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诗有很多体裁,绝句、律诗、乐府诗、古诗等等,那么到底哪一种体裁最能代表唐诗的水平呢?

这一点还真不好说,清代的王世祯曾言“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观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唐诗中,绝句占了很大的分量。

绝句又划分为五言和七言,虽然字数很少,篇幅有限,但却最能考验诗人的文字功底。

五言绝句中也不乏名篇,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

到底谁是“五绝一哥”,这点同样不好说,但若论谁是“七绝第一”,那么此人非王昌龄莫属了。

他在七绝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后人称之为“七绝圣手”

他有一首诗,秒杀李白杜甫,被誉为“七绝第一”,这首诗就是《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谁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1)

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既描绘了壮阔的边塞风光,又洋溢着诗人浓浓的爱国热情,历来备受推崇。

明代的著名文学家李攀龙曾言“唐代绝句当以此压卷”;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也曾高度赞扬这首诗,将其奉为“神品”,在编选唐人绝句时,将它列为第一。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的美誉。

除了这首《出塞》,他的《从军行》、《春怨》、《长信怨》等等,同样是享誉千古的绝唱。

他在诗坛上的整体地位远不如李白杜,但是无疑他的绝句却是独步诗坛。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到底写得有多好。

但使龙城飞将在谁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2)

“秦时明月汉时关”,开头一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月下边塞图。

在边塞题材中,“明月”也是很常见的意象,“明月出天山”、“高高秋月照长城”、“受降城外月如霜”,为何诗人都喜欢写明月呢?

我认为应该有三个原因,一来明月万古长存,具有永恒的意义,给人一种厚重感的沧桑感;二来月光清冷,渲染了边关萧条的氛围;三来明月最容易勾起将士们思乡的情感。

仅“明月”这个意象,便包含了千言万语。

而王昌龄这里又着重强调了“秦汉”时期的明月,这是为了突出时间的久远

从秦汉到如今,明月依旧,战争也一直持续着,一种苍凉悲愤的情感扑面而来。

“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是从空间上来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万里”二字极写空间的广阔,包含了诗人沉重的叹息。

但使龙城飞将在谁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对于良将的渴望。

如果有像飞将军那样的勇将,想必胡人的战马就不会越过阴山半步,那么战争就不会那么频繁,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壮士背井离乡了。

这两句的意思不难理解,有疑点的“飞将”到底指的是谁?这个问题历来争议不休。

这首诗入选小学教科书,里面的注释说的是李广,当年我的老师也是这么解释的。

但是后来我查了资料发现,汉朝的另一名大将卫青,也曾被誉为“龙城飞将”。

他第一次出征,便直捣黄龙,打到了匈奴的祭天圣地——龙城,获得了汉朝对战匈奴的第一场胜利。

他一生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七战七捷,是名副其实的抗匈名将。

而李广虽然有“飞将军”之称,但是他的战绩远不如卫青,而且根据按照“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来看,这里的“龙城飞将”应该是卫青更加合理。

但使龙城飞将在谁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4)

也许王昌龄也没想到这“龙城飞将”竟会引发千年争议吧,撇开这个问题不谈,这首《出塞》确实写得很是出彩。

无论是遣词造句,要是意境渲染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七绝第一”也是名不虚传。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