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为能力不足而受挫的时候,家长一边动手帮助孩子快速完成任务,一边抱怨这件事如此简单。

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伤心的时候,家长指责孩子“为了玩具这件小事情,至于吗?”

孩子自己的零食被别人吃了而生气的时候,家长抢过零食给对方,还教育孩子要大方。

……

以上家长都是在将孩子推离自己,长期以往,孩子会变得拒绝与家长沟通,因为家长“根本不懂我在想什么。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1)

那么当孩子因为一些“小事”而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做呢?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与孩子最大程度的共情——最大程度的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以及找到感受的根源。

共情并不等于解放,而是意味着理解。

要给到孩子一个拥抱,并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烦操,我知道你想呆在这。”然后拉着孩子的手,体验他的感受,当孩子缓和下来,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当我们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够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真正的解开孩子内心的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