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哪些习惯会影响睡眠质量情况(却导致夜晚睡眠障碍)(1)

背景数据: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据《人民日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晚上11点以后入睡,近三分之一的人凌晨1点以后入睡。过去一年,人们的整体入睡时间延迟2-3小时,对睡眠问题的搜索量增长43%。

关于睡眠的话题已是老生常谈,大多数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都已做过科普,因此小编特地询问了呼吸科医生,在临床上有没有见过最为「奇特」的原因导致睡眠障碍的病例,不问不知道,有这样一位年仅57岁的名校博导,竟因「长期睡午觉」的好习惯,反而导致夜晚睡眠障碍。

按理说,养成长期睡午觉的习惯是值得倡导的事,怎么可能会导致夜晚睡眠障碍呢?来听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拴盈教授给我们好好聊一聊。

「他20多年几乎每天按时按点午休,夜里却总是靠地西泮或氯硝西泮才能入睡……上午精神状态不如下午和夜晚,晚上有时候精神亢奋」

杨教授的这位患者是西安交通大学的一名博导,今年57岁,这位大叔有长年午休的习惯,每天中午午餐之后,从12点半到2点半甚至3点多,几乎都在午休中,他的家人、同事和学生也都知道他的这个习惯,因此从来不在中午打扰他。这位导师从教多年以来,给人们的感觉每天都是神采奕奕、精神很好的样子,但所有人却不知道他有一个很痛苦的病症——夜晚失眠

夜里,这位导师工作结束后按时按点上床休息,却怎么也无法入睡,脑子里总是不受控制地像「过电影」般重复白天纷繁的工作事务以及第二天要处理的工作,很多时候失眠时间长达数小时甚至一个通宵,全靠第二天的午休来弥补。因此,近20年来,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服用医生开的安眠药「地西泮」帮助睡眠,起初他服用四分之一的「地西泮」就有用,后来随着药物依赖,药量逐渐增大,到半片、1片、2片,甚至3-4片,也不甚起作用了。再后来,他让医生开了镇静效果比「地西泮」强好几倍的「氯硝西泮」,现在,他几乎每晚要服用2片「氯硝西泮」,才能保证睡眠质量。

听完这位博导的病程,小编都感到心疼,这是靠强力安定的作用在支撑他的工作呀。可是,每天按时按点休息,也有良好的睡午觉的习惯,他怎么会睡眠质量如此之差?

杨教授告诉我们,现在这种「入睡难」的失眠问题在许多工作压力大的人群中较为普遍,入睡困难的人十分辛苦,试想一下,如果说一个人只是打鼾,或者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还能靠一些办法得到纠正和调整,这种纯粹需要依靠精神类药物才能入睡的患者,一旦形成严重的药物依赖或者耐药,每天连6-7小时的基本睡眠需求都不能得到保障,像这位博导一样的情况,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痛苦。而患者自己也表示,有时候为了避免长期服药的副作用,偶尔不吃药,白天就常常会感到上午的精神状态不如下午和夜晚,晚上有时候又精神亢奋,这更好地说明了夜晚睡眠质量差,或突然断药后出现的副作用明显。

可是,这位患者的问题根源在哪呢?如果接受了睡眠监测,结果会是怎样呢?

「服药后他就出现打鼾,不服药后勉强睡着较少打鼾……安眠药也会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尤其是这几类人群要慎用安眠药」

经过睡眠监测发现,这位博导如果不服用安眠药,能够短时间里进入浅睡眠,但较少出现打鼾症状,但如果服用了安眠药,能够长时间进入深睡眠,但持续打鼾,并频繁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这是怎么回事?

杨教授首先给我们解释了关于打鼾的问题。他告诉我们,打鼾不是一个小问题,打鼾如果严重的话,会出现窒息、呼吸中断、记忆思维障碍等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现在约有4.5亿以上的人患有鼾症,全世界大约有19.5亿人饱受打鼾的折磨。而临床上,因打鼾问题前来看病的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除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心身医学科的门诊,都会经常看到这些患者的身影。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呼吸道是通畅的,空气可以顺利通过,睡眠时不会发出鼾声。而睡眠打鼾的人通常比正常人咽部结构狭窄,当气流经过这个狭窄部位时就会引起振动,由此产生鼾声。我们常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就是睡眠中上气道反复塌陷引起的。但患者常常却不知道自己曾在睡眠期间停止呼吸,有时候会惊醒或者因憋气而醒来,也常常听伴侣说他们打鼾或者呼吸停止。

为什么这位博导服用安眠药后就会打鼾,不服药时较少出现打鼾呢?

杨教授告诉我们,首先患者并非属于从不打鼾的人群,因为他体型较胖,同时因应酬偶尔有饮酒,加上长期服用镇静促眠的安眠药,这些因素都是造成入睡后持续严重打鼾的原因。尤其安眠药有抑制呼吸的作用,本身就有一定的几率造成呼吸阻塞,加之患者具备其他因素,这样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起初当杨教授告诉这位博导,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时,他还不相信。但请他回忆了自己有没有以下这些症状,他终于信了。我们也可以对照以下这些症状自查一下:

1、睡眠中大声打鼾、倒吸气、窒息、哼鼻或者呼吸中断;

2、日间嗜睡;

3、晨起头痛、口干;

4、睡眠不安宁、频繁起夜;

5、因窒息或憋气而醒来;

6、思维、记忆障碍。

杨教授提醒我们,如果有以上症状,但自己依然拿捏不准的,就建议选择专业的评估和检查来帮助我们判断。常用的评估工具和量表有ESS评分、柏林问卷等。此外还有多导睡眠监测(PSG),这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金标准,监测的数据主要包括反映我们睡眠情况的脑电图、眼电图、下颌肌电,还可以监测到我们的呼吸情况,如口鼻气流、胸部及腹部呼吸运动及脉搏血氧饱和度。除此之外还有心电图,鼾声、腿动及体位等,都可以被全面监测到,明确诊断。

杨教授告诉我们,年龄较大、肥胖、颅面及上气道异常、口咽通气道狭窄、颈围和或者腰围粗的人群,都容易打鼾,容易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因此,控制体重、减肥、禁烟酒,是必须的,这样的人群一定要慎用镇静促眠药物,尤其睡前要禁用镇静、安眠药物。还可以通过纠正睡眠姿势,如采取侧卧位的睡姿,保持鼻部通畅,防止打鼾。

「午觉时间过长是个关键问题,许多人并不重视……过早消耗睡眠驱力,活动量不足,都会进一步影响夜间睡眠,形成恶性循环」

杨教授告诉我们,这位患者除了纠正上面提到的这些错误行为,还有一个重要的认知错误也需要及时纠正,那就是午觉时间过长。白天休息过多也会影响夜间睡眠。在常人的理解中,认为睡午觉是个很好的习惯,比如每年进入夏日制时,人们午休的时间都会延长,儿童的午休时间会比成年人更长,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帮助,但成年人如果午休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2小时以上,不仅不会帮助人体得到修复,可能起反作用,加重夜晚入睡困难。

这位博导每天午休2个半小时以上,属于午休时间「严重超标」。一般来讲,一个成年人一天的睡眠时间需要7小时左右,进入老年睡眠时间可能更短。白天如果过度地躺在床上,或者补眠(午休)的时间超过30分钟,就会过度消耗我们的「睡眠驱力」。如此,到夜晚上床休息时,导致睡意比预计时间晚出现。

杨教授尤其提醒一些长期失眠的中老年人,临床上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因为晚上没睡好,醒来后感觉困倦,就会在白天狂补觉,很多人会午休1-2小时、2-3小时甚至更久,即便睡不着很多中老年人也喜欢在床上一直躺着养神,殊不知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过早消耗我们的睡眠驱力。此外,活动量不足,也无法累积足够的睡眠驱力,从而进一步影响夜间睡眠,形成反复的恶性循环。

杨教授建议我们将午休时间减少至20-30分钟,保持规律的作息,即便头一晚上没有休息好,次日的白天安排也要尽量照旧,应避免过度躺在床上或过久午休,提前透支属于当晚的睡眠时间。做到这些的同时,还要坚持运动,每星期如果有3次、每次至少30分钟、每次运动后测心率在130次/分左右,这样的运动有助于帮我们提升睡眠质量,不防试一试。

晚上哪些习惯会影响睡眠质量情况(却导致夜晚睡眠障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