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情绪abc理论你有何启发(不合理的信念才是我们产生情绪困扰的根源)(1)

有一学僧问云居禅师道:“弟子每做一事,事后总不胜懊悔,请问老师,为什么我有那么多的懊悔呢?”

云居禅师道:“你且先听我的十后悔:

一、逢师不学去后悔;

二、遇贤不交别后悔;

三、事亲不孝丧后悔;

四、对主不忠退后悔;

五、见义不为过后悔;

六、见危不救陷后悔;

七、有财不施失后悔;

八、爱国不贞亡后悔;

九、因果不信报后悔;

十、佛道不修死后悔;

这以上十种后悔,你是哪里种后悔?”

学僧摸摸头脑,无可奈何地说道:“老师!看起来这些后悔,都是我的毛病!”

云居禅师道:“你知道既是毛病,就要火速治疗呀!”

学僧问道:“我就是因为不懂得治疗,所以恳请老师慈悲开示!”

云居禅师开示道:“你只要把十后悔中的‘不’字改为‘要’字就可以了,例如:‘逢师要学,遇贤要交,事亲要孝,对主要忠,见义要为,见危要救,得财要施,爱国要贞,因果要信,佛道要修。’这一字的药,你好好服用!”

人的恶习,往往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掉泪,假如能慎于始,就不会事后懊悔了。有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总是果报现前时才会后悔,如能够事先予以肯定,即不后悔了。

对好事,太多的否定,当然就会后悔;假如对好事肯定,对坏事否定,那就不会后悔了。

而王小波也说过,这世界上有些事就是为了让你干了以后后悔而设,所以你不管干了什么事,都不要后悔。

为什么会后悔?

和本咨询认为关键不在于我们怎么做,而在于我们是如何看待我们做的事情?

从心理学来说,这其实事情的发生只是引起情绪的间接因素,而关键是因素是我们对于事情是如何看待的?

学了情绪abc理论你有何启发(不合理的信念才是我们产生情绪困扰的根源)(2)

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情绪ABC理论,就是告诉我们,情绪是如何被我们的不合理信念影响的。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学了情绪abc理论你有何启发(不合理的信念才是我们产生情绪困扰的根源)(3)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不合理信念如何作用情绪?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

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ABC理论中:

A表示诱发性事件。

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

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

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

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

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

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学了情绪abc理论你有何启发(不合理的信念才是我们产生情绪困扰的根源)(4)

和本咨询认为,人是非常复杂的生物,既有理性、合理的一面,也有非理性、不可理喻的一面。

一些负面而持久的情绪,就是由我们不合理的信念、想法导致的,而且进而影响了我们对于事情的处理。

例如,同样是面对一道难题,小白和小黑都是解了一半没有解出来,而没有拿到分数。

小白觉得,太糟糕了,自己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题目上浪费时间?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题了。

而小黑认为,自己还差一半就能解出来了,太棒了,下次再努力努力就好了。

这样长期以往,小白就会习:难题=0分=白做=浪费时间=糟糕的结果,就会出现一个念头,这道题这么难,完了完了,我要丢分了。

延展到其他的事情上,就会认为其他的时候,也会有糟糕的结果,而不去努力,不改变现状,一味的消极。

这就是形成了不合理性信念中的一个常见的想法——糟糕至极。

这样类似的想法还有很多,例如在职场中,失去这份工作,我就完了;在恋爱中,他\她离开我,我就完了;在互动中,得不到认可,我就完了…….

类似的想法还有很多,和本咨询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我们回到小黑的例子,小黑并没有放弃解难题,虽然他们同样没有得到分数,但是小黑认为自己已经解了一半,吸取了经验,或许他得经历好几次才能成功,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要面对不仅仅是内心的压力,而且还有来自其他方面压力。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心态上的看法不同,造成的情绪是不一样的。

小黑是积极的,而小白是消极的。

在现实中,和本咨询认为我们同样会面对难题,如面试工作对于职场新手来说是难题;恋爱关系对于一对不成熟的伴侣是难题;而往后的人生,对于我们每个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甚至是一个未知的难题。

既然我们都要面对难题,那么要不要选择一种积极的看法呢?

学了情绪abc理论你有何启发(不合理的信念才是我们产生情绪困扰的根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