的每一计又分为六个小计,总共三十六计。更为简单的来说,也就只有两计,前面三个是优势时所用的计策,后面三个则为劣势时所用的计策。
下面就详细罗列具体有哪些: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计、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guo四声)。
这些计策中,有我们熟知的,像是诸葛亮用的空城计,诸葛亮七擒孟获用的是欲擒故纵,安东尼是更多的,我估计都是第一次看到全部的三十六吧。
咋一看,这三十六计还真的不好记,不过也有学者将这三十六计中的每一计提取一个字,编写成了一首诗,这首诗是这样的: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这首诗除了檀公策这三个字外,其余的便是所有的三十六计了。
当然,有一便有二,还有一个版本的打油诗来概括全部的三十六计:
下策金玉借,以指劫擒贼;草鱼海间笑,山羊桃中击;树暗痴故走,釜空苦远客;屋梁连人尸,隔魏虢国灭。
这一首诗,除了”下策“和”国灭“外,其余三十六字,一字一计。
按照《三十六计》原著所描述的正确顺序,也是总共概括的六大计:
第1套胜战计,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2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第3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第4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第5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楼抽梯、虚张声势、反客为主。
第6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策。
关于此书的作者,后世也有考查,但是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明确的表明作者是谁。希望在以后,能够发现有利的证据,让我们知道创作出这样一部伟大作品的人到底是谁!
中国从古至今,有着太多的历史已经消散,或是还没有被后世所发现,如果这些都能够流传下来,现在的祖国会更加的繁荣和强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