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年1月8日(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酉时(下午5—7点),紫禁城宁寿宫中,一位老者的去世,令康熙“拊膺哀号”,甚至不顾群臣劝阻做出割辫之举。

按照清朝祖制,作为九五之尊,只有当皇帝去世之时,嗣皇帝才能剪发以示“随殉”之意,属最重之孝。但其父顺治帝早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便去世了,即使算上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皇后佟佳氏(何况生母还不符合割辫标准),也早在1663年(康熙二年)二月十一英年早逝。

清朝有没有出过两位母后皇太后(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1)

康熙帝画像

那么究竟是谁会让康熙甘愿突破祖制,而且还终日为其守灵?要知道,此时的他已经年逾花甲(65岁),且“足背浮肿”难以行走,孱弱之下还要行如此重孝之礼,由不得不让人顿感好奇。接下来史海君就带领大家走进这位奇女子的世界,她便是清朝历史上在皇太后位上最久的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为了与她人区分,下文皆用博尔济吉特氏代指孝惠)。

出身名门,因偶然入主中宫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

之所以称其为奇女子,是因为在她身上出现多次不合常理之事,有不公也有逆袭。1641年(崇德六年)十月初三,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蒙古闻名遐迩的科尔沁部落,她的父亲博尔济吉特.绰尔济是科尔沁的贝勒,曾祖父是孝庄文皇后之父博尔济吉特.布和,所以从辈分上看,孝庄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姑祖母。

自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之后,便流传下来“满蒙联姻”的传统,而且从太宗和世祖两朝来看,高位分的妃嫔皆出自科尔沁部落。1651年(顺治八年)八月十三,顺治大婚,她的姑母(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孝庄长兄】之女)成为了顺治帝的正宫皇后。据史料记载,这位皇后不仅容貌过人而且天资聪颖,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1653年(顺治十年)八月二十五这一天,顺治帝决议废后且降其为静妃,而此时距离其被立后也仅仅两年而已。

清朝有没有出过两位母后皇太后(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2)

孝庄、孝惠、静妃、悼妃辈分解析图

皇后未闻失德、忽尔见废、非所以昭示风化也。今皇上复允礼臣之请、敕诸王大臣会议。在诸臣必以纲常为重。

今后乃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朕志意不协。宫阃参商、已历三载。事上御下、淑善难期。不足仰承宗庙之重。谨于八月二十五日、奏闻皇太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此举令朝堂众人惊愕不已,要知道立后废后在当时系国之根本,按照正常情况下并非皇帝一人即可决断。从后金建立到顺治亲政之前,还从未出现皇后被废的记录。以时任礼部尚书的胡世安为首,礼部侍郎吕崇烈、高珩,仪制司员外郎孔允樾以及14位御史等人联名上书,连称“皇后未闻失德,忽而见废,非所以昭示风化也”,阻力可想而知,而关于顺治为何会废后,其实从他八月二十四传谕内阁的诏书便可看出端倪。

根据诏旨内容,顺治以皇后“志意不协”、“淑善难期”、“嗜奢且善妒”三大理由,认为不足以仰承宗庙正位中宫。但最重要的一点,他在诏旨中并未言明,只是以“睿王因亲定婚”一笔带过,实际上这位皇后是当年睿亲王多尔衮在摄政期间为顺治帝做主提前定下的婚约,所以即使这位皇后如何国色天香,单凭多尔衮与自己的关系,顺治对这位表姐都难生好感。

清朝有没有出过两位母后皇太后(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3)

顺治帝画像

聘科尔沁国镇国公绰尔济女为妃。遣镇国公巴布泰、内大臣巴图鲁公鳌拜、礼部侍郎渥赫、理藩院侍郎沙济达喇等、往行聘礼。

发妻被废后,因后宫不可一日无主,故顺治于同年的十月初六,特下谕旨,令在满蒙女子当中“敬慎选之”,在昭圣皇太后(孝庄)的建议下,最终还是按照传统从自己母族当中选择博尔济吉特氏入宫,虽然起初只是封为庶妃,但从1654年(顺治十一年)五月初三行聘的阵容来看,镇国公(巴布泰,努尔哈赤九子)与内大臣(鳌拜)领衔,便可知庶妃之位只是一个过渡而已,毕竟 刚经历了轰动不小的废后事件,不宜直接再立新后。

说来也是偶然,如果不是姑母被废,博尔济吉特氏可能一生都会与皇宫无缘。入宫后的第44天(六月十六),顺治帝以“柔嘉成性,淑慎为仪”,正式册封博尔济吉特氏为后,此时的她年仅14岁。

颇受顺治冷遇,险被废黜后位

本以为凭借年轻和容貌可以宠冠后宫的她,由于木讷淳朴不善逢迎,并未得到顺治的恩宠。随着1656年(顺治十三年)著名的董鄂氏入宫,短短一年之内便升为皇贵妃,而且为了表达对她的重视,顺治甚至一度想再次废后改立董鄂氏。

清朝有没有出过两位母后皇太后(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4)

董鄂氏剧照

将皇后位号及册宝照旧外。其应进中宫笺奏等项、暂行停止。著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詹事科、道会同议奏。

如果说姑母的被废确系事出有因,博尔济吉特氏自己的遭遇就显得有些不公了。1658年(顺治十五年)正月初三,正值新年庆贺之际,顺治帝却一天内下了两道反差极大的谕旨。第一道,以皇太后“圣体康豫”为由大赦天下,上到王公贵族下到无品小吏皆有恩赏。而第二道,却直言皇后在太后圣体违和期间“问安礼节殊觉阙然”,在大加封赏的背景下,却做出停止皇后“中宫笺奏”(朝臣及使者逢庆典向皇后递交贺表的特权)之权的决定,如此虽然册宝位号未被收回,但已空有虚名,况且即使博尔济吉特氏真有所列之罪,也不至于受此重罚。幸而经过昭圣太后以及皇贵妃董鄂氏的劝阻,顺治才最终于三月二十五恢复其中宫笺奏。

即使自此顺治再未有过废后之心,但有了董鄂氏的陪伴,博尔济吉特氏依旧被冷遇,到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驾崩之时,她也未能诞下子女。

视康熙如己出,赢得承欢膝下

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九,8岁的皇三子玄烨于太和殿登基继位,以次年改元康熙。年仅21岁的博尔济吉特氏也因先帝正宫皇后之身被尊封为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佟佳氏(康熙生母)两宫并尊。1663年(康熙二年)佟佳氏去世后,抚养幼帝的重任就放在了博尔济吉特氏的身上。

清朝有没有出过两位母后皇太后(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5)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朝服像

因为无儿无女,所以博尔济吉特氏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年幼的康熙。在她心中,早已将玄烨视为己出,等同亲子一般呵护备至,在康熙儿时的启蒙和教育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她的无微不至在康熙的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十九年十月,太后六十万寿,上制万寿无疆赋,并奉佛像,珊瑚,自鸣钟,洋镜,东珠,珊瑚、金珀、御风石,念珠,皮裘,羽缎,哆罗呢,沈、檀、芸、降诸香,犀玉、玛瑙、赩、漆诸器,宋、元、明名画,金银、币帛;又令膳房数米万粒,号“万国玉粒饭”,及肴馔、果品以献。

康熙是个重孝知恩图报之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孝敬之意,他以九五之尊,对养母时刻秉承“以天下养”的宗旨,极尽孝道。凡拜谒祖陵、孝陵,外出巡游封禅,康熙势必会奉二老共行(孝庄与孝惠)。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十月,适逢博尔济吉特氏六十圣寿,康熙不仅为养母特作“万寿无疆赋”,而且还别出心裁命御膳房用数万粒米制作“万国玉粒饭”;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十六,年近花甲(57岁)的康熙提前九个多月为养母操办七旬圣寿,在宴会上,面对包括文武百官太监宫女一众人等,康熙竟然跳起了“蟒式舞”以博养母一笑,日理万机之下仍可如此,敬尊之意溢于言表。

当然,单纯以博尔济吉特氏几十年如一日的谆谆教导,还不足以使康熙帝孝敬如斯。在尽心抚育康熙之余,她仍旧以儿媳的本分孝敬奉养太皇太后(孝庄)二十余年。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病重,博尔济吉特氏丝毫忘记自身病痛缠身,依旧“朝夕侍奉”,到太皇太后崩逝之后,博尔济吉特氏更是哀痛至极几近仆地。如此,既能体现顺治帝之前停中宫笺奏理由的可信程度不高,更可在康熙心中树立一个典范形象。

清朝有没有出过两位母后皇太后(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6)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朝服像

安详离世,得康熙屡破规制

1718年(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年逾古稀的博尔济吉特氏重病在卧,尚在畅春园暂居的康熙帝闻讯心急如焚,在未设銮仪卫仗的情况下只带几名近卫便火速回宫。两天后,由于自身年事已高,且过度操劳,康熙自己身患“足背浮肿”,举步维艰。但即使如此,他依旧用帕巾缠足乘坐软舆,强忍疼痛侍奉如昔。在侍奉期间,康熙时常捧着已渐入昏迷的养母双手,动情呼唤“母后,臣在此”,令在场诸人无不感动落泪。此时的他,仿佛忘却了自己已然年逾花甲且九五之尊,此时的他,只是一个想时刻陪伴在母亲身边的儿子,仅此而已。

经历了六天的精心侍奉,奈何因年事已高,博尔济吉特氏还是于十二月初六这一天与世长辞,享寿78岁。从21岁开始荣升皇太后之位,到78岁病逝,博尔济吉特氏在太后位上共历57年,成为清朝在太后位时间最久之人,而且单论享寿来看,她也能排到第二位(孝圣皇后钮祜禄氏第一,86岁)。

清朝有没有出过两位母后皇太后(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7)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剧照

养母的去世,令康熙帝悲痛莫名。不仅为其隆重治丧,也出现了开篇所提到的割辫此等突破旧制之举。当然,这还远远不足以填补康熙未尽之孝忱,为了尽无限哀思之情,除断发外,康熙为养母还开创了四条先例。

1、继后且非嗣皇帝生母也可附帝谥。

今上大行皇太后尊谥。臣等会同翰林院、亦照例拣择具奏。得上日、此奏甚属错误。尔等查太庙奉先殿二位文皇后神主、便知其误矣。

虽然博尔济吉特氏姑母的皇后之位最终被废,但这依旧改变不了她继后的事实。而似这种既非发妻嫡后又非嗣皇帝生母的尴尬窘境,其谥号究竟是否可附帝谥,在之前从未遇到,所以礼部诸臣只能援引前朝旧例。而关于明朝的规定,只有皇帝的发妻(原配嫡后)才可附帝谥,即使是嗣皇帝生母也是不行的。故在第一次礼部拟上谥号时,只有“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12字,并未系世祖顺治的“”字,康熙帝观阅之后大怒,认为“甚属错误”,令礼臣们前往奉先殿查阅两位文皇后(孝端、孝庄)的神牌,大臣们顿时明白康熙帝之意,于是立即将“章”字补在孝惠皇后的后缀之上,全称为“孝惠章皇后”。

其实,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看出康熙确实是为了养母突破祖制的。首先,如果硬性按照明朝的规则,孝庄文皇后都算是突破了;其次,如果按照清朝现有的规制来看,以孝端孝庄两位皇后谥号为例,孝端是嫡后,孝庄是追封的皇后(太宗时仅为庄妃)但因是嗣皇帝生母故附帝谥。而反观孝惠皇后,虽然在顺治朝已入主中宫,但她既是继后还未有子嗣,故可附帝谥从明清两种规制来看,都算突破。

清朝有没有出过两位母后皇太后(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8)

康熙剧照

2、开皇后单独建陵之先例。

按照传承千年的汉式建陵规制,皇后是否在皇帝之前去世,都理应与皇帝合葬一处,所以在上千年以来,鲜有单独的皇后陵,尤其明代更是未存一例。而在孝惠皇后之前,去世的皇后也都是效仿汉式葬法与皇帝合葬。康熙在养母去世后,敢于突破祖制,为其单独建后陵。并且在陵名命名上,也为后世的历代后陵起到典范作用。

甲子。礼部等衙门题,古来帝后,有不合葬而自为陵者,俱就方位定名。今孝惠章皇后陵,即在孝陵之东,不必另立陵名。臣等恭拟孝东陵字样,仰候钦定。得上日,是。

由于顺治帝于1651年(顺治八年)以“遥掷佩韘”的方式圈定昌瑞山作为未来历代皇帝的兆葬之所,所以从顺治开始,算是清朝兆葬制度的一个新开端。在孝惠皇后的后陵建成之前,除顺治孝陵之外,只有孝庄皇后的暂安奉殿(雍正二年方改建为后陵),故当孝惠皇后的后陵建成后,为与孝陵相对比,以“新陵”暂名。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初七,孝惠皇后入葬地宫之后,曾改为“孝惠章皇后陵”。但对于兆葬堪舆十分严格的清代来说,如此冗长且无法与帝陵更精细匹配的陵名终究不是长久之计。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二月二十一,礼部特为后陵名称一事向康熙上奏,请求以“方位定名且附帝陵”的方式来为后陵命名,此法得到康熙的深表赞成,因孝惠后陵位于孝陵之东,“孝东陵”之名就此诞生,而未来清代的六座后陵皆以此为蓝本,发展成为一种固有制度。

清朝有没有出过两位母后皇太后(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9)

孝东陵隆恩殿

3、未谒主陵先祭后陵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四月,孝惠皇后梓宫发引迁往地宫入葬时,由于康熙帝本身足疾尚未痊愈,故未能尽孝亲自沿途护送并亲历入葬之礼,为此时时愧疚不能自已。一个月后,当他的足疾痊愈之后,亲自前往昌瑞山皇陵,但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径直先去了养母的孝东陵。

按照清朝严格的规制来讲,皇帝亲自或者所遣代为拜祭的王公大臣,必须先去拜谒作为昌瑞山主陵的顺治孝陵,这是雷打不动的铁律。但康熙仅仅是为了弥补养母下葬时未能出席的缺憾,便突破祖制跳过父亲的帝陵先去了养母的后陵,足以见得二人感情之深弥足珍贵。

4、神牌顺位以理止情

孝惠皇后去世之后,关于她的神牌是否应置于孝康皇后之前,朝臣们引发了一次热议。大部分人还是站在孝康皇后神牌居前的立场,毕竟是当朝皇帝的生母,而且孝惠皇后是继后未有子嗣且当年还有被废“中宫笺奏”之事。

清朝有没有出过两位母后皇太后(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太后)(10)

​孝惠章皇后玉册

一边是自己的生身之母,一边是陪伴自己长达57年的养母,康熙帝以理止情,以沉稳的心态将此事拍板——孝惠皇后神牌在前。此处,他并非不顾及生母的诞育之恩,而是作为一个皇帝,从制度理论层面来判断孝惠皇后居前更为合适。毕竟她是父亲顺治通过正式的册后之礼入主中宫,且最终也未被实际废后,故将其牌位置于前于理契合。

史海君说:

纵观孝惠皇后一生,因偶然之机入宫为后,虽出身名门但颇受冷遇,面对不公之待遇未曾气馁消沉,这都归功于她豁达开朗不争强好胜的性格。一生虽无子但将所有的爱都倾注于养子身上,对于康熙来说,虽为养母胜似亲母。重孝知恩的他也以长久侍奉和屡破祖制来回报养母之恩。

其实,纵览整个清史,因无子女而抚养储君或皇帝之事,并非孝惠一例而已。康熙朝的悫惠、惇怡两位皇贵妃(抚养乾隆),乾隆朝的庆恭皇贵妃(抚育嘉庆),都是在未有子嗣的前提下尽心抚育视若己出,而且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便是长寿(悫惠76岁,惇怡86岁),由此可见,良好性格之下加之皇帝们的格外孝敬,成为了几人延年益寿的秘诀。

参考资料:

《清皇室四谱》

《康熙朝起居注》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昌瑞山万年统志》

《世祖章皇帝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世祖本纪》、《清史稿.圣祖本纪》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