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叠加法:整合效应
壹
同一人物的不同类型素材叠加
● 对同一人物的不同类型的素材作分类
事例类:①李保国和课题组同事将极度贫困的村落作为开发试点,起早贪黑,穷尽山壑,最终采取“山中造地”的办法成功聚集土壤和水流;②李保国竭力帮助受灾严重的内丘县岗底村脱贫致富,推广科学技术,不惜自掏腰包;③李保国在林业技术推广方面,坚持有求必应,从未收过农民一分钱讲课费,从未拿过企业任何股份;④李保国诲人不倦,坚持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与学生一同做实验、一同上山下园、一同住通铺。
言论类:①搞山村治理时的“我是农村长大的,过去家里很穷,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届大学生,学的农林专业,该用学到的知识为农民做点儿什么”;②自掏腰包为果农买果袋时的“套袋减了产,赔了是我的,赚了是大家的”;③解释为何不收授课费时的“只有不为名来、不为利去,一个心眼儿为百姓,农民才信你,才听你”;④关于教育的口头禅“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负责;是教师,我就要为学生负责”“我要把最新的知识交给学生,使他们站在学科的前沿”。
数据类:①李保国“山中造地”的方法成功后,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前南峪村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②为了推行苹果套袋技术,李保国自掏腰包买来16万个果袋;③他创立了128道苹果生产工序,如今仅靠种苹果这一项,岗底村人均年收入就有3万多元;④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李保国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先后有1000多名本科生听过他的课。
他人评价类:①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②“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 针对不同的论点,有侧重地选取并组合素材
作好素材的分类工作,目的是为了论证观点时有的放矢。在分类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材料进行叠加,可以使论证更加充分、有效。叠加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剪裁与粘贴,恰当使用关联词,使不同类型的材料呈现出协调统一的关系。
例如李保国的素材中,事例类的①—③、言论类的①—③可以归入“无私奉献”主题,事例类的④和数据类的④可以归入“诲人不倦”主题,数据类的①—③与他人评价类的①、②可以归入“为国家作贡献”的主题。
片段示范
写作主题:无私与奉献
用奉献奏响生命的乐章,让无私温暖周遭的心房。“我是农村长大的,过去家里很穷,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李保国将心比心的诚挚感言印证着他一步一脚印的奉献精神:那是起早贪黑数十年如一日的扎根山区,是自掏腰包为扶贫对象购买16万个果袋,亦是带领近200名果农获得国家果树工技能证书却不收一分讲课费……一件件毫无保留、尽心竭力为百姓所办的实事,不仅奏响了“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的人生乐章,更化作暖流缓缓流淌过被他帮助过的百姓心房。
一句话点评:以李保国奉献的缘由为起点,以其为百姓所办事情为主体,其间穿插各种数据类材料,最后以荣誉称号收尾点明论点。层次分明,素材呈现丰富,形成了论述合力。
来源:语文报高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