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一,长安城寒意犹浓。此日是太阳真君诞辰,万家百姓向日焚香叩拜,供奉夹糖糕给真君吃,名曰“太阳糕”。太阳糕圆如中日,糕面用竹签雕刻三足金乌于其上。供奉完毕,便念诵一段太阳经。

太阳宫外香客云集,商贾辐辏,除却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球蹈、盘舞、橦悬、索走,飞丸、拔距、扛鼎、逾刃”等杂耍表演,歌舞管弦当然也少不了,“急管参差、长袖袅娜;阳春白雪、流徵清角”,可谓热闹非常。

此日放假,文武百官穿上春服,带着家眷,骑马乘车,出野游玩。士子互相赠送刀尺,寓意从今日起便与萧峭严冬切割,拥抱春日暖阳,奔赴光明前程。农民互相赠送装着五谷瓜果等农作物种子的青绿色布囊,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亲友们聚在一起痛饮春酒,家家扶得醉人归。宋人杨万里有诗云:二月初头春向中,花梢​薄日柳梢风。折花客子浑无赖,狼藉须教满路红。

此日,禁屠,止杀。

​长安城驸马都尉房遗爱府邸内,房遗爱三十六岁的妻子高阳公主正在安静的读着《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玄奘法师的得意弟子辩机和尚整理的法师西行求法的口述笔记,里面详尽描述了法师西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充满异域风情。

高阳公主读到戒日王梵授幼女被父王指婚嫁给大树仙人,大树仙人嫌弃此女不美,遂发恶咒,使其九十九个姐姐瞬间伛偻曲腰一段,掩卷叹息,跟站在身后的太监说,人生于世,忧患实多。生有何欢,死有何惧。我号为高阳,死在太阳真君诞辰,可谓死得其时。皇帝要我怎么死?

太监毕恭毕敬的回答,启禀公主,皇上慈悲,恩赐公主饮鸩。高阳公主说,拿来。太监拿来一杯色呈碧绿气味浓烈的葡萄酒,高阳公主一饮而尽。

大唐高阳公主与和尚(高阳公主的最后一天)(1)

高阳公主母亲名叫高惠通,是李世民身边的“刀人”。刀人并非带刀女侍卫,而是后宫嫔妃的称号。皇帝的后宫除了皇后、贵妃、淑妃、德妃等高级嫔妃外,还有才人、昭容等中级嫔妃,以及御女、采女等下级嫔妃。除此之外,又有承衣、刀人趋侍左右,并无员数,皆六品以下。

高惠通出身名门,父亲高世达曾经是隋朝高密县令,丈夫也是当地青年才俊。高密被窦建德占领,高世达和丈夫成为窦建德下属。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唐夏在虎牢关展开决战,高惠通丈夫战死,自己和父亲跟随窦建德被李世民献俘长安。武德五年(622年))六月五日,高惠通由于“立性温恭,禀质柔顺”,美貌艳丽,被李世民看中,纳为侍妾,时年26岁,比李世民大一岁。当然这也符合李世民一贯喜欢人妻的调性。

武德九年(626年)四月十日,高惠通在生高阳公主时难产而亡,年仅三十岁。此事对李世民影响极大,导致高阳虽然只是庶出,却享受到了远超其他兄妹的宠爱。

李世民一生不过生日。他说,生日是母亲受难的日子,生孩子便是母亲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其痛苦艰辛,绝非常人可以理解。《诗》云:哀哀我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因此他一到生日这天,就会悲伤落泪。而且告诫身边人,千万不要祝我生日快乐,后果很严重。

高阳公主从小丧母,长孙皇后将其接入宫中,视同己出,精心抚养。贞观二年,晋王李治出生,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病逝,十四岁的武媚娘入宫,成为李世民的才人,认识了十岁的高阳公主和八岁的李治,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大唐高阳公主与和尚(高阳公主的最后一天)(2)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西行求法十六年的玄奘法师到达长安,李世民在洛阳接见了他,问他,你当年西行求法为啥不跟我汇报。玄奘说,我曾经上过三道表,但是您不同意,只好偷偷走了,希望您能原谅我“专擅之罪”。李世民说,没事,你既然出家了,就跟世俗之人不同。而且你舍命求法,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我不怪你。

玄奘本来想就近在嵩山少林寺作主持,但是李世民说,少林寺荒凉偏僻,不适合你,你去长安城弘福寺吧。“(弘福寺)其处虽小,禅院虚静,可为翻译。”其实弘福寺并不小,这是李世民在贞观八年(634年)专门扩建给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寺庙,寺中养了很多大德高僧,李世民每年到了生日这天都会来寺庙中亲自诵经,纪念母亲。

李世民又说,你缺啥就跟房玄龄商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房玄龄留守京师,全权处理一切事务),我让他尽量满足你。“吏力,并与玄龄商量,务令优给”。玄奘主持弘福寺之后,房玄龄得到李世民圣旨,对他的工作大力支持,“遂召沙门慧明、灵润等,以为证义;沙门行友、玄赜等,以为缀辑;沙门智证、辩机等,以为录文”。

辩机和尚从此进入弘福寺,开始了他一生的高光时刻,当然也是悲情时刻。

辩机出生于武德二年(619年)。他15岁出家,成为长安城永阳坊大总持寺法师道岳的弟子。道岳法师被任命为普光寺寺主后,辩机改住长安城金城坊会昌寺。他十余年潜心钻研佛学理论,以谙解大小乘经论为时辈所推。26岁进入玄奘法师法眼,成为玄奘法师的得意弟子。玄奘法师口述了西行见闻的《大唐西域记》,便由辩机和尚整理润色。

大唐高阳公主与和尚(高阳公主的最后一天)(3)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初五,高阳公主22岁,下嫁梁国公房玄龄次子房遗爱。时年二十岁的李治已经被立为皇太子,二十六岁的武媚已经被李世民疏远,躲在藏书阁潜心读书。唐代女子十五岁结婚,高阳公主以二十二岁大龄方才出嫁,原因只有一个,便是没有合适的。

房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不喜欢读书,整天走马射猎,还曾跟随李世民征伐高句丽。房遗爱在战争中表现卓越,被李世民赏识,回来后,李世民便把高阳公主嫁给了他,也是对房玄龄一生精忠辅弼的赏赐。高阳公主嫁入房府,依然经常出入禁中。房玄龄临终给李世民上书,劝李世民休养生息,不要征讨高句丽,时机尚不成熟。李世民跟身边的高阳说,看看你公公,都病成那样了,依然忧国忧民。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病逝,长子房遗直承袭了他梁国公的爵位。高阳公主恃宠而骄,对此十分不满,就跟李世民撒娇耍泼,要求把爵位赐给房遗爱。房遗直怕了,给李世民上表,请求把爵位让给二弟。李世民想到自己和建成元吉兄弟相残的痛苦,李承乾和李泰同室操戈的悲伤,雷霆震怒,破天荒对高阳公主大发雷霆,严厉斥责了她,高阳公主掩面而出。

八月时节,秋高气爽,高阳公主和房遗爱骑马出来打猎散心,中途累了,来到弘福寺休息,遇到了正在读经的辩机和尚。30岁的辩机容貌俊秀,气宇不凡,谈吐儒雅,风度翩翩,22岁的高阳对他一见倾心。多年枯燥无味的修行生活也使得辩机和尚凡心萌动,两人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这里插个题外话。大家看《西游记》会发现,里面女妖怪特别多,个个美貌妖艳,勾引唐玄奘破戒。除了女妖怪,还有女神仙,乔装打扮,试探唐僧是不是动了凡心。可见和尚修行,女色这一关最不好勘破。《水浒传》说和尚是“色中饿鬼”,虽然偏颇,但也说了这层意思。金庸写《天龙八部》,虚竹从小守戒,也是栽到了“色”字上。色字头上一把刀,诚不我欺也。

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的孽缘大体如此。两人暗度陈仓半年后,事发。

大唐高阳公主与和尚(高阳公主的最后一天)(4)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三月,李世民服用了天竺胡僧的长生药,导致病情加重,性情异常暴躁。四月,万年县不良人抓住两个盗贼,搜出一个玉枕,不良人认出这个玉枕来历不凡,遂上报御史。御史一见大惊,认出这是宫里的东西,再审,盗贼供认,这是从辩机和尚的草庐中偷的。御史再审辩机,辩机供认,这是高阳公主送给他的。御史赶紧上报李世民,李世民龙颜大怒,下旨将辩机和尚腰斩于西市,杀高阳公主身边知情奴婢十余人。高阳公主苦苦哀求未果,对李世民心生怨恨。五月,李世民驾崩,高阳公主虽哭而不哀,脸无戚容。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入感业寺进香,与出家为尼的武媚旧情复燃,次年(651年)五月,武媚再度入宫。高阳公主经常出入宫禁,与李治武媚情谊愈炽。

永徽四年(653年)正月初八,高阳公主再次向房遗直发起挑战,诬告房遗直妄图染指自己,欲夺房遗直梁国公爵位。本来这是一个仅限于房家嫡庶夺位的小案子,但是涉及到高阳公主和房玄龄后人,李治便让国舅兼宰相长孙无忌亲自审理,以示重视。没想到捅了天大一个窟窿,房遗直为了自保,遂诬告高阳公主与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而且拿出了证据,便是高阳公主经常跟智勖和尚等人混在一起,搞巫蛊之事。他说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因此大义灭亲。

行巫蛊之事在当时是灭门之罪,非同小可。长孙无忌再审,驸马都尉薛万彻,驸马都尉柴令武等人都被牵扯其中。房遗爱辩解绝无此事,长孙无忌说,只要你招出吴王李恪,我就饶你一命。房遗爱信了,遂诬陷吴王李恪参与其中。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一,李治下诏,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斩于西市;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柴令武妻子)自尽。李治跟长孙无忌求情,李元景是我叔叔,李恪是我哥哥,我不想杀了他们,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吗?长孙无忌授意兵部尚书崔敦礼说,法不容情,乃杀之。

万彻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岂不佳,乃坐房遗爱杀之乎!"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大唐高阳公主与和尚(高阳公主的最后一天)(5)

高阳公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起了自己命运坎坷的母亲。她一生的富贵荣华,其实都是母亲用性命换来的。

她喝下毒酒后,腹痛难忍,大喊了一声阿娘。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评价高阳公主房遗爱的谋反案道: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悠悠万事,必先正名。房遗爱身为房玄龄庶子,深受李世民宠爱,封为驸马都尉,高阳公主贵为公主,深受太宗宠爱,二人富贵已极。但是汲汲顾影,犹嫌不足,竟然觊觎房遗直的梁国公爵位,咄咄逼人,最终身名俱灭,房家就此衰败。

知足止辱,古人诚不欺我。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用十九年时间写给宋神宗治国理政的教科书,一千多年来受到无数高人赞誉。

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宋末元初胡三省:“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老人家曾十七次批注《资治通鉴》,几乎读破,许多书页都用透明胶布粘住,他评价说:“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医生冯唐看了五遍《资治通鉴》,便去某跨国咨询公司干到了合伙人,身家亿万。他说,我从中学时代就开始看,看了几遍,掩卷沉思,就能给书中的帝王出主意,按我说的做都成了,不按我说的做,都“垂泪对宫娥”了。总而言之,《资治通鉴》就是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和工作的。现在人都喜欢碎片阅读,快餐阅读,其实这些阅读对人的帮助并不大。快餐没有营养,都是高油高盐,只会把你吃的油腻虚胖。碎片阅读就如干粮零食,吃的再饱,也不能跟正餐比肩。《资治通鉴》就是大餐,我们要反复看,看过几遍,就能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什么职场感悟心灵鸡汤啥的,里面全包了。看书要有韧劲,但也要控制在舒适度之内。否则就不是享受,而是煎熬了。每天不用多,就看两页,基本就能看一个历史故事了。看完做点笔记,总结一下这一段到底写了啥,对自己有啥帮助,不用一年,你的为人处世能力就能碾压身边百分之九十的人。对于一介草根,怎么才能提高自己,脱颖而出,被领导重视,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别的,只有读书,读好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要相信什么读书无用,说这话的不是蠢就是坏,或者他也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没尝到读书的好处。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尤其如果你身边的人都不读书的话,你更要读书。这样你才能再高一个台阶,完成阶层跃升。与诸君共勉。这套《资治通鉴》,彩色印刷,纸质优良,特别厚,物超所值,非常适合小白阅读,只需两杯咖啡钱就能入手,赶紧买一套回家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