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用到身份证,身份证是中国公民身份的证明,乘车、上学、办公等活动都要用到身份证,可以说,没有身份证,我们将会初步难行。那么,你知道这张小小的卡片是怎么来的吗?让我们随着博士立方小编一起去看看身份证是如何诞生的。

身份证的字会掉吗(为什么身份证上的文字不容易被磨损)(1)

一张身份证要经过信息处理、信息内容印刷、平压冲切和电写入这四大流程,最终才会变成我们常常见到的模样。

信息处理

身份证制作的第一步就是信息处理。

在身份证制作中心,工作人员会对证件照进行审核。人们上传的证件照都会汇集到这里的电脑,工作人员先将照片与系统内照片进行比对,然后再批量导入软件进行微调——主要是将照片的亮度调高。这是因为照片经过压膜印刷后色调就会变深,为此为了保证照片的清晰度和可识别度都会将照片的亮度调高某些。

工作人员还会对某些照片进行更进一步的亮度调整:“如今大家都很重视证件照的美观,特别是女性,除了照相这一阶段外,印刷时非常容易因色调加重造成脸部出现阴影。”一名工作人员说,曾有女性跟他抱怨之前的证件照“像长了胡子”,为此他们在审核、调整照片之外,也会尽量地留意这些细节问题。

文字和图片信息审核完毕后,这些数据就会被打包分为两类——符合标准规范的将进到数据流转这一阶段,准备进行身份证制作;不符合要求的则将数据返回到提交单位,再次收集。

信息内容印刷

相信大家都有注意到这一细节,身份证上的文字和图片不会因为反复摩擦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身份证的构成部分说起,每张身份证都由三部分构成——上下各一张PT?膜,中间则是带有芯片的卡片。

身份证信息上的信息内容并不是直接印刷在卡片上,而是印刷在PT膜上,且上面的图片与文字是反着印刷的。印刷好的PT膜按照正反两面贴在卡片上。这是因为制作身份证的时候,会把印刷着图文的一面放在内侧以防损坏,所以在印刷这一环节信息内容都是反着印的。

据了解,我们拿到的身份证制成品,所触碰的身份证表面其实是身份证PT膜的背面,实际上并无法直接触碰到印刷面,也就减少了印刷信息内容的损坏:“身份证损坏,除非是外面的膜被撕掉了,否则上面的图文信息内容是不会被擦掉。”

平压冲切

身份证的三个部分是在一个特别的仪器设备中组合在一起的,而这个组合过程就是“平压冲切”。在仪器设备中,身份证需先预热,加热加压后将三部分合在一起,最后冷却,一张身份证的制作就完成了。

电写入

我们在乘坐高铁时,需要刷身份证进入;领取机票时,只要把身份证放在指定的位置就能自动读取身份信息——这些都是因为身份证并不是一张普通的卡片,而是一张有“内涵”的证件。

要让已经成形的身份证能够被各种机器是被,就一定要经过“电写入”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将两叠已成形的身份证放进专门的仪器设备的卡槽内,仪器设备就会将身份证编号、地址、照片以及近年新添加的指纹等信息内容写入芯片当中,完成“电写入”过程后,制成品身份证将被仪器设备“吐”到相应编号的卡槽内:“整个过程是自动的,基本上3至5秒就能写完一张卡的信息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