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初,日本向中国派出了很多探险家和学者,在中国各地收集天文、地理、历史变迁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严密调查。《亚东印画辑》就是日本探险家和学者在中国探险取得的“成果”之一。

《亚东印画辑》由“满蒙印画协会”于1924年9月(大正十三年九月)开始在我国大连出版发行,每月围绕特定主题发行照片十张,内容涉及中国、朝鲜、蒙古这一区域的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人文历史、艺术文化等。至1942年(昭和十七年),《亚东印画辑》连续发行了19年。

尽管《亚东印画辑》是日本执行对华殖民政策的产物,但其记录了当时中国的历史面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尤其是一张照片配一张印有日文说明的标签,上有题名、拍摄地点、情况简介等,这种文字说明与照片相结合,更加突显了影像的史料价值。

今天特别分享关于海拉尔的部分老照片,让我们通过日本人的镜头看一下八十多年前的呼伦贝尔。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1)

海拉尔的远眺全貌

海拉尔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伊敏河左岸正式建城。其地位于呼伦、贝尔两湖间。民国九年(1920年)实行存旗设县办法(即蒙不归县、汉不属旗),设呼伦县;1940年5月,定海拉尔为市,称海拉尔市。

清初,游牧于呼伦贝尔诸部于天聪至崇德年间先后归清,清朝即抚有呼伦贝尔全境,直属清理藩院。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归黑龙江将军辖此地。清末,民间以呼伦贝尔城在海拉尔河附近,故亦称之为海拉尔城。原呼伦贝尔城被称为“城里”或“旧街”,隶属呼伦贝尔副都统辖。称铁路两侧至东西交界街逐渐形成的房屋市井为“海拉尔”,是东清铁路交涉分局辖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海拉尔归属于黑龙江行省。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后,将黑龙江省管辖的呼伦贝尔地区划归新设立之兴安省,后又将兴安省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兴安东、南、北、西4个分省。

1954年4月30日,成立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呼伦贝尔盟下辖海拉尔市,盟政府驻海拉尔市。2001年10月,批准呼伦贝尔盟撤盟设市。2002年2月,撤销县级海拉尔市,设立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2)

甘珠尔庙又称寿宁寺,是呼伦贝尔地区最大的喇嘛庙。距新巴尔虎左旗所在地阿木古郎镇西北20公里。此庙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御批并由清廷拨银建庙。乾隆五十年赐庙号,并亲撰“寿宁寺”匾额,集中了汉、蒙、藏三种建筑文化。庙中主供释迦牟尼、官布、扎木苏伦等佛像,由于寿宁寺曾收藏过藏蒙文《甘珠尔经》,故而又得名为《甘珠尔庙》。

ps:现在的甘珠尔庙为2001年开始重建的。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3)

甘珠尔庙内两位信众在顶礼膜拜。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4)

甘珠尔庙内,修缮木壁画的艺人,正在给老旧败色的部位勾涂着鲜艳的颜料,一丝不苟,棉衣上还沾有点点白迹。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5)

甘珠尔庙旁,蒙古族牧民搭建的蒙古包,正在拆组中,各种生活用品摆放在草地上,主人正在蒙古包旁整理着。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6)

甘珠尔庙从乾隆五十年(1785年)甘珠尔庙举办第一次庙会,此后180余年办有160余次庙会,并成为著名的“甘珠尔集市”。庙会日商贾云集,近者来自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哈尔滨、天津、北京等地,远者来自蒙古、俄罗斯、日本及欧美商人。

图中是庙会结束后,牧民们开始拆解蒙古包,收拾货物返回各处。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7)

海拉尔的旧市街,两旁房屋低矮,户门前是排水的明沟,泥泞的道路上处处可见车辙印,两个百姓正骑马走过。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8)

海拉尔家庭景象,院中的晾杆挂满了兽皮,正在晾干。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9)

海拉尔郊外的风光,牧民赶着一队队的牛羊回城。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10)

海拉尔的一处街道。

海拉尔曾经的贸易繁忙的边贸城市,因为1929年东北军与苏军为控制中东铁路而爆发的战争,东北军被打败,满洲里也受创严重,致使商业不振,市面萧条。你看这空旷的大路上,马车、行人稀稀落落,还有几只鸡走来走去,不复往昔之繁华。

90年代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本人镜头下的呼伦贝尔)(11)

海拉尔公园,这些树木是沙地樟子松,生长在沙丘之上,根系具有固沙作用,又称海拉尔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