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民歌《上邪》中有个千古名句: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意思是如果要“我”和你分开,那就得冬天打雷,夏天落雪,天塌地陷。极言情深难解。

下雪天打雷老话怎么讲(老话冬季雷打雪)(1)

但现实当中,“冬季打雷”和“雷打雪”的现象并非没有,老话说“冬雷震雪,遍地坟头”,下雪天打雷有啥不好?有啥预兆?看看古代人留下的民谚俗语怎么说。

1·四季与阴阳

在古代,所谓的阴和阳其实指的就是太阳的向背。

《诗经》中说: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景的意思是“影子”,这句话是说公刘立表时从高山上看阳光向背和影子长短等。

人们从日常观察中,发现自然界万物都是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比如天与地,日与月,昼与夜,寒与暑,男与女等等,所以就归纳出了阴阳的概念,来表示对立和统一。

和阴阳二气,又是大地五行运行的动因。它们一动一静,一冷一暖,相互作用而产生木、火、土、金、水五种形态。

所以宋代周敦颐在他的《太极图说》中写:阳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周易》中又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两仪就是阴和阳,也就是光明和阴暗;四象则是少阳、老阳、少阴和老阴。四象配四时,四时配合五行轮转。

下雪天打雷老话怎么讲(老话冬季雷打雪)(2)

春季属少阳,配木;夏季属老阳,配火;秋季属少阴,配金;冬季属老阴,配水;中央是阴阳转化,为和,配土。

2·雷为阳之声

太阳的照射时长和强度,带动大地阴和阳气的轮转,产生了四季和五行。

一年四个季节之中,春暖、夏热、秋凉、冬寒,每个季节都有其相对应的物候特征。比如“春分”节气,是卯月之中。卯月是春木力量最强的一个月,这时少阳之气也上升到了高峰。

这时候夜空中的“青龙七宿”已经慢慢从东方升起。于是“玄鸟至,雷发声,始电”。

少阳催得花开鸟归,青龙抬头而雷始发声。古人认为:雷为阳之声。阳气盛所以雷起。

民谚中也说“三月打雷麦成堆”“夏不闻雷,五谷难成”“六月雷不响,虫蝗遍地生”。认为阳气盛的春夏季节正是雷鸣的季节,这时候如果不打雷,就容易发生灾害。

下雪天打雷老话怎么讲(老话冬季雷打雪)(3)

到了秋分节气,大地已在酉月之中,这时候“青龙七宿”中的心宿已将西落,大地老阳衰少阴显,所以“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秋分之后,大地阴气盛阳气弱,所以就不再打雷,虫蚁蛰入地下,天干雨少,江河水位下降。

所以,谚语中说“八月闻雷,遍地是贼”“八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九月打雷,三月春寒”,认为此时打雷为阴气弱、阳气强的标志,会造成季节延后或极端天气。

3·雷打雪,起坟头

秋季金气是少阴,当少阴之气强盛到极致的时候,老阴水气就产生了。同样的,冬季老阴之气强盛到了极致,少阳之气也开始萌生。

冬至之后,少阳萌生,但这时候冬水阴寒之气非常强盛,少阳之气就像个初生的婴儿一样弱小,所以这时候基本上都不会打雷。

于是,古代人一发誓就会说“冬雷阵阵,夏雨雪”。否则这边发誓,那边就打了冬雷,岂不是大型社死打脸现场?!

下雪天打雷老话怎么讲(老话冬季雷打雪)(4)

民谚中也说“冬季打雷,遍地是贼”“雷打雪,人吃铁”“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认为冬季打雷代表季节混乱,天气变化无常,庄稼的生长会受其影响而歉收,牲畜也容易生病。所以古代有“冬雷震动,万物不成”的说法。

古书上认为,冬季打雷的原因,源于人类的恣意猎 杀,又不思悔过才导致上天惩罚,当然“上天”指的就是大自然。

《礼记·月令》中也说: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多暴风;仲冬行夏令,则大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季冬行春令则多固疾

《开元占经》中则说:冬雷上朔(月初),而hai骨盈野

都认为冬季打雷是季节混乱的标志,会带来疾病和灾难,所以才说“冬雷打雪,遍地坟头”。

古代人信奉“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本为一体,人若不敬不畏,大自然就会降以奇灾,会带来“冬雷,草木夏落,秋虫不藏,宜死者生,宜蛰者鸣,六畜不蕃,民多夭”的悲剧。#文化##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