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到老年才知道,有个不成器的儿子是一种福分

讲述:老周

整理:明豪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晚年幸不幸福和子女没有关系(我人到老年才知道)(1)

01

我是老周,今年68岁,是鄂东南地区一家钢铁厂的退休工人,老伴早几年因病走了,留下我一个糟老头子孤零零地住在钢铁厂职工宿舍。我不是孤寡老人,我有一个儿子,早年毕业于北京985名校,后来在北京工作、成家,媳妇是北京本地人。

早些年,我和老伴去北京儿子家住了一个月,老伴不识字,我们下个楼逛下街,我都要紧紧跟着老伴,怕她走丢;加上儿子家的锁是指纹锁,我们老年人操作起来也麻烦,后来干脆不出去了,天天窝在家里看电视。媳妇虽说谈不上势利眼,但生在首都大地方的人,天性对我们小地方的人有一种优越感,言谈举止、话里话外都有点看不起我们,生活习惯、日常饮食,与我们都格格不入。儿子当年买房时,我和老伴虽然倾其所有帮儿子凑了首期款,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我们受不了拘束,一个月后就回老家了,再也没过去了。

刚开始两三年,儿子带儿媳和孙子会回来过年,后来就是他一个人回来过年了,从一年回一次到两年回一次,再到现在疫情三年没回。平时电话也打得少,我打过去,他永远是很忙的样子,三言两语就要挂电话了。老伴在世的时候,我们相依相伴,还没有感觉到孤独。老伴走了,我整个人如行尸走肉,毫无生气,得过且过,倍感孤寂。好在有我的老邻居老刘,我们是多年的老友,年轻时一起在钢铁厂上班,年老时一起退休,我经常去他家喝喝酒,聊聊天,下下棋,下楼逛一逛,打发孤独的时光。

晚年幸不幸福和子女没有关系(我人到老年才知道)(2)

02

时光回到40年前。那时我和老刘风华正茂,都在钢铁厂上班,和一些年轻人天天玩在一起。后来我们各自成家,各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小孩相处很好,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他们性格天壤之别,我儿子稍稍内向,脑子灵活,很小就会算数学题,背古诗;老刘的儿子活泼外向,喜欢打架,三天两头有家长告状。但他们两人相处,很少吵闹,也许是性格互补吧。

进了初中,两个孩子的成绩差距很明显,我儿子小周长期是班上前三名,老刘的儿子小刘长期是班上后几名。很快到中考了,小周考上了县城的好高中,小刘只能花钱读末流民办中专。

读完三年高中,小周很争气,考上了北京的985名校;小刘混完三年中专,开始遭受社会毒打,进工厂打螺丝。

小周读完四年本科,又保研到本校读研究生;小刘换了很多个工作,都做不长久,但不耽误他娶妻生子,当然是老刘出钱一手操办。

小周研究生毕业,分到北京一家国企上班,待遇优厚;小刘开始厌倦工厂上班的日子,于是自己拿点钱,再让老刘出点血,按揭了一辆小车,开始跑出租车。

等到我儿子小周和本单位的北京姑娘谈婚论嫁,小刘已开出租车几年,小刘的儿子也会打酱油了。小刘一直在开出租车,他喜欢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想出去就出去,不想出去,就约几个哥们打下牌,或在家陪老婆孩子。

老刘和我聊天时,每每谈起他这个儿子,都直摇头,他说:“从小到大没让我省心,读书时不努力,上不了高中上不了大学,那只能随便找个工作养家糊口,每份工作都做不长久,太不成器了。现在开出租车,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几十岁的人了,养老婆养孩子,还要我的退休金来接济他们,没办法,只有这个儿子,我不帮他谁帮他。看看你儿子从小到大多争气,读名校,留北京,进国企,你就享福啦。”

我苦笑两声,没有说什么,其实我知道,他儿子也没有那么不堪,我儿子也没有那么好,我也谈不上享福,心中的苦无处诉说,老刘也只是说着安慰我的话,因为相比物质,精神生活的贫乏,更加令人难受。

晚年幸不幸福和子女没有关系(我人到老年才知道)(3)

03

我印象中的小刘,是个大大咧咧、安于现状、知足常乐的孩子,成天笑眯眯的,没有上进心,没有压力,平时喜欢打牌、喝酒、玩游戏,他明天没饭吃,今天就不会着急。但他没有那么不堪,没有坏心眼,对邻居客客气气,每次见到我亲热地叫“周叔”,嘘寒问暖;他对老婆孩子好,对父母孝顺,家庭也和睦,实在没钱用了,他也会出去努力干上一阵子。

老刘是常常接济他,但只有一个儿子,也是他心甘情愿。小刘的家在老刘家附近一个旧小区,小刘这个人有个优点,身上再没钱,三天两头提一瓶酒,或者提点下酒菜,去老刘家,自己下厨,和老爸对饮几杯;逢节假日,他们一家人聚餐,满屋欢声笑语;有时放着生意不做,载着老刘夫妇出去兜几圈,吹吹风,或者全家去附近景点游玩,看看风景。

老刘对他儿子说:“有什么好看的,又花时间又费油钱,不如多拉几趟客。”小刘笑着说:“那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俩老要开心,全家要开心。”老刘嘴里说着儿子,心里美滋滋的。老刘心里畅快,儿子没钱用问他要,他给钱也痛痛快快。

我经常沾他们家的光,有时小刘叫我过去和老刘喝几杯,有时跟他们的车一起出去玩玩。虽然他们一家没把我当外人,但毕竟不能老是这样,我也不好意思。

他们家物质上并不富足,但这种和睦热闹的家庭氛围,着实令人羡慕。和他们家对比,我有退休金,儿子也会打钱给我用,我不缺钱,也不缺物质,但想到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独自面对空房,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一天半夜,我胃疼得难受,打电话给老刘,老刘通知小刘赶过来了,两人把我扶上车,送往医院。在医院的两天,小刘也不出车拉客了,跑前跑后,尽心服侍。旁边床位的老太太羡慕地对我说:“你儿子真孝顺。”我尴尬地回她:“是邻居的孩子,我儿子在外地。”等我儿子赶回来,我已出院了,儿子要我去北京住一段时间,身体养好了再回来。我不愿去受拘束,还是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自在,就说:“我没事,医生说按时吃药就行了,你安心去北京吧。”儿子无奈作罢,临行前,儿子提了些礼物去老刘家,对老刘小刘表示感谢。老刘父子说是应该的,远亲不如近邻,更何况是这么多年的同事和老友。

晚年幸不幸福和子女没有关系(我人到老年才知道)(4)

04

我这样的空巢老人,是社会上一种普遍现象,子女在外地工作,老人独自在老家生活。我和儿子经济上没有问题,儿子也谈不上不孝顺,主要是我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习惯了,不愿去儿子那里受拘束。相隔两地,儿子平时工作也忙,照顾家庭孩子,老父亲独自在老家,他也有心无力。我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照顾好自己,不让儿子担心,就是对他很大的帮助。后来我听从儿子的安排,请了一个保姆,料理我的一日三餐,平时也能说几句话,心情也就没那么压抑。

说句实话,以前老刘羡慕我儿子争气,说他儿子不成器;我倒羡慕他儿孙绕膝,一家人其乐融融。

如果时间能再来,我儿子也像小刘这样,读不了名校,留不了北京,进不了国企,只能做一个普通底层人,留在家乡,守候在父母身旁,我不会有遗憾。只要他有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娶妻生子,我们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开开心心,我就知足了。可能有人会说我自私,说我格局小,为了自己,放弃儿子展翅高飞的机会。我只是人生将逝的一点小小感悟,人生短短几十年,作为一个时日无多的老人,有什么比儿孙绕膝、热闹团圆更幸福?

像小刘这样常人认为的不成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怎么能说不成器呢?他有小毛病,不求上进,安于现状;但他不偷不抢,为人友善,知足常乐,孝敬父母,爱护妻儿,家庭和睦,虽有父母心甘情愿接济,他也有一份自食其力、养家糊口的工作。像老刘这样,有个所谓不成器的儿子,又何尝不是一种福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