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是滚滚历史长河一颗璀璨的明珠,惊艳了时空,展现着无穷魅力。每首诗展现的都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带我们遨游远古时代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意会言传的情感,有无数人被这些传世名作所折服。
可有时读来,只是感觉诗作朗朗上口,写得优美,却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今天,我们以一首诗为例,看看如何在诗作中抓住诗歌的灵魂,理解作者写诗时的境。
游岳麓寺
明·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李东阳认为最好的诗是“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他的诗作多显现抑扬顿挫的特点。
首联“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描写了诗人站在险峻的高山上俯瞰四周,由高及低目睹了一望无际的湘江,眺望着曲折蜿蜒的小道。
古诗人惯用的就是一语双关,这里的“路”表意写作者眺望的来时路,也暗指作者的人生之路。这条路不是笔直宽阔的大道,而是用“羊肠”“几盘”来形容,来暗示作者的人生之路历经的种种坎坷与磨难。
颔联“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紧扣首联。诗人鸟瞰通往岳麓寺的路,见到千万棵松树和杉树交互相应,林中有两条路,在接近山寺处并为一条。
当风雨如晦之日,这层峦叠翠的山寺该是多么萧飒、清寒呀!看着眼前之景,使站在高处的“我”感到寒冷。
诗中的“僧”字是诗人借僧人的孤寂和冷漠之情来暗示自我,“寒”字侧面暗示诗人的心情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在古诗中,往往一字便可窥全貌,就像这个“寒”字。
颈联“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是由远近相互交映的自然之景,来表达诗人真实看到的景物,这是诗人提倡的“诗必有具眼”的真实写照。
这两句写的是远远望去,岸上平沙和浅草与一望无际的天空相连,还能欣赏隔江夕阳下是孤零零的长沙城。
尾联“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这两句运用了夸张、想象的手法,写站在岳麓寺,能将河北和长沙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意。
诗人独自凭栏远眺,同时听到了鹧鸪声。“鹧鸪声”又与诗人强调的诗歌的最高境界“亦必有具耳”相照应。此外,“鹧鸪”的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人多借用“鹧鸪”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如诗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正是借“鹧鸪”来表达离别之情。
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手法,作者作为内阁大臣,想起国家大事时,心中不禁泛起忧伤、愁苦之情。诗中“盘、寒、看、栏”为韵脚,朗朗上口,读来行云流水,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本诗中,可借鉴的词语有“危峰”指高高的山峰;“羊肠”在古诗词中,一般喻指坎坷的人生路;“寒”多指孤寂忧伤;“鹧鸪”写离情别绪。多积累这样的词语,我们也可以试着写古诗。
一首古诗词,一幅山水画,徜徉画卷,欣赏美景的同时,涤荡心灵,丰富灵魂。长期耳濡目染,我们都会成为灵魂高贵的人。
请点关注,学习古诗词,解读古诗词的道路上,我们一路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