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我国古代隐士潜居山林,怡然田园的终极理想。其中的柳树,作为中国的原生树种,植柳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蜀鱼凫王封树定界,更是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但柳树还有一种不为人所知的属性,那就是具有祛病的神奇效果,在民间素有“榆树救荒柳树祛病”之说。

扶桑树传说大全(不止是离别相赠)(1)

柳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植柳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素有“榆树救荒柳树祛病”之说。

在《诗经》中定性,在民间里扎根

说起柳树,在史前发掘的甲骨文里,已出现“柳”字,且在先秦时期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更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记载。这段源自《诗经·小雅·采薇》之中的诗句,自古便为杨柳定了性,即随风曼舞,枝条飘摇,仿佛有位杨柳一般旖旎的女子,在春光中浅吟低唱。

扶桑树传说大全(不止是离别相赠)(2)

每年阴历二月的初春,柳树就早早的绿满枝头,昭示着春回大地的信号,深受人们喜爱。

谚语道:“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每年的初春,料峭寒意尚未完全退去,沉睡了一冬的柳梢已然开始吐绿,嫩绿的新叶、鹅黄的柳花,永远是春回大地不可缺少的信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是众多关于柳树诗篇中,详尽描述柳树诸般特性的名作,即枝条下垂,叶片狭长,阴历二月间便已绿满枝头。自古以来即为人所爱,时至今日,柳树依然是路旁、湖畔或是公园里的常客。

扶桑树传说大全(不止是离别相赠)(3)

耐寒耐旱,还耐涝喜温暖至高温,易栽种易成活,使得柳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广。

在生物学上,柳树是柳属植物的总称,属于广生态幅植物。柳树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广,不仅耐寒耐旱,还耐涝喜温暖至高温;不论在高山、平原,还是沙丘、极地都有柳树生长的身影。作为分布范围最广的树种之一,柳树在全世界约有520余种,其中中国占据250余种。由于易栽种易成活易识别,好看且寿命长的属性优势,使得柳树在古代,甚至成了标识疆域的“界树”。

扶桑树传说大全(不止是离别相赠)(4)

敦煌莫高窟第172窟中观音菩萨,左手拿净水瓶,右手拿柳枝的形象。

柳树祛病并非空穴来风

在民间,柳树向来被视为降除瘟疫,驱离灾祸的象征。佛教认为,柳树(主要是柳枝)充满着神性,类如救苦救难的南海观音形象,便是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播洒甘露、祛病消灾。在南北朝时期,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即古人甚至相信“柳可驱鬼”,而演变成在门前插柳的习俗。

扶桑树传说大全(不止是离别相赠)(5)

柳枝柳叶被古代医学家用于医治疼痛。

战国时的神医扁鹊就用柳叶熬膏治疗疔疮痛肿。三国时“外科鼻祖”的华佗更是用柳枝治疗骨折。不仅在中国,柳树在国外也有不少医用上案例,如古印第安人在头痛发热时,就用捣烂的柳树皮敷在前额解除病痛。这种习俗在如今的一些印第安人的部落中延续至今,因此印第安人称他柳树称为神奇之树。还有公元前4世纪时的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他发现咀嚼柳叶可止痛,就用柳叶以减轻妇女分娩时的疼痛,还用于医治关节痛。

扶桑树传说大全(不止是离别相赠)(6)

柳树“祛病”的根源在于柳树皮枝液体中含有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

那么柳树为何会有具有“祛病”的疗效呢?

这个谜团直到1975年,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生理学家克莱兰,偶然在捣烂的柳树皮汁中发现含有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水杨酸,才逐渐真相大白。我们知道,作为世界上至今已应用超百年的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是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但阿斯匹林对人体的解热镇痛机能是间接的,其真正的作用是阿斯匹林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前列腺素,而后者是人体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激素,可以调节各方面的生理机能,以达到解热镇痛的效果。

扶桑树传说大全(不止是离别相赠)(7)

水杨酸是阿司匹林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同时生物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将阿司匹林注射到睡莲科的野生芡中,可使其提前开花,并延长花期。所以据此推测,柳树中含有的阿斯匹林成分,使它既可以早早抽芽吐绿,又可以增强其生命力。因此我们从柳树的枝条间最先感受到春日的气息,在栽种柳树时,无论柳枝顺插还是倒插,柳树可存活。

扶桑树传说大全(不止是离别相赠)(8)

折柳送别,实际上并不非仅由于“柳”与“留”的谐音之故,更多是借柳树的顽强适应能力,祝福友人。

或许我国古代送别时,常有的折柳相赠礼仪,并不是由于“柳”与“留”的谐音之故,而是因为柳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所以才折柳祝福远行的友人顺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备注: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