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已至,寒风刺骨。伴随着冷空气而来的可能还有冻疮!手指、足趾、脸庞、耳廓出现暗紫色的红斑,局部肿胀,活动僵硬,瘙痒难耐……如果出现以上症状,高度提示冻疮来袭!

长过冻疮的地方总是痒怎么办(痒痒痒冻疮不请自来)(1)

冻疮直接用火烤、用热水烫?听说搓雪可以“以毒攻毒”?饮酒可以治疗冻疮?治疗冻疮的这些“坑”你遇到几个!正确的防治措施可以预防冻疮的产生,并减轻已有的症状,瞎胡来只会徒增自己的痛苦!

在气温骤变的换季时节,冻疮非常常见。它是一种局部皮肤瘀血性、炎症性的疾病,可表现为局限性、水肿性紫红斑,有肿胀感,遇热后瘙痒明显,严重时可伴有水疱,破溃后容易形成溃疡,溃烂后疼痛。典型皮损为局限性指盖、蚕豆大小、暗紫红色隆起水肿性斑块或硬结,境界不清,边缘鲜红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紧张光亮、触之冰凉、压之褪色、去压后恢复较慢。多对称发生、亦可单侧发生,四肢远端以手指、手背、足缘、足跟、面颊、耳廓等处多见。一般在10℃以下的气温发生,等到气候转暖后可以自愈,但自我修复的时间长,到冬季后很有可能再度发作。

常见诱发冻疮的情况有三:一是寒冷;二是潮湿;三是血液循环差。女性、儿童及糖尿病患者等人群末梢循环的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冻疮高发于此类群体。另外,衣物过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也容易诱发冻疮。

冻疮不可怕,关键在预防。放在首位的当然是防寒保暖了,特别是末梢循环差的地方,气温低的时候要裹严实些,不要盲目追求“美丽冻人”。潮湿是导致冻疮出现的“帮凶”,那么保持干燥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寒冷潮湿的季节要及时更换濡湿的衣裤鞋袜,不让冻疮乘虚而入。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适当的加强锻炼,一是增强抗寒防病的能力,二是增加血液循环,减少冻疮发生的概率。

中医认为冻疮是素体阳气不足,受寒后血凝气滞,肌肤失养所致。治则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等法。(注:具体治疗应该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进行。)

怀化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科对反复发作冻疮者,推荐以下适用方法:

*服用活血化瘀、温通气血的食疗方如下:

1、干姜粳米粥:粳米500克,加入高良姜、干姜各30克,煮熟食之。

2、当归二红汤:当归、山楂、红枣各15克,混合煮食。

3、活血乌鸡汤:三七10克、鸡血藤20克、乌鸡300克,煨汤服用。

*家用治疗法:

1、冻疮初期:生姜1块,在热水中煨热,切开搽患处,以皮肤发红为度。

2、冻疮未溃者:

(1)尖头辣椒数只,茄子蒂,煎汤,趁热熏洗。

(2)白萝卜生切片,烘热涂擦患处,每日睡前擦一次,擦至患处皮肤发红为止,连续数日。

3、已溃烂的冻疮:柿子皮60克,熟菜子油适量,柿子皮烧存性,研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患处。

4、高发人群预防:艾叶、红花,入冬后间断泡脚或者洗澡。中医防治冻疮,重在气血通畅,还可以进行督脉灸、火龙罐等特色疗法,提升人体正气,增加防病抗病能力,预防或减轻冻疮症状。(周铭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