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谭 文 革

大道至简方为真(饥来吃饭倦来眠)(1)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这是古代评价圣人的三标准:立德、立功、立方。此三者,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称之“三不朽”。

按照此标准,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只有“两个半”圣人。一是春秋时期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子,二是明代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等人”、“阳明心学”的创立者王阳明,另半个是晚清第一汉臣、被后世称为“半个圣人”的曾国藩。

比较“两个半”圣人,王阳明的一生最坎坷,受的挫折最多。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受尽了命运的折磨。如是常人,那早就抑郁而终了,但王阳明没有,他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从不忧郁。

王阳明有一首著名的修身养生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深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常人看来,“饥来吃饭倦来眠”是极简单的事,哪谈得上是人修行养生的高境界,谁不知道饥来要吃饭、睏来要睡觉呢?然而常人,恰恰未能做到。他们吃饭时,常想着睡觉; 睡觉时,常想着吃饭。

王明阳则真正做到了。他觉得肚子饿时,就吃饭,吃饭时专心致志,绝不想其它;他睡觉时,就静心而眠,从不胡思乱想。

事实上,王阳明刚到龙场时,他的随从都相继病倒了,而他却百病不侵。后来,王明阳回忆说:“我来农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始终保持了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悲切切、抑郁哀愁。”

任何人都有顺境和逆境,最重要的是,要保有一颗平常心,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人生处于辉煌时,不张扬;人生处于困境时,不气馁。要把身外之物看淡,注重修身养性,保养身体,乐观向上,自然百病不侵。

“饥来吃饭倦来眠”,如此简单的道理中,却蕴含高深的修身养生理念,这正如古人常说的“大道至简”啊。

丰子恺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保有平常心,就不会乱于心,也不会困于情,不怕将来,不念过往,开心过好当下的平淡生活。如能如此,一切都好。

(写于2019年2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