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中“亲”与“戚”,究竟有何区别?老梁的解释,可谓一针见血

亲戚,可以说是构成中国式人情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亲戚,中国人有很精辟的论断,“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言外之意就是刚开始再怎么亲的亲戚,到后来也是如同陌生人。春秋战国纷争j近五百年,要真是不打仗了论亲戚排辈分,估计舅舅姨父姑父的都叫上了。可是,春秋战国打的是难舍难分。看来,这亲戚亲戚也是有讲究的。那么,我们口口相传的亲戚中“亲”与“戚”,究竟有何区别?老梁的解释,可谓一针见血。

老梁为什么结婚要门当户对(亲戚中亲与)(1)

现代人逢年过节,大包带小包见了长辈,最头疼的不是怕心意不到,而是最怕叫错了人。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本该就姑姑的远房亲戚,你给人家叫阿姨,这就叫乱了辈分。在注重亲戚关系的中国,这基本上就是一起重大的“外交事故”。不管怎么说,亲戚关系至关重要,是维系社会关系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梁为什么结婚要门当户对(亲戚中亲与)(2)

基于此,在我国古代,彼此之间拉扯亲戚关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中国人把亲戚玩的炉火纯青的,当属两汉。两汉的“和亲政策”,就让中原王朝的皇帝与匈奴牵扯上了关系。举一个简单的列子,汉武帝与匈奴单于,指不定就成了自己的外甥,几代人下来匈奴单于建了汉朝皇帝,估计都得数着指头开始盘算金銮殿上的小伙子是自己的什么,先问一声好,然后开始说事。你看看这就是亲戚的力量,确实是非同一般。

老梁为什么结婚要门当户对(亲戚中亲与)(3)

但是,汉朝热衷于亲戚的力量,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外戚干政。汉朝最厉害的外戚,莫过于王莽,最后把西汉给灭了。可以说,两汉四百年最大的问题就是外戚干政,其次与宦官狼狈为奸,是两汉社会动荡的根源所在。大家伙可能郁闷了,为何是外戚干政而不是外亲干政?老梁对于亲戚进行了一番解释,可谓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大部分中国人的疑惑。

老梁为什么结婚要门当户对(亲戚中亲与)(4)

老梁指出,亲戚中的“亲”,就是你爸爸这边的亲属,指的是内亲。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是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平就属于内亲,也包括了他的姐姐、妹妹、叔叔、婶婶等。在我国亲戚关系网中遇到什么事情,内亲是打头阵的。大家可能会有切身体会,比如你自个结婚了,上分子钱的主力军就是内亲。内亲很容易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斗,这就是内斗的由来,所以大多数时候内亲反而不亲。

老梁为什么结婚要门当户对(亲戚中亲与)(5)

老梁接下来指出,亲戚中的“戚”,通常为你妈妈这边的亲属,通常称之为外戚。两汉四百年为何总是舅舅跳出来闹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外戚要比内亲关系近,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对于中国人来说,舅舅的分量往往比叔叔大。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分家的时候,一定要舅舅到场的原因,老一辈经常说的“娘亲舅大”指的就是这层关系。

老梁为什么结婚要门当户对(亲戚中亲与)(6)

老梁对于亲和戚的解释,可谓是一针见血。如此一来,我们就明白了这亲和戚的区别。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内亲与外戚的斗争史。就是放到现在的娱乐圈,你要是仔细算算,基本上每一个明星之间都有点毛毛亲戚。中国人最大的客套话“五百年前我们是本家”,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说不定算下来就得给对方叫大爷。由此可见,网络流行语“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这里头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学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