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作者: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团队;执笔人:Enoch Amoah(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译者:常文祺,郑舒意(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美洲大陆各国殖民地变化(西非漫谈话说加纳)(1)

15世纪末,当第一批欧洲人(即葡萄牙人)到达时,黄金海岸的许多居民都在努力建设他们刚刚占据的领土,因为他们亟待定居在一个长久性安稳的舒适环境中。到十七世纪下半叶,黄金海岸的三个州(隶属阿肯族),即登基拉(Denkyira)、阿基姆(Akyem)和阿克瓦穆(Akwamu)已经成功地发展为整个地区的核心腹地。然而,出于某些政治和商业原因,阿散蒂(Asante)人在19世纪初崛起,并几乎统治了现代加纳除芳蒂(Fante)同盟以外的所有区域。1670年,由阿散蒂王-奥塞•图图(Osei Tutu)建立的阿散蒂联盟对阿散蒂州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阿散蒂州崛起成为一个帝国,并且领土面积超过现代加纳的范围。

当时,欧洲各公司之间竞争激烈,各方都希望尽可能多地将贸易交易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削弱其他竞争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的,欧洲公司逐步加深对加纳国家事务的干涉。以荷兰和英国为例,两国的公司组织管理井井有条,并且财务实力稳定雄厚,因而便底气十足地插手了当地的事务,比如,他们会为黄金海岸某些州提供枪支以用来对付其他州,甚至还会诱使当地人民在欧洲公司的竞争中支持他们。这一行为的加剧,不断引发了当地人民的内部斗争。此外,有时候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和英国人会故意袭击某些州或城镇,仅仅是因为这些州或城镇拒绝依照他们的要求行事。

随着交易的不断增加,欧洲公司开始考虑将他们进行交易的区域视为他们的“势力范围”或“保护区”。例如,总部位于奥苏州克里斯琴堡的丹麦人将阿克拉(Accra)、阿达(Ada)、安洛(Anlo)、克雷佩(Krepi)、阿夸佩姆(Akuapem)、克罗博(Krobo)和阿基姆的一部分视为他们的“保护区”。荷兰人还认为埃尔米纳(Elmina)、科门达(Komenda)、阿辛(Assin)和阿克西姆(Axim)是属于他们的势力范围的。这段时期内,欧洲对沿海城镇的管辖权持续地扩展。18世纪中叶,英国委派驻扎在开普敦海岸城堡的堡长曾试图让当地居民遵守他们单独制定的法律法规。在沿海城镇中,案件也通常会转交给城堡中的欧洲人以作出判断,因为他们相信由欧洲人审理这些案件便会是公正和公平的。在这个过程的推进中,英国在黄金海岸的殖民统治便开始了。

就欧洲公司与沿海地区的国家和人民之间多年来发展的关系的本质而言,到19世纪初,英国已成为沿海地区最强大的欧洲贸易国。黄金海岸南部的许多州都被认为是受到英国的“保护”。英国在黄金海岸的贸易要塞和定居点归在当地进行贸易的公司所有,这些公司同时也是英国皇家非洲公司的继任者,是英国在黄金海岸的堡垒。

在1821年至1874年之间,英国逐渐巩固了其在黄金海岸的统治。为了打破阿散蒂人的统治,并废除奴隶贸易,英国政府决定终止英国商人在黄金海岸的统治地位,并于1821年对黄金海岸的堡垒和城堡建立直接的政府统治。1821年7月3日,英国政府解散其在黄金海岸设置的贸易公司,公司名下的要塞和其他财产归属王室所有。为此,英国委派至殖民地塞拉利昂的负责人——查尔斯·麦卡锡(Charles MacCarthy)爵士还被赋予了管理英国在黄金海岸的财产的附加责任,其于1822年3月28日到达海岸角上任就职。为了在政治领域发挥积极作用,麦卡锡爵士于1822年从当地的欧洲商人中任命治安法官,并设立了刑事法院和小额债务法院。

然而到1828年,英国政府又将领土的管理权移交给了英国政府选定的商人委员会。乔治·麦克林(George Maclean)上尉于1829年10月被任命为商人委员会主席,并于1830年2月19日就职。1831年,在麦克林上尉的促动下,阿散蒂与英国及其盟友(南部邻国)达成协议。据此协议,阿散蒂放弃了对沿海各州的绝对控制权。在当时安定的条件下,英国司法制度开始在南部各州实行。

1843年,英国政府决定恢复对黄金海岸英国堡垒的直接管理权,以严格控制其事实上的管辖权。因此,1843年,指挥官亨利·沃尔斯利·希尔(Henry Worsley Hill)被任命为黄金海岸副州长,麦克林上尉被任命为司法评估员和助理裁判官。1844年3月6日,希尔指挥官与海岸角的芳蒂领袖签署了一项协议,即1844年邦德协议。在这份简短的协议中,芳蒂领袖承认麦克林上尉事实上已从芳蒂人和法兰西人手中获得当地的实际管辖权。同时,该协议还授权英国及其代理人与当地领袖合作处理刑事案件的权利。实际上,这是英国为保证其对黄金海岸的绝对控制权而采取的首批正式举动,也为沿海各州正式采用并实施英国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

1850年,丹麦国王将其堡垒以及各种房屋和种植园割让给英国王室,费用为10000英镑。同年,黄金海岸的要塞被塞拉利昂切断,成为其附属物。因此,黄金海岸设置了自己的州长、立法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1853年末,黄金海岸还设立了最高法院。1856年,根据《英国殖民地和外国管辖权法》颁布的议会命令,对黄金海岸受英国保护的地区以受保护领土的名义给予正式承认。根据该法令,英国保护区的当地领袖丧失了审理其领土内发生的民事或刑事事项的权利,而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可以在未与当地领袖合作的情况下审理这些案件。如果管辖权只能在与当地领袖合作的情况下行使,参照1844年邦德协议的审案要求,该管辖权仍属于司法评估员。

1860年,荷兰人同意进行一次交换,将其在开普敦海岸以东的领土转移给英国人,而英国将开普海岸西部的英属领土转移给荷兰人。但在当时,该计划由于受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而被迫放弃了。之后,英国和荷兰于1867年3月5日签署的一项公约使该计划得以恢复实施。但这项计划发生后引起了许多动乱,并促使当地形成芳蒂联盟,以维护沿海州域的统一和安全。领土交换后的动荡使荷兰人放弃了自己的占领计划,于1871年2月25日在海牙(Hague)签署公约,荷兰国王同意将其在几内亚海岸拥有的所有主权、管辖权和财产权移交给英国国王。

福梅纳(Fomena)条约的签署也许是导致英国在黄金海岸南部建立殖民统治的最重要一步。条约制定的诱因是开始于1873年1月22日的战争,当时阿散蒂军队渡过了普拉(Pra)河,与加内特·沃尔斯利(Garnet Wolseley)爵士带领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随后英国对沃尔斯利爵士的增援军队及时赶到,扭转了战争局面。这场战争最后以阿散蒂军队的失败告终,于是双方起草了《福梅纳条约》,阿散蒂王宣布放弃对埃尔米纳和其他所有沿海地区的统治权。从那时起,阿散蒂就再也没有入侵黄金海岸南部地区。

1874年7月24日签署了《皇家宪章》,英国将其在黄金海岸的要塞和定居点连同拉各斯(Lagos)一道转变为其王室殖民地,并将普拉以南的各州转变为其保护区。自此起,这些地方就完全归英国政府控制。

1901年,在雅阿·阿散蒂娃(Yaa Asantewaa)战争英国击败阿散蒂之后,阿散蒂和黄金海岸北部地区也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现代加纳的所有领土都由英国王室控制。

(作者为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团队;执笔人:Enoch Amoah(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译者:常文祺,郑舒意(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非漫谈】2020年第十二期,总第十三期)

中心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4月,是由电子科技大学与加纳大学、加纳海岸角大学、加纳行政管理学院、加纳温尼巴教育大学、加纳发展大学共同筹建的特色研究中心。中心依托公共管理学院,由赵蜀蓉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西非研究中心的成立,是电子科技大学践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电子科技大学构建国际化跨学科研究体系、打造新型高端“智库”的有益探索。中心将立足于电子科技大学学科与国际交流优势,着眼于西非国家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需求,以留学生人才培养为基础,搭建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发布研究课题,开展联合研究,为我国及西非国家提供高水平智库服务。

中心的目标和任务:

西非研究中心将联合加纳5所高校成员单位、电子科技大学西非校友会和加纳中华工商总会,着力于打造集留学生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平台、西非研究智库为一体的“1 1 1”中非合作新模式,即:

1. 构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中心将协助拓展来华留学生的西非生源,丰富电子科技大学本科、博士、硕士多层次留学生培养体系;开展西非海外干部培训、师资培训、定制化ICT与工程培训、学生暑期实践项目等,致力于构建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实训实践为一体的多元化、特色化的海外人才培训基地。

2. 搭建一个学术、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举办“西非论坛”等国际性学术会议、中非友谊·学术文化交流月,推广文化资源3D平台海外落地展项目、中国-西非国际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心将致力于搭建集学术、人文、科技等多领域的中非交流和合作平台,提高我国高校、企业在非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3. 建立一个西非研究智库。中心将结合成员单位的学科优势、研究特色,加强与加纳“伊曼尼政策教育中心”(全球智库排名113)、“统计、社会和经济研究院”(全球智库排名164)等西非智库组织合作,加强联合研究,发布、承接研究课题,为我国政府及西非国家提供政策咨询,并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西非智库研究中心。

中心网址:http://cwas.uestc.edu.cn/indexZh.html

Center for West African Studies

The Center for West African Studies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platfor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resources of our partnership and alumni in West Africa.

The establishment of Center for West African Studies is in line with Chinese Natio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Going Global” Strategy with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image of UESTC in West African countries; to enhance China’s influence in West Africa; to strengthen China-Africa collaborations and to serve as a bridge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from China, West Africa and beyond to identify and meet the needs of West African development.

Our mission and goals:

1. Serve as a training ba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t UESTC which will promot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between West African universities and UESTC in aspects such as talents training, laboratory building and student internship, training and exchanges.

2. Build a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platform of academic & culture exchanges, promote research work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in African affairs and Chinese culture in West Africa by encouraging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West African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3. Foster collaborative research efforts to carry out high quality policy-relevant and development-oriented research and disseminate the results to help policy makers in West Africa, aiming to become a top rating Think Tank that will support West African development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Website address: http://cwas.uestc.edu.cn/indexEn.html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No.: gh_bfde9ecc926a (Account Name: 电子科技大学西非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