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是我每年必重温的电影之一。

这部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在电影史上非常神奇的1994年,力压《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等众多殿堂级影片,夺得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六项大奖,是许多人认为的人生必看电影之一

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对阿甘的影响(浅析阿甘母亲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1)

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

关于阿甘的成功,有人说是依靠运气,是傻人有傻福,他生对了时代,走对了每一步。但让我们重新回到故事的开头,回到那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就知道但凡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少不了的,是女人。对于阿甘而言,这个女人便是他的母亲

在我看来,阿甘的妈妈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母亲。电影里阿甘和珍妮都是单亲家庭,但是阿甘有一个坚强乐观并且充满爱的妈妈,尽管阿甘的智商只有75,但是他依旧上了正常学校,并且一路开挂,打橄榄球、大学毕业、参军、立功、打乒乓球、买船、买了苹果股份……成了亿万富翁,母亲对于阿甘的一生影响是巨大的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当再次翻看这部经典,我们不妨来聊聊,阿甘母亲的教育思想对于父母有哪些启示呢?

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对阿甘的影响(浅析阿甘母亲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2)

01 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蒙台梭利有一句话:

对人的惩罚莫过于两种,剥夺他的两样东西。一个是内心的力量,一个是人格的尊严。

妈妈在快要离开人世时对阿甘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虽然阿甘智商不高,她并没有嫌弃,也没有抱怨,而是一心努力做一个好妈妈。

阿甘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从小就告诉阿甘:“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她也是以实际行动去教育和帮助儿子。

阿甘的第一双鞋是脚撑,但妈妈告诉他,它是双魔鞋,会带他到任何地方。当阿甘的脚撑被一个小铁槽夹住时,路人用奇怪的眼神看着阿甘,妈妈生气的发出质问:“你们在看什么?从来没有见过小孩子戴脚撑的吗?阿甘,不要让他们说比你强,不要管其它人,如果上帝要让人人都一样的话,他会给每人一双脚撑。

当不断被人问是不是傻子,阿甘回答: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对阿甘的影响(浅析阿甘母亲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3)

妈妈对智商与同龄人有差异的阿甘伟大而坚定的母爱,为阿甘储存了无限的心理能量,尽管被骂、被欺负,阿甘始终坚持“向前跑”。

单亲,并不算不正常的家庭,一个没有爱的家庭才是不正常的。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孩子在出生的时候被遗弃,又有多少孩子感受不到爱,还有些家长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在他们眼里,学习成绩决定了一切。

孩子从我们这里需要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关爱,我们是孩子的底线和靠山。无论孩子受到怎样的挫折和磨难,只要我们的怀抱是温暖的,他就能够积攒足够的勇气同命运抗争。相反,如果从我们这里得到的是冷漠、拒绝和斥责,他就会丧失生活的信心。

父母无条件的爱、认可和接纳,能赋予孩子足够的内心力量,让它无条件地爱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建立正面的、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坚实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长大后,坦然地面对他人和自己的不足之处,坦然地接受环境与自己的差异,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矛盾,与“社会”这个庞大的概念和平相处。

如果父母不接纳孩子,而是站在“社会”这一方,批评、指责、纠正孩子,并且强迫孩子去适应“环境”,孩子就会觉得“这都是我的错,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值得生存。”

心理学家说:“大脑是爱的器官”。

如果父母不伤害孩子,“社会”就很难伤害孩子。

如果孩子能够确认,无论他是什么样子,父母都一成不变地爱着他,那么他就获得了最牢固的安全感;如果孩子能够确认,父母永远鼓励他自由地探索世界、接受他的独立性、支持他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他就获得了最坚持的自信心。这是所有父母能够给与孩子的最美好的礼物,一生享用不尽。

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对阿甘的影响(浅析阿甘母亲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4)

02 坚持让孩子接受主流教育

当校长不同意智商低下的阿甘进入正常学校读书时,妈妈坚持“我们都是不一样的”。

校长:他的智商只有75,可能反应不太灵敏。

妈妈:但我儿子应该和其他人一样得到机会,他不该去特殊学校学怎么翻修轮胎,这不过是区区5分的问题,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

阿甘的妈妈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让阿甘上主流学校,而不是去可能更适合他的特殊学校呢?很多人认为是妈妈对阿甘的爱,希望他觉得自己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这点毋庸置疑,但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阿甘的妈妈深知主流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教育时,出于各种原因,都想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但是如果不能站在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之上选择教育,会产生孩子不能进入主流群体和主流教育的问题。

有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选择自己在家教孩子,或者把孩子送到各种特色小型学校,孩子由于没有在复杂的社会群体打磨过,没有归属团队,当孩子有了理想和造就自己的愿望时,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没有建构起可以达到他们愿望的基础。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服务于被教育者,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们一生幸福。我们要客观地考虑孩子将来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他要在什么社会群体中生活?当下我们要为他们做什么样的准备才能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选择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

我们要让孩子在结束了现阶段的学习后,能够适应于任何一种教育,而不能强调自己的教育特殊性,使孩子的特质远离主流教育和主流社会,当孩子们在想要进入主流教育时却没有能力,或者把孩子们造就成根本不需要他所处的时代和人群。

一个培养人类适应智慧的教育,其培养出来的孩子必定具有适应的能力。所谓适应,不只是定向适应哪几个内容,而是适应人类生活的所有可能性,因而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孩子一定也具有适应主流教育的能力。

正因为妈妈坚持要让阿甘接受主流教育,才有了阿甘进入大学、参加橄榄球比赛,顺利毕业,以及后面开挂人生。试想一下,如果阿甘去了特殊学校学习翻修轮胎,未来会是什么样?

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对阿甘的影响(浅析阿甘母亲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5)

03 教给孩子生活的智慧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也明确地告诉我们:父母对儿童真正的爱就是关心他的成长。这是你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因为关心人的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极其艰难的过程。

阿甘的妈妈最大的智慧,就是在生活的点滴中渗透着对阿甘的成长教育。她知道自己不能陪伴孩子一生,知道孩子终究要长大,要独自去面对生活。她用坚定的语气呵护着阿甘的自尊,利用每一个机会,把蕴含深刻哲理的话,讲得通俗易懂,从而影响阿甘的一生。

  • 关于乐观

你得放下过去才能不断前进。

电影里的丹中尉,他出身于军人世家,祖上好多军官都死于战争,得到了很多荣誉。他认为这也是他的命运,但事与愿违。在与越南作战惨败的时候,他想牺牲在战场上,而阿甘偏偏救了他。

他失去了双腿,失去了荣誉。他自暴自弃,怨恨上帝,抱怨命运,甚至抱怨阿甘救了他,因为他没有和他的战友一样成为烈士,而是一个没有双腿的怪人。后来他看到执着的阿甘为了完成好朋友巴布成为捕虾船长的遗愿而忙碌的时候,深受感染。最终他与上帝和解,也与自己和解,和阿甘一起捕虾,做了他的大副,并且生意越做越大,生活又充满了希望,最终收获了爱情。

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对阿甘的影响(浅析阿甘母亲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6)

我想,丹中尉如果一直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他永远不会成功。

阿甘自信坚定的性格和他母亲的教育脱不开关系,正如妈妈对他所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他对待生活永远充满了期待,巧克力是好吃的,生活在阿甘心中也是美好的。

作为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而想要培养孩子乐观心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切忌把悲观的情绪灌输给孩子。爱抱怨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 关于金钱

财产不用太多,一个人用不了多少,多余的钱只是用来炫耀。

阿甘实现了战友巴布的遗愿,为自己挣得第一桶金,实现了资金的原始积累,成为日后的亿万富翁。再后来,他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事业:修教堂、建医院、慈善救助等等。

妈妈对于金钱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阿甘,对于金钱,阿甘看的很淡,没有在金钱中迷失方向。

去年一篇《留学2年败光200万,22岁男生弃学成“巨婴”》的新闻刷爆朋友圈,引发了不少家长该怎样对孩子进行“金钱观”教育的思考。

出现这样的结果,父母陪伴缺失、隔代抚养溺爱当然难辞其咎,但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教育,也是导致“巨婴”没有“钱”的概念、不知节省为何物的重要原因。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然而,在我国现代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往往忽略对孩子“金钱观”的培养。对孩子的花钱行为,要么放任不管,让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坏毛病;要么限制过严,造成孩子心情压抑,甚至因为欲望膨胀,去偷盗或身陷校园贷的漩涡,造成家庭的灾难。

放任不管固然不对,过度限制也大可不必。关键的问题是,父母要善于引导,逐渐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使其养成合理花钱的好习惯。

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对阿甘的影响(浅析阿甘母亲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7)

  • 关于爱

我虽然是傻子,但我懂得什么是爱。

这是阿甘对珍妮说的。阿甘虽然智商并不高,但我觉得阿甘拥有超强的情商以及爱的能力。他爱珍妮,一直默默等待她,在她被人欺负的时候挺身而出。他爱自己的朋友,即便别人说他傻,他依旧用自己的积蓄完成朋友的愿望,并且给朋友的妈妈股份。他爱自己的领导,即便丹中尉落魄,抱怨他,他依旧甘心继续做他的手下,听他的指挥。

我们爱孩子,不仅仅“为了爱”,还要让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美好的东西,这就是爱的交互,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有些孩子还停留在知识、技能大于一切的认识上,有些已经认识到聪明才智的重要,极少部分刚刚认识到情商,也就是控制情绪的能力、承受力、毅力的重要。一个人能否成功,情商的比重占到80%,智商仅占20%。而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人才,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素质构成中还有比情商更为重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素质的核心部分,那就是人文情怀,就是爱……

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对阿甘的影响(浅析阿甘母亲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8)

  • 关于死亡

阿甘:怎么了,妈妈?

妈妈:我快死了,福雷斯。

阿甘:为什么你快死了,妈妈?

妈妈:因为我的时候到了。

阿甘:现在?

妈妈:你不用害怕,宝贝,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面对的。

阿甘:我并不知道。

妈妈:但我注定要做你的妈妈,我就尽力做好。

阿甘:你做得很好。

妈妈:我相信你能实现自己的命运,你要凭着上帝所给予的做到最好。

阿甘:我的命运是什么,妈妈?

妈妈:你要自己去弄明白。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我会想念你的。

这段对话,令人动容。阿甘面对妈妈的衰老和即将离去,既悲伤又懵懂。妈妈临终时对儿子虽有不舍,但她告诉儿子,人生在世终有一死,生命的死亡与诞生是一样的伟大和光荣,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生命的意义要用一生来诠释。

生活中,每当孩子问及父母死亡的问题,大多父母都会隐晦地避开,所以自小在我们的教育中一直缺少死亡这一课。实际上对孩子进行死亡的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能让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能让他们懂得人间的爱意。

想起《寻梦环游记》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遗忘。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是的,死亡并不可怕,它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

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对阿甘的影响(浅析阿甘母亲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9)

结语:

生命就是在这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被造就出来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依赖于这点点滴滴的生活情景,而不是取决于父母大脑中的某一个愿望。所有的愿望都取决于父母在跟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去做!

整个影片看下来,阿甘或许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他不知道自己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时代风往哪个方向吹,他所做的,只是向前跑,向前跑就足够了。就像阿甘妈妈最后说的:你要自己去弄明白。

影片的开始,阿甘说:“我妈妈说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很多事情,只要看看他的鞋就能知道,他会往哪里走,他住哪里……我记得我第一双鞋的模样,妈妈说它会带我到任何地方。”阿甘的妈妈用她坚定而伟大的爱温暖着阿甘的一生。

一片羽毛在空中随风飘荡,预示着命运的不确定。命运是偶然也是必然,羽毛再飘,总有落下来的时刻。阿甘说:我不知道命运是像妈妈说的是偶然,还是像丹中尉说的是必然,我想两者皆有吧。这时鲍勃迪伦的《答案在空中飘荡》响起,让人回味,让人沉思。

作者介绍:我是拾荒旅人,经历了职场女强人到全职妈妈所谓的“人生滑铁卢”,阅读人生,分享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