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将打仗时喜欢拿把扇子,是模仿诸葛亮吗?

本文作者 王浩(快哉风) 和您一起聊聊罕见的、有趣的、真实的中日历史

连续写了日本古代军队的盔甲和旗子,谢谢朋友们点击阅读之余不吝加以评论。也因此看到评论里有人问起日本武将手里拿的扇子,那就索性再凑一篇,大小也算是个日本古代战争细节的系列吧。

闲话少说,开聊。

日本武将打仗时喜欢拿把扇子,是神马情况?

日本 战国 诸葛亮(日本武将打仗时手里拿把扇子)(1)

一般来说,中国人提起团扇,脑海里多半会涌出“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唐代仕女,所以一下看到影视剧里日本的赳赳武夫在战场上手里拿着把团扇,自然百般的不自在。更何况,下雪天打仗日本人也扇子不离手,太让人凌乱了。

其实,对日本人来说:此扇无关风与月,管它春夏和秋冬。

图:军配军配,军中标配。一扇在手,天下我有。

有人说,日本人是在附庸风雅,是在模仿诸葛亮——

这个,真没有。

日本人喜欢、崇拜诸葛亮不假,但军配盛行的战国时代,日本人基本不知道诸葛亮的大名。《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最早传入日本的记录是在17世纪的江户时期,直到19世纪,三国的人物才在日本家喻户晓。

日本 战国 诸葛亮(日本武将打仗时手里拿把扇子)(2)

图:日本游戏里的诸葛亮形象,白羽扇画成了军配的感觉。

那么,与诸葛亮羽扇没有渊源的军配,到底啥个名堂?

军配的外形像团扇,柄上结有穗子,一般是用皮革、木头或薄铁制成,涂上漆或金银粉,分量不算轻,用来扇风嫌累,用来打蚊子嫌重,要问这玩意在打仗时有什么具体作用?

作用是:可以挡刀!

日本战国期间,有关军配最有名的故事,是号称战国双雄的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在川中岛合战中的“一骑讨”,就是一对一单挑。

日本 战国 诸葛亮(日本武将打仗时手里拿把扇子)(3)

图:军配救了武田信玄一命。

当时,上杉谦信身披黄色铠甲,头扎白毛巾,骑着名马杀入武田信玄的本阵,用三尺太刀砍向宿敌信玄,却被信玄用军配连挡了三刀。

这个段子听上去很拉风,出自武田信玄家臣撰写的古兵书《甲阳军鉴》,但真实性却很值得怀疑,且不说上杉谦信本人从未提过,单说一把铁皮扇子能挡住锋利的日本刀,还不止一刀——要么号称军神的上杉谦信是个山寨货,要么武田信玄人品超级大爆发。

就算是真事,军配沦落到成为挡刀剑的盾牌,实在也没啥光彩的。

最早的军配出现在镰仓幕府中后期,相当于明朝初年,武将太田道灌、北条早云都有用军配的记载。到了战国期间,军配渐渐风行,起初是“军配者”推算阴阳、判断吉凶、预测天文的占卜工具。军配上一般用漆绘上十二天干地支、日月星辰、阴阳八卦、二十八星宿甚至梵文,各种玄虚。反正一般人肯定不懂,至于“军配者”懂不懂,别人也不懂。

日本 战国 诸葛亮(日本武将打仗时手里拿把扇子)(4)

图:左边为早期画满阴阳八卦的军配,右边为另一种指挥道具——采配。

《甲阳军鉴》里记载过一个能搞出种种“奇状”的的军配者:甲州有军配者,名曰小笠原源与斋,现种种奇状。入浴室使人抵住门,能在不知不觉间脱身。又或夜里同某某会面时,屋前见山,就说“某某你看好了,我现在让对面的山起几次火”,能随心所欲地起火。

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就是个做了手脚的魔术师而已。

进入到战国混战时期,除了纷纷加入的大名,有资格拿军配的,只有军师级别的高级将领。比如日本战国的几个著名军师:竹中重治、山本勘助、立花道雪等等。不过到了这时,熟读兵书已经成了军师们的首选,占卜阴阳成了副业,而军配也基本流为纯粹形式上的道具了。

除了军配,日本武将还有个相同功能的指挥具,叫“采配”(见上图右),有朋友可能会误认为马鞭。它是一种木质长柄的指挥棒,柄头密缀细长的纸条、布条、兽毛,振动挥舞起来指挥作战。和军配一样,采配也几乎没有实际用途,只是大将表示威仪的道具罢了。

日本 战国 诸葛亮(日本武将打仗时手里拿把扇子)(5)

图:日本战国第一军师竹中重治(竹中半兵卫),手持采配像。

日本人的战斗道具还有不少花样。比如冲锋号是吹法螺,激励士气是打太鼓。再加上鬼头狮面的甲胄,五花八门的旗帜,形状各异的刀枪弓矢,无不吸引眼球,在现代外国收藏界培养了大批爱好者。说到底,日本作为一个战乱不休的岛国,又缺乏与大陆的交流,所以诞生出一大批“异类”的武器,其非主流的程度倒是堪称世界古代兵器第一。

忘了说一句,其实到了现代,军配团扇的指挥功能还能在日本找到——下图里,相扑比赛的“行司”(裁判),穿红袍、戴高帽的那位,手里挥舞的团扇还继承着军配的影子。

日本 战国 诸葛亮(日本武将打仗时手里拿把扇子)(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