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白银市管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素有“秦陇锁钥”之称。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此会师,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揭开了辉煌的一页。毛泽东曾风趣地说:“会宁,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会宁因此成为会师圣地,享誉中外。

甘肃会宁会师介绍(重走长征路甘肃会宁)(1)

11月12日

“智行新长征 骏驰新时代”2020年重走长征路

公益行

12名队员来到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园

追忆84年前

红军在此会师的胜利场景

甘肃会宁会师介绍(重走长征路甘肃会宁)(2)

红军长征途中共有五次会师,分别是懋功会师、永坪会师、吴起镇会师、甘孜会师和会宁会师。而会宁会师是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

会宁县城所在地叫会师镇,祖厉河穿城而过,流经靖远县汇入黄河。当年红军三大主力在此大会师的旧址就位于祖厉河畔。祖厉河见证了84年那场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的欢庆。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赣南集结出发,在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且无后方依靠的状况下,渡天险、爬雪山、过草地,冲破了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纵横十余省,行程二万五千里。历时两个寒暑,于1936年10月10日晚,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隆重举行会师联欢大会。朱德在大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贺电。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年接游客超百万

11月12日上午,重走长征路队员列队来到闻名遐迩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园参观。

进入会师园,迎面就是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队员们手持“重走长征路”队旗登上了城楼,并在城门中间上方的垛口处列队拍照,追忆当年红军三大主力在此大会师的欢乐情景。

甘肃会宁会师介绍(重走长征路甘肃会宁)(3)

甘肃会宁会师介绍(重走长征路甘肃会宁)(4)

倚楼眺望,矗立于旧址大广场西侧就是会师纪念塔。该塔为邓小平亲笔题名,塔高33.3米,三塔环抱,傲视苍穹。据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讲解员徐萍介绍,三塔相拥象征着三个方面军胜利会师;至第10层合为一塔,象征着当年10月10日的会师;塔高11层代表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而今,它不仅是会宁会师的标志建筑物,同时也是会宁县城的标志性建筑物。该园内,还有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有徐向前元帅题名的“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有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

甘肃会宁会师介绍(重走长征路甘肃会宁)(5)

位于旧址广场东侧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设有“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精神丰碑永存”三个部分,通过雕塑、模拟场景、情景再现、大型多媒体互动场景等多种展示手段,全面、系统地反映各路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生动再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前后的雄伟壮丽场景。

徐萍介绍说,随着园区进一步升级改造,前来旧址园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2018年和2019年,园区连续两年游客接待量超过百万。

甘肃会宁会师介绍(重走长征路甘肃会宁)(6)

甘肃会宁会师介绍(重走长征路甘肃会宁)(7)

甘肃会宁会师介绍(重走长征路甘肃会宁)(8)

今日圣地展新颜

悠悠祖厉河,巍巍会师塔。

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不仅成就了会宁“红色圣地”的崇高荣誉,也给会宁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

近年来,该县以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规划和实施了会师旧址拓展保护、会师大道、长征胜利景园一期二期改扩建工程、钟鼓楼建设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会宁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20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之一,成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圣地。

甘肃会宁会师介绍(重走长征路甘肃会宁)(9)

岁月流逝,精神永存。漫步会宁城区,街头巷尾有关长征红色元素的符号无处不在,如红军路、长征路、延安街、会师路、会师桥、会师楼、会师村镇银行、会师超市、会师中小学等,似乎在时刻提醒人们,这是一座以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而闻名的城市。

说起会宁的发展变化,现年68岁的退休老师郭志林坦言:“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郭志林平时喜欢摄影,磅礴大气的钟鼓楼、笔直宽阔的会师大道、古雅壮观的汉唐商业街群等,都被他一一定格在相机里。他说,作为一名会宁人,他接待过很多外地摄影朋友,每次红军会师旧址园是大家必去之地。郭志林还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当年红军在会宁会师留下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定当铭记,永远传承。

往事如烟,昔日贫穷落后的甘中小城,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祥和、安宁的生活情景,见证着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正如毛泽东当年所说:“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余书福 陈地长)

来源:赣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