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的以英国外交大臣名字命名的《贝尔福宣言》的问世,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者始作俑者就是英国。

两战间耶路撒冷英国托管。巴冲突就此上演。

电影巴以相关(不同角度折射巴以渊源)(1)

一部老片子《出埃及记》描述二战间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登录耶路撒冷,英国政府大量遣返,以色列激进民族分子组织了一场对抗英国遣返的现代版的“出埃及记”。(摩西出埃及)

一部英剧《诺言》描述的两个场景,一条线是现代以色列占领下的耶路撒冷,一条同《出埃及记》背景一致。

电影巴以相关(不同角度折射巴以渊源)(2)

内容是犹太人像潮水涌进圣地,挤占阿拉伯人的家园。英国政府意图均衡的政策结果是巴以混乱不堪,“搅屎棍”的外交风格下英国主动放弃托管上交联合国。

以色列最早的恐怖组织伊尔贡、莱希诞生了。最早的恐怖袭击就是影视剧中出现的针对英国的王子饭店爆炸案。

两部片子角度不同,前者颂扬以色列人回归家园,后者是反映“鸠占巢穴”下阿拉伯人被驱逐的悲惨。

对比看,后者更客观。尽管犹太复国始作俑者是英国,但是现在更拍出这样客观的《诺言》,也是良心之作。

因为涉及历史领土、宗教民族之争,无解之下社会能做的就是同情弱者,因为人生而平等。

当然仔细看,还有其它感悟。

如果一战后英国政府兑现了诺言:阿拉伯人战胜土耳其后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那是不是现在巴以就不是一边倒?

外交法则“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极端利己的外交永远是:“乱了敌人,只要不乱了自己”。

看他国历史,珍爱自己国家。

看他人风景,过好自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