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我们常常会情绪化的处理许多事情,事后又后悔不已。

……

情绪化还是理智?

其实我们都明白:

儿童失去了自己的洋娃娃,他的处理方式只有一种,就是悲伤,然后哭闹;

但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失去了心爱的玩具,悲伤哭闹,只是处理方式的一种,他还可以选择其他更好更冷静的处理方式,比如要回来、再买一个、或者“移情别恋”……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1)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偏偏会止不住那种悲伤的情绪,然后哭闹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人格里面所秉持的观念,这个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名词,叫不合理信念

曾经有一位作家,获邀到纽约911双子大厦遗址去进行一场励志演讲时,一位消防员站起来对他说:

经过了这些事,我们对什么都已经不在乎了,你还要告诉我们早上应该如何起床这些所谓积极行动吗?

沉默了许久,作家才开口说:

伤痛不可避免。这个世界上,好人总会遇到坏事,战争总会发生。我们不可能毫发无损地躲过这次悲剧。但我们如何应对伤痛,才能够反映出我们是什么人,也是我们能否成功跨越障碍的关键。

然后作家说到自己人生第一次几乎无法接受的悲痛,因为一次车祸,作家同时失去了他的女儿和外孙女。

在她们的葬礼上,这个作家几乎崩溃。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2)

直到有次他看到办公室里的一幅画。画中是美国西部草原,一对西部拓荒者的夫妇站在家人的新坟前。而在他们的远处,还有其他坐着马车上的拓荒者,在等待着这对夫妇埋葬好他们的亲人。而这个细节,作者之前从未注意过。

他开始明白到这幅画的寓意:

为什么其他拓荒者会等待着这对夫妇呢?而这对夫妇又会怎么想呢?

原来那就是,他们必须继续生活下去,否则,他们将无法生存。而正因为他们有了这种决定,把西部建立起来,后世的生活才得以改变。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3)

作家说:

尽管现在还会为失去女儿和外孙女悲痛不已,但他必须生活下去。如果他一直陷入悲痛无法自拔,这不仅仅会毁掉其他人的生活,也会毁掉他自己的生活。

我们选择用什么信念去面对生活,我们就会如何去应对生活。

很明显,作家并没有以情绪化的状态去面对失去女儿和外孙女的悲痛,而是以一个理智的状态去处理这件事。

信念如何影响我们?

我们的信念,有的是小时候被灌输的,有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无论你承认与否,我们的信念有的对,有的错。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4)

而这些信念,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行动。

先举个例子:

——假如你坐在候车室里,你的包放在脚边,这时候过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直接踢倒了你的包。这时,你会怎样想?

……我会很气愤,这个人怎么可以这样没有礼貌呢?

——这时,他坐在你旁边,你才发现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

……哦——原来他是盲人。他肯定不知道我的包在地上!幸好只是一个包而不是别的什么硬东西,或者幸好他没有摔倒!

——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

……当然不会,他看不见,是我的包挡住了他的路,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同样的一件事情——踢倒了你的包,但是前后你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曾经提出了有关情绪的「ABC理论」。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5)

它是指:某个外部的事件(A,Activating event),并不是引起我们情绪的直接原因。 我们是先有一个内在的、固有的信念(B,Belief),借由这个信念对事件进行解读,才造成了情绪反应(C,Consequence)。

从某种程度而言,情绪和习惯,实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大脑的解读和决策过程。

某个事件发生以后,我们的大脑会迅速地对事件进行解释,从而指导我们对外界事物迅速做出反应。

有个原始人碰到一只老虎(这是A——外部事件),然后他借助以前通过经验而形成的信念“野兽是危险的”(这是B——信念)对他遇到老虎的事件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迅速做出反应——肾上腺激素激增、心跳加速、肌肉紧绷、血压上升——为逃跑或者搏斗做好了生理上的准备(这是C——情绪)。

可是,在现代社会里,信息已经没有那么简单了,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复杂信息的灌输和干扰,从而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抱有一些不合理、有所偏倚的认知,再用这些认知来解释外部事件,这就很容易让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陷阱里。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6)

如何辨别自己信念是否合理?

信念却可以分为“事实性信念”和“价值性信念”。

不同的信念,会对我们造成不同的影响。

戒烟对身体有好处

这是事实性信念,这种信念经过科学验证,我们所有人都能接受它,它是无可辩驳的。

人必须要出人头地

这是价值性信念,这种信念从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形成,每个人不同。我们接受它,那么我们就会成为追求地位的人。

那怎么才能识别我们所持有的信念是否正确呢?

这就要看,我们那个信念,有没有满足到我们最基本的需求。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了五层: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7)

戒烟对身体有好处,这符合生理需要,这是正确的。

而秉持着应该出人头地的信念,如果地位无法满足到你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会导致你出现负面的情绪和行动,这个信念就是不正确的。

想要改变自己,你首先要承认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透过自省,找出导致自己当前这样子的核心原因——不合理信念,接着引入新的信念,以此代替那个错误的信念,最后利用新的信念重复行动,让大脑形成新的神经通路。

一旦你的不合理信念改变了,你就建立一个新的行事原则。我相信,当你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你的反应就不会像个小姑娘,而是会以更为成熟的成人状态去处理这件事。

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经常以不合理信念为你设定好的模式去行动呢?是想一直悲观逃避,还是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呢?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8)

如何建立新的合理信念?

1.培养你积极的自信心。

当初因为不适应沉闷的工作,我毅然从体制内辞职,投身商海,走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我身边亲朋好友们纷纷反对,甚至有的人对我各种冷嘲热讽,说“好好的工作,说辞就辞了,以后有的是苦头吃”或者“你以为你是谁,出来能干成什么事?”

我从最基础的培训班开始创业,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和艰难困苦,但现在,我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学校,徜徉在校园里,看着自己的学生茁壮成长,找到了自己最惬意的生活方式,这不是好事吗?

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听信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建立了不合理信念,你就很难继续坚持下去。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9)

2.从负面语言句式开始改变。

想要获得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方式,你的语言句式也必须积极起来。

对比一下这两种句式的差别,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心理有种微妙的变化感受呢?

A:尽管现在还有点冷,但毕竟已经四月了,所以天气很快就会暖和起来。

B:现在已经四月份了,天气怎么还没暖和起来?还要等多久呢?

A:这个办法不错,只是我做起来很困难,很难成功。

B:这个办法我做起来很困难,不过如果仔细想想,我应该可以找到更适合的办法。

看了这两个句式,尽管都是描述同一件事,你的感觉是不是也不一样呢?

再讲一个故事:

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甚至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

有个幕僚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

我没有办法教导你怎么调整心态,但我可以教你如何调整句式,让你自己去调整心态。用积极的句式和消极的句式,就算是描述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用什么句式去描述自己遇到的事情呢?

如果多数用负面的句式去描述事情,从现在开始,改变你的句式吧。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10)

3.从小事去积累你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

问题的发生,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去解决。任何逃避,都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于事无补的。

谁都没办法一下子就能做到众人敬仰的地步,都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

想要改变自己的“负面假设”的心理,你就要做一些自己从来没有做过,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完成的小事。然后在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当中,一次一次地去改变自己的负面思维。

因为当你能够解决一件又一件自己之前从未觉得做到的事,你就会对外界扭转评价,发现很多事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困难或者无法击破。一旦你养成了这个习惯,你的心态自然就会发生变化。

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学(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11)

不要坐以待毙,行动起来去改变自己吧。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你有没有鼓起勇气去行动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