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龙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近年来,地域文化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张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道统,又有鲜明的三湘地域特征和湖湘文化个性,与中华文化存在着一种部分与整体、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由湘学研究院组织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湖湘文化区域精粹丛书”,从地域文化理论视域研究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历史演变、现实状态,并对湖湘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畅谈湖湘文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畅谈湖湘文化(理论学习湖湘文化的市州拼图)

畅谈湖湘文化

李跃龙

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近年来,地域文化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张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道统,又有鲜明的三湘地域特征和湖湘文化个性,与中华文化存在着一种部分与整体、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由湘学研究院组织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湖湘文化区域精粹丛书”,从地域文化理论视域研究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历史演变、现实状态,并对湖湘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湖湘文化区域精粹》丛书,把湖湘文化按照行政区划分块,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进行了发掘、收集、整理、归纳、提炼和综合研究。笔者认为,该丛书从开题到编辑出版,有两个特点:

第一,整套丛书共15本,按照总论和14个市州分论,采用1+14的架构,这个框架特别好,堪称湖湘文化的市州拼图。研究区域文化,实际上就是研究文化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文化都有自己的共性和个性。湖湘文化的发展历史,从三湘到四水,从洞庭湖到九嶷山,从湘东到大湘西,从汉族民众到土家、苗、瑶、侗、白、回等少数民族同胞,和睦相处,差别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湖南的文化光谱。湖南地域辽阔,它的国土面积在中南部省份仅比广西小,比重庆、湖北、江西、广东、贵州等周边邻省都要大。地形复杂而相对独立封闭,山地、丘岗、平原等都有分布,既有“山国”之称,又有“泽国”之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各地民众的群体心理性格方面既有趋同性,也有特殊性。立足于当前湖南省的行政区划展开,每一个市、州独立一卷,也可以说是一个市州的文化地图。从市州区域文化角度开展湖湘文化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将湖湘文化研究推向微观层面,还能帮助我们从文化层面增进当地民众对本土文化以及湖湘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此外,对市州文化精粹进行深入研究,对形成地域文化品牌,推进市州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是做到了学术性、可读性和现实性三者统一。学术性简单地说就是符合学术规范,立足学术前沿,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套丛书首先是一部学术著作,而不是一般的普通读物,更不是旅游手册。丛书的作者团队由湘学研究院和市州委宣传部组成。一般来说,在研究对象上基层的同志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但学术规模性上存在不足。整个撰写过程中,大家团结协作,在认真钻研资料的基础上,对丰繁的文化事象做出准确的描述、分析与概括,相得益彰,特别难能可贵。

可读性就是文风上要吸引广大读者,让一般读者看了长知识,专家学者看了有收获,行政领导看了受启发。在文字表达上,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这套丛书做到了。去年,我与湘学研究院合作编著出版《湖湘文化经典百句》,它就是一个探求从可读性方面解读湖湘文化的试点,社会反映不错,都认可是一部精选精编的湖湘文化普及读物。当然其内容与这套丛书不可比,但却是我们一道探索学术问题通俗化表述的一种尝试。

现实性就是立足实际,回顾历史,面向未来,希望能对本地文化的发展提供启发。立足现实即从实际出发,关注当前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回顾历史即是总结经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注意文化的发展方向,促进文化建设,促使湖湘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姿态走向世界。地域文化是国情的重要部分,这套丛书能成为地方政府和决策层人士了解各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参考,成为因地制宜发展文化的借鉴。为政一方,既要了解当地的经济资源,也要了解当地的文化资源;既要了解现状,也要了解历史,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域经济文化资源的优势。

从《湖湘文化区域精粹》出发,湖湘区域文化研究或将走向更加微观层面,进而推动湖湘文化转型发展。(作者系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责编:杨兴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