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村里炸丸子文案(难忘奶奶的炸千子)(1)

乡情散文:难忘奶奶的炸千子

文:杨晓光

  每当时序进入腊月,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的年景,也已经下过一两场像样的雪。银装素裹的大自然打开人们的视野,各种各样的美食也如涨潮的春水,欢涌着进入百姓家。千篇一律的日子,到了腊月这个节点,渐渐变得丰腴起来。

作为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昌黎县炸千子,很多朋友都会记忆深刻,在我们小时候,人人都吃过这种年代感很强的美食,特别是广大农村,每逢过大年,家家都会炸千子、炸油糕、炸油饼、炸套环。炸千子也便成为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在我的老家昌黎县晒甲坨,炸千子是过年的四盘主打大菜之一。家人相聚端上桌,招待客人也堂而皇之端上桌。奶奶一辈子节俭惯了,但是过年炸千子,是从来也不会有丝毫马虎的。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奶奶就开始张罗着炸千子了。炸千子就像包饺子一样,离不开皮儿。炸千子用的皮子,非粉饹馇不可。所谓粉饹馇,就是用绿豆面贴在锅里,做成的圆圆的很薄很薄的薄饼。老家的乡亲特别认滦县(现滦州市)粉饹馇。滦县粉饹馇,手感薄扇、黄绿杂糅、软而不碎,散发着浓郁的豆香。

有了皮子,还要有千子里面的内容,就是馅料。奶奶总要用事先剁好的猪肉馅,多加葱、白菜,撒少许本地产的粉面子(淀粉),用清水搅匀,再加适量的盐,尽量让味道厚重一些,即为千子馅。现在回头看,当年制作千子馅料多菜和重口味的特点,完全是奶奶拉扯着我在农村过贫困日子的无奈之举。

将整张粉饹馇摊平在面板上。把搅拌好的肉馅从一头开始均匀筑起笔直的一道垄台,再将“带货”的粉饹馇从底部向上卷两圈,刷上调好的面糊涂抹封口处。将卷好的千子,呈60度角切成5厘米长的“马蹄段”,下入油锅中炸透,见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来沥净油,一盘香酥可口的炸千子就制作完成了。

奶奶除了炸千子,还炸一些诸如年糕、丸子、炸饼以及麻花之类的年货。这些油炸食品,奶奶只是趁热尝尝而已,全部盛放在篮子里,悬空挂到屋梁上,一防老鼠,二是防着我这般大的孩子偷食,当我蹦着高也够不到,也便断了贪吃的欲念。将其留着,当家里来客人拜年时端上餐桌请客人品尝。等到年节一过,最终还是成了我打牙祭解馋的美味点心。

卷千子剩下来的粉饹馇,切成菱形块放锅里顺便也炸了,就成了好吃的薄脆排叉,奶奶会单独盛到盘里,我一会踅摸着抓几片,放进嘴里,嘎巴嘎巴地越嚼越香,作为零食类食品的档次和品味,完全在如今快餐店袋装薯条之上。这种炸千子的副产品,还可以剁碎,和白菜搭配做大馅蒸饺,作为肉馅代食品包出来的饺子,吃着又水灵又香。熬菜时抓一把放进去,不放油都会让人至为青睐。

如今又到了过小年的光景。可是我再也无法吃到奶奶炸的香香脆脆的千子了。有人说,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那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在反刍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最终成为生命的滋味。奶奶的炸千子,也成为了我生命中永远铭记的滋味。那橙黄酥脆的炸千子的香味,绕于舌尖,藏于心底,唤醒我的味蕾,永远都不会湮灭。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