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鸿雁飞歌

生于83年的明星演员(140分钟片长172位明星主演)(1)

电影《建国大业》剧照

最近,又翻出电影《建国大业》看了一遍。11年前,借国庆六十周年的宏伟背景,这部影片,以创新的思维,将一个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剧本,拍出了新的亮点,一举创下类似题材影片的票房奇迹。

实际上,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对影片讲述的那点事,都是了然于胸的。所以,如果单单凭借影片的题材和内容,并无独到之处。

这部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当时敢为天下先地突破了主旋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传统模式,并融入了大量商业元素,空前地采用了全明星阵容。影片汇聚了几乎所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星大腕,据说参演明星多达172位。

生于83年的明星演员(140分钟片长172位明星主演)(2)

从唐国强刘烨到张国立陈坤,从章子怡赵薇到李连杰成龙,从刘德华黎明到王宝强葛优……,这些平时演出风格完全不同的演员,竟然走马观花地出现在同一部影片里,虽然有的只露了把脸,甚至没有台词,但是明星效应对票房的影响显然是积极有效的。

很多观众一遍看下来,禁不住直犯迷糊:见过“腕”,没见过这么多“腕”,这到底是看历史,还是数“星星”?

影片的叙事实际上是比较仓促的,因为场景的转换跨度非常大,以至于很多时候不得不配以字幕解说;而剧情也没有太多的波澜起伏,只是用时间顺序串联起一起一起的历史事件;尤其是战争场面全部切换成了黑白史料,并且迫于篇幅和时长限制,无法作进一步的细节描述和人物特写,所以才有会有一部分观众说不好看,因为故事性相对比较弱。

生于83年的明星演员(140分钟片长172位明星主演)(3)

从某种程度上,明星阵容的光环和焦点甚至掩盖了影片叙事本身。也恰恰是“腕”们不可多得的集体亮相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弥补和掩盖了剧情的平淡和过多会议场景的单调感。

可是,或许由于“腕”们出色的演技以及导演思维的突破,影片里对主要历史人物的刻画还是可圈可点,新颖而且愈加丰满地展现了历史人物的立体形象,比如这几个镜头:

淮海战役的捷报传来,军民同庆,周恩来、朱德和任陛时借着酒劲挥舞双臂高唱国际歌,唱到最后,三人搂在一起,热泪盈眶。这样感性的领袖形象在以往的影视作品里似乎是不多见的,可是这个场景构成了整部影片里最动人最闪光的部分。

生于83年的明星演员(140分钟片长172位明星主演)(4)

接到冯玉祥将军遇害的消息,周恩来一反和蔼形象,几乎是跳起来大发雷霆,甚至大骂属下是猪脑子。恰恰是周恩来的激动和愤怒,生动体现出他对同志的关爱和深情,展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大势已去,蒋氏王朝已经走到末路,蒋介石坐在冰凉的石阶上,一脸无奈,一脸落寞。而在影片结尾,当他无奈地宣布取消轰炸计划,一个落寞的背影再次停留在观众的视线里。

生于83年的明星演员(140分钟片长172位明星主演)(5)

这部影片对蒋介石的描述,没有延续一贯单纯的跋扈和霸气,而是加入了更多的性格描写和赋予了适当的悲剧色彩,让我们看到一个党派没落背后的无奈和凄凉……

有人说《建国大业》的成功完全源于明星效应,其实也不尽然,抛开明星效应,它还是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不管是看历史,还是看“星星”,它当年以一种方式吸引了4亿观众的视线,从市场的角度,这部影片已经相当成功了。

-END-

本文作者 鸿雁飞歌

本文系原创文章,@小木同学来啦已签约维权骑士,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