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就像是一首伤感的歌,太多的来不及,太多的未了事,聚聚散散原本是世间常情,想为你写诗,想为你填词,诉说我们一起度过的日子。

公元1024年,他,四次进士落第,仕途的失意,无奈离开汴京南下。在凄冷的秋天,与昔日恋人依依惜别。

柳永的 雨霖铃(柳永的经典名作雨霖铃)(1)


他就是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就开始学习诗词,他的词风婉约,是第一个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全面开拓的大词人。

由于柳永常流连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使他认识并大量创作了慢词。这些慢词被广泛的流传,为宋词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柳永为后世留下的经典作品非常多,

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蝶恋花》,

如“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雨霖铃》,

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望海潮》。

柳永的 雨霖铃(柳永的经典名作雨霖铃)(2)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他十分著名的一首送别词《雨霖铃》

雨霖铃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的 雨霖铃(柳永的经典名作雨霖铃)(3)

释义: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凄切:凄凉急促。

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经年:年复一年。

人即将别离,傍晚时分,阵雨刚刚停歇,秋后的寒蝉发出一声声凄凉而急促的哀鸣,在送别的长亭,人怎么能不悲伤?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留恋朋友,不想离开,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无奈船上的人已催促,快到出发的时间了。


柳永的 雨霖铃(柳永的经典名作雨霖铃)(4)

在船头紧握着双手,泪眼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傍晚的云雾弥漫在辽阔的天空,显得苍茫而悠远。

想到这次别后去南方,千里迢迢,路途遥远,不知将来彼此的人生道路会是如何?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离别的时刻在这萧瑟冷落的深秋,这离愁怎能叫人不伤心?

谁知我今夜酒醒后身在何处?在船中醒来,怕是只有残月惨淡地挂在夜空,岸上的杨柳依依。

清晨的风徐徐吹来,使人清醒,才知昨夜的离别不是一场梦境。这一别就是几年,相爱的人不在一起,等待我的将是长久的寂寞。这种别后的愁思又能和谁诉说呢?

柳永的 雨霖铃(柳永的经典名作雨霖铃)(5)

赏析:

《雨霖铃》为词牌名。在唐代,这个词牌远没有《菩萨蛮》有影响力,直到柳永大量创作慢词,这个词牌才为人所熟知,至今,每当提起《雨霖铃》,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柳永。

这首词是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的惜别之作。词人仕途失意,又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离开心爱的人,这三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词的上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主要写临别时情景:前三句点明了临别时的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烘托出当时作者的心境。后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的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柳永的 雨霖铃(柳永的经典名作雨霖铃)(6)

词的下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主要是想象分别后的凄楚情景:分别已经很痛苦了,却又在凄凉的深秋,就更加渲染出悲伤的感觉,使人眼前浮现出一幅深秋别离图。

词人设想别后的境地,纵然是良辰美景、无限风情,没有情人在身边也只是枉然,可见两人的情意是何等的执着。

纵观整首词,情景兼容,结构如行云流水,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替展开,一步步把读者带入到感情的最深处,演绎着世间的悲壮与凄美。

柳永的 雨霖铃(柳永的经典名作雨霖铃)(7)

自古以来,人们最怕的就是离别。有多少婉约而缠绵的情爱,总是在离别的时候弥漫着离愁与心碎。柳永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的真情实感表达的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千古名篇也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