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1)

舞龙舞狮 兴高采烈过年例

年例:包含多种文化的综合节日

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是粤西人民过年的传统贺岁方式,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茂名年例在2012已录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故乡》栏目组策划拍摄专题纪录片《茂名年例》,央视2016年4月9日首播。 大型纪录片《年例》预告片2019年2月18日在互联网播出。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2)

年例这个地区文化习俗最早在宋代《太平寰宇记》里有记载,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谷熟时里闬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粤西凡是有冼夫人庙宇的地方,都做年例。冼夫人作为岭南的“境主”“保护神”,成为岭南百姓祈求幸福、净化心灵的精神寄托。除了冼夫人,陈文玉(雷祖),关羽,包公,孔子等人神,年例还祭拜佛教神:菩萨,观音,华光大帝等。另外还有道教中的玉清大帝,灶君,财神,八仙,土地公等。年例中对众多神仙的祭拜体现了岭南地区的泛神文化信仰,也体现了岭南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3)

年例最初是祭祀仪式,是扩大的元宵节、春节、庙会,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所以粤西地区有句俗语“年例大过年”,意思是庆祝年例比庆祝过年更重要。在经年累月发展中,年例融入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元素,发展成为粤西最隆重的民俗活动。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4)

举办年例的地区

年例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春节过后,即农历正月初二开始到二月底之间,每个村子的年例时间都是不变的,茂名的鸡公口年例有35条自然村落一同在正月二十七举办,场面盛大。所以在正月二十七这一天,可能有人要赶场吃好几家年例。

吃年例:来了就是朋友

庆祝年例除了祭拜神仙,祈求来年事事顺利之外,联络亲友感情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举办年例的家庭都会在自己家里准备酒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吃酒。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5)

无鸡不成宴

在年例举行的前几天,村子里的人就会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拿出来清洗,并且根据请客的人数准备菜单购买好珍贵的食材。在办年例的时候每个家庭都会为了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而力所能及地置办最好的酒席。

无论是多久没见面的朋友亲戚,在热烈的氛围下都会把心里话说出来,仿佛长久不见的时光被浓缩成一顿饭的兴高采烈。男士们推杯问盏,女士们则怀抱幼儿凑在一起聊家庭趣事,场面十分热闹融洽。家年例还给青年们提供了交友机会,促成不少姻缘。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6)

年例的宴席

酒席的数量并不固定,有的家庭摆几桌酒席请较亲密的亲友来吃个便饭,有的家庭来者是客摆十几二十桌,场面盛大。酒席上鲍参翅肚鸡鸭鱼肉都已是寻常,最难得是菜色要新奇,又有好的寓意。

近年也有专门负责帮办年例的一条龙服务出现,从请客吃饭的锅碗瓢盆桌椅帐篷,酒席食材无一不全,并且是真正的酒店大厨炒菜,专门的员工迅速上菜,酒席结束后也有人收拾,十分方便。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7)

年例菜

作为了去吃年例的客人,并没有什么要求,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都可以去,而且去了就是好朋友,也不需考虑初次登门带体面一点的礼物。如果是小孩子第一次来这户人家家里玩,回家时主人家还会封红包给小孩,并且给孩子几句祝福的话语。寓意是:小朋友第一次来我家封个红包,希望回家路上平平安安,以后好好学习快高长大,并且能认得我家门,以后常常过来玩,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来我家。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8)

傩(nuo)舞

年例除了和亲朋好友推杯问盏之外,还有一系列完整的祭祀流程。这些流程代代流传,带有独特的岭南文化色彩。其中化州的“跳花棚” 吴川的“舞二真”的祭祀活动中能感受到傩仪傩舞的巫术魅力。明代《高州府志》有载:“自十二月到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又《广东通志》载:“雷州府于元宵鸣锣鼓,奏管弦,装鬼扮戏,沿街游乐。”

看年例:完整的年例祭祀流程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9)

首先是游神:首先将庙里的神仙雕像请出来,妆扮一番,然后村民们扛着轿子带神像巡视村里各个地方,另外还有举着肃静威武牌子的开路大队,敲锣打鼓的乐队,给神像打伞举旗等后勤工作队伍等的陪同。游神的队伍在彩旗飘飘的村落间蛇行,从头望不尽尾,一路上敲锣打鼓好不威风。大人和孩子万人空巷,挤在道路的两旁观看威风凛凛的游神队伍。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10)

游神的目的是带神像在村子里游行全境,告诉神仙:今天游行过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村子,今年有播种水稻,喂养鱼苗,种植果树等生产活动,希望神仙保佑村子里风调雨顺,村民们平安康健。另外也是带常年不出庙门的神仙出门散散心,看看村民们的真实生活,同时接受村民们的香火祭祀。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11)

往往是神像的队伍还没到家门,但是那敲锣打鼓的乐队声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已经传来了。这时村民就赶紧把一早准备好的鸡鸭鱼肉,水果点心,三茶五酒,蜡烛香火等用笸箩挑到家附近的空地上,准备摆宗---向神仙献上精心准备好的香火祭品,然后祈祷神仙保佑今年的愿望能达成。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12)

在神仙享用香火的时间里有一些娱神活动,会请专业的班子来表演例如舞狮,打拳,变戏法等。如果村民们觉得精彩,可以给一些银钱打赏。就像那句台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夜幕降临后人们酒足饭饱,也聊得尽兴了。这时村里的粤戏也准备开台了。粤剧又称“广东大戏”,发源于佛山,是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13)

家里的老人小孩都喜欢去听,老人是真喜欢听戏剧,小孩则是喜欢戏台旁边的卖货郎。走街串巷的卖货郎带着孩子喜欢的小零食和小玩具向孩子兜售。还可以看到现场制作的棉花糖。洁白的砂糖倒进旋转着的机器里,不一会儿就会出现许多洁白的糖丝。只见卖货郎用木棍迅速的把糖丝绕啊绕,很快一朵蓬松又香甜的棉花糖就出来了,好玩又有趣。

广东趣味习俗(广东粤西地区文化习俗)(14)

作为粤西出身的儿女,年例不仅带给我们宗族的认同感和联系感,还有家乡的乡土文化的传承。希望自己家乡的非遗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