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 [1],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 [2]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 [3],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 [4],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 [5],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 [6]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书(一起读经典之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1)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提要】本段介绍五脏阴经之经气竭绝时的症状表现。

【注释】

[1]津液去皮节:就是津液丧失以致皮肤中缺少液体物质的意思。

[2]髦:máo,音毛,就是指头发。

[3]却:在此是短缩的意思。

[4]聚于阴气:阴气,在《难经》及各家注释中,均作"阴器",也就是生殖器。聚于阴器的筋,主要为经筋。

[5]目运:是指眼睛的黑睛上翻,仅露出白睛的现象。

[6]腠理:腠,就是指汗孔;理,就是指皮肉的纹理。

【白话解】

手太阴肺经之经气竭绝,就会出现皮毛焦枯的病象。因为手太阴肺经能够运行气血而温润肌表的皮肤和毫毛,所以倘若肺经之经气不足,不能运行气血以荣养皮肤和毫毛,就会使皮毛焦枯。出现了皮毛焦枯的病象,就表明皮毛已经丧失了津液;皮毛丧失了津液的润泽,进而就会出现爪甲枯槁,毫毛断折等现象。出现了毫毛折断脱落的现象,就表明毫毛已经先行凋亡了。这种病证,逢丙日就会加重,逢丁日就会死亡。这都是因为丙、丁属火,肺属金,火能克金的缘故。

手少阴心经之经气竭绝,就会使血脉不通;血脉不通,就会使血液不能流行;血液不能流行,头发和面色就会没有光泽。所以倘若病人的面色黯黑,就好像烧焦的木炭一样,那就表明其营血已经先行衰败了。这种病证,逢壬日就会加重,逢癸日就会死亡。这都是因为壬、癸属水,心属火,水能克火的缘故。

足太阴脾经之经气竭绝,就会使经脉不能输布水谷精微荣养肌肉。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其脉连于舌本、散于舌下,因此由唇舌就能够观察出肌肉的状态,所以说唇舌为肌肉的根本。经脉不能输布水谷精微以荣养肌肉,就会使肌肉松软;肌肉松软,就会导致舌体萎缩,人中部肿满;人中部肿满,就会使口唇外翻。出现了口唇外翻的病象,就表明肌肉已经先行衰痿了。这种病证,逢甲日就会加重,逢乙日就会死亡。这都是因为甲、乙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的缘故。

足少阴肾经之经气竭绝,就会出现骨骼枯槁的病象。因为足少阴肾经是应于冬季的经脉,它走行于人体深部而濡养骨髓,所以足少阴肾经之经气竭绝,就会使骨髓得不到濡养,进而就会导致骨骼枯槁。倘若骨骼得不到濡养而枯槁,那么肌肉也就不能再附着于骨骼上了;骨与肉分离而不能相互结合,就会使肌肉松软短缩;肌肉松软短缩,就会使牙齿显得长长了一些,并使牙齿上积满污垢,同时,还会出现头发失去光泽等现象。出现了头发枯槁无泽的病象,就表明骨骼已经先行衰败了。这种病证,逢戊日就会加重,逢己日就会死亡。这都是因为戊、己属土,肾属水,土能克水的缘故。

足厥阴肝经之经气竭绝,就会出现筋脉挛缩拘急、不能活动的病象。因为足厥阴肝经,是络属于肝脏的经脉,且肝脏外合于筋,所以足厥阴肝经与筋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再者,各条经筋都会聚于生殖器部,而其脉又都联络于舌根,所以倘若足厥阴肝经之经气不足以致不能荣养筋脉,就会使筋脉拘急挛缩。筋脉拘急挛缩,就会导致舌体卷屈以及睾丸上缩。所以如果出现了唇色发青、舌体卷屈以及睾丸上缩等病象,那就表明筋脉已经先行败绝了。这种病证,逢庚日就会加重,逢辛日就会死亡。这都是因为庚、辛属金,肝属木,金能克木的缘故。

五脏所主的五条阴经之经气都已竭绝,就会使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扭转;眼球连络于脑的脉络扭转,就会使目睛上翻。出现了这种目睛上翻的病象,就表明病人的神志已经先行败绝了。倘若病人的神志已经败绝,那么他离死亡也就只剩下一天半的时间了。六腑所主的六条阳经之经气都已竭绝,就会使阴气和阳气相互分离;阴阳分离,就会使皮表不固,精气外泄,而流出大如串珠、凝滞不流的绝汗;这是人体精气败绝的病象,所以如果病人在早晨出现了这种病象,那就表明他将在当天晚上死亡,如果病人在晚上出现了这种病象,那就表明他将在第二天早晨死亡。

【原文】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 [1],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 [2],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书(一起读经典之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2)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提要】本段讲经脉与络脉的关系及其受邪时的不同表现。

【注释】

[1]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张介宾认为"足太阴"应为"手太阴","踝"与"髁"通,本注释从张氏之说。

[2]平:在此作"满盛"解。

【白话解】

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大都是隐伏在里而循行于分肉之间的,其位置都较深而不能在体表看到;通常可以看见的,只有手太阴肺经之脉经过于手外髁骨之上的那一部分,这都是因为该处的皮肤细薄,使经脉无所隐匿的缘故。所以大多数浮现在浅表以致平常可以看见的经脉,都是络脉。在手之阴阳六经的络脉之中,最明显突出而易于诊察的就是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这两条经脉的大络,它们分别起于手部五指之间,由此再向上会合于肘窝之中。饮酒之后,因为酒气具有剽疾滑利之性,所以它就会先随着卫气行于皮肤,充溢于浅表的络脉,而使络脉首先满盛起来。此后,倘若在外的卫气已经充溢有余,就会使在内的营气也随之满盛,进而就会使经脉中的血气也大大地充盛起来。倘若没有饮酒,经脉就突然充盛起来,发生异常的变动,那么就说明有邪气侵袭于内,并停留在了经脉自本至末的循行通路上。因为外邪侵袭人体,都是先入络后入经,所以如果经脉没有出现异常的变动,那就说明外邪尚在浮浅的络脉,此时的邪气不能走窜,就会郁而发热,从而使脉形变得坚实;如果络脉的脉形不显坚实,那就说明邪气已经深陷于经脉,并使络脉之气空虚衰竭了。凡是被邪气所侵袭了的经脉,都会出现与其他正常经脉不同的异常表现,由此我们也就可以测知是哪一条经脉感受到了邪气而发生了异常的变动。

【按语】

对于本节中"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一句,马莳认为其意是指:其通常可以见到的,只有足太阴脾经的经脉经过于足部外踝上方的那一部分;而张介宾则认为"足太阴"应当改作"手太阴",此句的意思应该是指:其通常可以见到的,只有手太阴肺经的经脉经过于手外髁骨之上的那一部分。因下文中有"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等句,从侧面证明了在经脉之中只有手太阴肺经的经脉是可以在体表被诊察到的,所以在马、张两人的注释中,以张氏的见解较为合理。此外,"踝"字也并非都是指脚踝的意思,如前文中在介绍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时,就有"出踝中"之句,而这里的"踝"字就是指手腕后方尺侧部隆起的骨头,而非脚踝,其意与"髁"相通。所以,本注释从张氏之说。

【原文】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 [1]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书(一起读经典之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第十)(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提要】本段介绍了经脉病变和络脉病变的诊治方法。

【注释】[1]绝道:就是"别道"的意思,也就是指与经脉循行路径不同的循行道路。

【白话解】

雷公问:怎样才能知道经脉或是络脉之中发生了病变呢?黄帝说:经脉隐伏在内,因此即使其发生了病变,在体表常常也是看不到的,其虚实的变化情况只能从气口部位的脉象变化来测知。而在体表可以看到的那些经脉的病变,其实都是络脉的病变。

雷公说:我还是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黄帝说:所有的络脉都不能通过大关节所在的部位,因此在走行到大关节的部位时,络脉都要经过经脉所不到的地方,出于皮表,越过大关节后,再入里而与经脉相合于皮中,此外,它们相合的部位还都会在皮表部显现出来。因此,凡是针刺络脉的病变,都必须刺中其有瘀血结聚的地方,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对于血气郁积的病证,虽然它还没有出现瘀血结聚的现象,但也应该尽快采用刺络的方法去进行治疗,以泻除其病邪而放出其恶血;如果把恶血留在体内,就会导致血络凝滞、闭塞不通的痹证。在诊察络脉病变的时候,如果络脉所在的部位呈现青色,那就表明它是寒邪凝滞于内,气血不通而痛的病证;如果络脉所在的部位呈现红色,那就表明它是体内有热的病证。例如,胃中有寒的病人,其手鱼部的络脉大多都会呈现出青色;而胃中有热的病人,其鱼际部的络脉就会呈现出红色。络脉所在部位突然呈现出黑色的,那就说明它是留滞已久的痹病。络脉所在部位的颜色时而发红、时而发黑、又时而发青的,那就说明它是寒热相兼的病证。颜色发青且脉络短小的,那是元气衰少的征象。一般在针刺邪在浅表以致寒热并作的病证时,因为病邪尚未深入于经,所以就应该多刺浅表的血络,同时还必须隔日一刺,直到把恶血完全泻尽才能停止,然后才可以再根据病证的虚实来进行调治。络脉色青且脉形短小的,是属于元气衰少的病证。如果对元气衰少很严重的病人使用了泻法,就会使他感到心胸烦闷,烦闷至极就会出现昏厥倒地、不能言语等症状;因此,对于这种病人,在他已有烦闷感而尚未昏仆的时候,就应该立即将他扶起,成半坐半卧位,再施以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