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顾名思义就是共同在一起学习的朋友。玩伴,就是共同在一起玩耍的伙伴。发小,是指从小在一起玩耍到长大的朋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形容小时候一起玩耍的男孩子、女孩子感情笃定,童年爱情友谊。

恰同学少年情节真实吗(还是当年的白月光吗)(1)

这些美妙的词语,无不传达和描述着小时候,那灿烂的年龄、美好的感情,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值得珍惜和回忆。每每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骄傲而自豪地对朋友说,“那谁谁是我同学,同班同学,现在是县长了”“那谁谁和我是发小,关系铁的不一般,现在是**集团公司总经理”“那谁谁和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现在是**台著名主持人”。

恰同学少年情节真实吗(还是当年的白月光吗)(2)

岁月是无情的杀手。曾经的同学,已经不是当初的少年。曾经一起玩尿泥、打麻雀、烧土豆、追女孩子、打群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更是拿不到台面上谈笑风声的,也上不了桌面,向他人道也,只能是自己心灵的跳动符、童年的回忆录。

恰同学少年情节真实吗(还是当年的白月光吗)(3)

岁月无声,似水流年,让一切都变成了记忆。记忆的东西,时间一长,就成了回忆。回忆就只能是回忆,如果说出来,就没有了当年的味道,还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大明皇帝朱元璋称帝以后,小时候一起放牛的玩伴,来找朱元璋共富贵,朱元璋赏赐了他很多财物。可是他好面子、喜排场、不满足,逢人便说他和朱重八(朱元璋乳名)儿时的趣事,什么偷鸡摸狗、打鸟要饭之类的下三滥的事,并说他们关系非同一般,穿开裆裤一起长大,让一些武将大臣很生气。“天子威严,岂容草民亵渎”,最后他被朱元璋找了个理由给杀了。

恰同学少年情节真实吗(还是当年的白月光吗)(4)

此一时彼一时,曾经儿时不谙世事的感情,捂不热现在的板凳。儿时的感情,纯粹而决然,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打一个麻雀,烧熟了,弟兄两个一人一条麻雀腿,吃得津津有味。一根烟,一人一口轮流的抽,一圈转完了,再转一圈接着抽。一瓶二锅头,一碟花生米,胜过人间所有美酒佳酿。一袋方便面,都要掰开了,分两半吃,那时候的感情,天天都是快乐的。

恰同学少年情节真实吗(还是当年的白月光吗)(5)

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岁月的磨砺。良好的感情,绝佳的友谊,哭的昏天暗地的爱情,随着时间的流失,岁月的磨砺,本应该愈加纯真和笃厚,然而现实却是,儿时的玩伴、曾经的同学,一起的发小,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愈发陌生和遥远了,偶尔一个电话,寒暄几句,却没有了后来,翻遍手机通讯录,想打个电话,找个朋友叙叙旧,却找不到当年,那无话不谈的场景。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长大了,不是曾经的少年。随着时间的流失,哥们感情与个人追求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不能拿童年的快乐,来衡量成年人的生活。生活中,由于个人追求、职场变化、晋升空间、薪资待遇、身份地位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有了隐形的距离。

“道不同不相为谋。”曾经一起上下学的同学,初中毕业以后,选择不同,人生的方向和道路也不尽相同。刚开始的那几年,还有书信、电话往来,随着人生选择的道路不同,共同爱好不同,越走越远,直到最后慢慢疏远,直到断了联系。

就像初中时,周末一起到河里抓鱼,烧野味,打群架的同学,多年以后,由于兴趣爱好、家庭收入、社会地位差距越来越大,你还会和县长同学下河里抓鱼?一起去烧野味?只怕是人家不抓鱼,鱼都吃不完呢。即是不疏远,同学还是同学,朋友还是朋友,能有当年的那份热乎吗?

恰同学少年情节真实吗(还是当年的白月光吗)(6)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幼时同窗好友许攸背弃袁绍投奔曹操,曹操激动的没有穿鞋出门相迎,许攸感激涕零并献计火烧袁绍军粮库乌巢,为官渡之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骄傲自满的许攸,仗着自己和曹操同窗好友的关系和在官渡之战中创立功勋,目中无人、欺世盗名、居功自傲、得意忘形,对曹操经常口出戏言,甚至直呼曹操小名,在正式场合亦不知收敛,惹怒了曹操,激怒了大将,最终被大将许褚斩杀。

人人匆匆,你我皆过客。想要保持这份纯真永远的感情,只有双方共同学习,一起进步,追求共同的情趣爱好,而且双方没有太大的差距。

恰同学少年情节真实吗(还是当年的白月光吗)(7)

俗语说的好,“龙交龙,凤交凤,癞蛤蟆交的疥蛤蟆。”你是什么样子的人,看看你身边的朋友就知道。不信,你列举自己身边10个要好的朋友,看看他们其中6个人的共同爱好,职业特点,是不是与你有80%的相似呢?

有朋自远方来,志趣相投。只有与同学、朋友保持同样精进的人生追求,才能永远达到感情深厚、终生为友的境地,这份感情才能永远年轻,保持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