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大家小姐,后又嫁入国公府贾家,其尊荣、其富贵,始终一贯。

据刘姥姥所言,王夫人在家做姑娘时,是个“响快人”,办事利索,为人展样大方。嫁入贾府后,王夫人渐渐变成了“木头人”,不大言语了,府中事务多由侄女王熙凤料理,但素日也是一味的吃斋念佛,刘姥姥更是打听得其“怜老惜贫”的,这样一位王夫人,是很多大家族贵夫人的典型。

可是,成日家吃斋念佛,王夫人就真的心慈意善了吗?不见得。纵观全文,这位罕言寡语的贵族妇人,不出手便罢了,但凡出手,多要人命。

晴雯真的和王夫人不熟吗(王夫人为何对晴雯恨之入骨)(1)

金钏,是王夫人的贴身丫头,因与宝玉调笑,便被王夫人扇了一巴掌,并要将其撵出贾府,在那个时代,一个丫头被撵,要么因淫,要么因窃,其名声将扫地尽矣,金钏奴籍未脱,不会被别家所用,更无人敢娶。故而金钏再三哀求,王夫人仍是铁面心冷,执意撵出,金钏绝望下,才纵身跳入井中。

金钏之事,王夫人的冷漠和狠心,早已露出半截面目了。而在撵出晴雯时,才见王夫人之阴毒和狞恶。

大观园抄检后,撵走了司棋,回击了邢夫人一党,论理王夫人该心满意足了,可是她要的似乎不仅这么少,不久,又将她的摧花折柳之手,伸向了怡红院。

到底谁是王夫人安插在怡红院的“心耳神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晴雯被王夫人盯上,也不管晴雯病了四五日水米不曾粘牙,便命人将其架出去,这完全是要命的做法。此外还特意吩咐,只准让晴雯带走贴身衣服,其他衣物一律留下。在尊严上又践踏了一层。

晴雯真的和王夫人不熟吗(王夫人为何对晴雯恨之入骨)(2)

晴雯是在怡红院过惯了优渥日子的,这一去便如嫩兰丢进了猪圈,没几日便消香玉陨了。谁知这王夫人听说后,特意命其兄嫂“这是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一个清洁女儿,王夫人为了将其挫骨扬灰,睁着眼睛诋毁别人是女儿痨,真真不像个吃斋念佛之人。

可是,晴雯不过一个丫头,王夫人却是堂堂一主子奶奶,王夫人连死去的晴雯都不放过,她为何这么憎恨晴雯?

细细想来,不过因为在晴雯身上,她看到了两个最憎恨之人的影子。

其一,林黛玉

黛玉进府开始,王夫人这个舅妈就表现得不太热情,这也难怪,舅妈不亲外甥自古有之。可这舅妈不仅不亲黛玉,似乎对黛玉感觉也不太好。比如当天就“再四”携黛玉坐上贾政的座位,比如后来自作主张给黛玉换了配药的太医,因药丸无效又被贾母换了回来。更令王夫人抓狂的是,自己这么讨厌的女孩子,自己的宝贝儿子却视若珍宝,甘愿为其伏低做小,这口气,就这么梗在喉咙。

晴雯真的和王夫人不熟吗(王夫人为何对晴雯恨之入骨)(3)

绣春囊事发后,在王善保家的告晴雯状时,谈起怡红院这个容貌俏丽的丫头,王夫人想了想便道: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的,想必是她了”

短短一句话,便知王夫人对黛玉的印象如何,但凡说起讨厌的人,潜意识里就想到黛玉。黛玉暂时奈何不得,要处理这个小丫头还是绰绰有余的。

其二,赵姨娘

赵姨娘是王夫人心中的痛!这位出身低贱,举止轻浮,言语粗鲁,行事倒三不着两的妇人,竟然能将贾政迷得五迷三道的,但凡在家都是在赵姨娘处歇息。更令人憎恨的是,赵姨娘也生了一儿一女,虽然是庶出,但在家产分配上,贾环与宝玉有着一样的权力。赵姨娘不仅横刀夺爱,还动了王夫人的利益,这口气,怎生消除?

晴雯真的和王夫人不熟吗(王夫人为何对晴雯恨之入骨)(4)

而赵姨娘为何得宠?想来一是年轻,而是貌美,三是言谈爽利,性情明朗,这一切,似乎跟晴雯一样呢。而晴雯正是贾母眼中“将来只她可给宝玉使唤”的人,这不正是宝玉的姨娘吗?王夫人此生吃够了赵姨娘带来的恨,她绝对不会容忍宝玉身边将来也有着赵姨娘一样的“狐狸精”,只要长得美的,都是狐狸精,这是王夫人在对赵姨娘日积月累的憎恨中,形成的认知。

故而,身上有着林黛玉和赵姨娘影子的晴雯,就这么成为了王夫人泄愤的靶子。真真应了那句判词“风流灵巧招人怨”。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