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山东农研院”)为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服务临沂地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始终将人才培养置于工作突出位置,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工作新模式,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环境,探索培养人才、引领人才并成就人才的工作机制,多举措助推人才成长。2021年以来浙大山东农研院组织8个中心(部门)共计23人次赴浙江大学进行学习交流,融合两地优势资源,形成“临沂 浙大”两地工作交流模式,在沂蒙山与西湖水的碰撞之中为人才培养注入源头活水,在强强联合之下形成培植人才的沃土。

一、汇聚浙江大学优势资源,构筑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实现科技成果落地,促进沂蒙乡村振兴,浙大山东农研院组织8个研究中心(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赴浙江大学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促进科研成果落地临沂。

作物设计育种研究中心赴浙江大学半年以来,依托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作物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系统学习了作物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作物基因组与基因编辑以及作物品种设计等技术,持续推进基于显微注射的水稻基因编辑技术及水稻恶苗病抗性基因挖掘工作,推动浙江大学与临沂市3家企业的长期合作,建立水稻育种(郯城)和玉米生物育种(平邑)2个试验基地。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研究中心于2021年4月在浙江大学接受了为期14天的专题培训,学习德清智治、定海净零碳、马岙研学产业、青山和衢州建筑提升、浦江和余杭创客进驻等落地项目,开展《临沂市东蒙镇乡村美丽经济发展规划》和《费县马庄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及实施指导工作。设施农业研究中心跟随杨峰俊博士参观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和华家池校区轻简自控无土栽培SAS技术示范基地,掌握了轻简自控无土栽培SAS技术轻简自动的特点、技术优势、设备安装方法、水肥管理方案、适地性推广模式等内容。经过培训、观摩,设施农业研究中心进一步学习了轻简自控无土栽培SAS技术,推动该技术在临沂市沂南县、费县等地区建立4个技术示范基地,为轻简自控无土栽培SAS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数字农业研究中心实地考察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智能温室大棚基地,并在为期7天的培训学习中系统掌握了现代农业装备功能及物联网数字农业技术。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研究中心、大健康和医药研究中心与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实地参观了浙江大学农学院、环资学院、生工食品学院以及药学院,深入学习冷链物流智能管理系统、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体系、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药物安全评价体系等。

通过对浙江大学科研平台的深入了解,浙大山东农研院技术人员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较高提升,更坚定了对科研成果的信心,扎实推进各中心科研成果落地临沂。

乡村振兴培训浙江大学(两地融合培沃土)(1)

参观浙江大学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乡村振兴培训浙江大学(两地融合培沃土)(2)

农业规划和城乡规划培训会

另一方面,浙大山东农研院高度重视为科研人员“减负”,保障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派出科技发展部成员赴浙江大学学习一流院校的科研辅助经验。2021年10月为期5天的技术经纪人(初级)培训中,科技发展部人员系统学习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合同签订、技术成果评估等流程和相应的政策决策,为后期科研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赋予“新动力”。

乡村振兴培训浙江大学(两地融合培沃土)(3)

浙江省技术经纪人(初级)培训

二、发挥浙江大学的引领作用,深入长三角地区学习

为促进人才的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的培养,浙大山东农研院以浙江大学为载体,组织研究人员深入长三角地区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为吸取浙江省农产品产业供应链的经验,赴浙江知名企业进行调研。2021年10月赴浙江省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进行生鲜农产品产业链调研,系统学习了企业在农产品全产业链经营、生鲜农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并将围绕以“产自临沂”为统一标识的“优质、安全、生态、绿色”蔬菜产品品牌打造开展多层次、多方面深度合作,持续扩大“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赴浙江农合有限责任公司就以订单农业方式建设全程管控、可溯源的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种植基地进行调研,共同探讨通过结合浙江大学技术优势和临沂资源优势逐步实现优质农产品“产、供、销”全产业链闭环发展。

乡村振兴培训浙江大学(两地融合培沃土)(4)

赴浙江省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调研

作物设计育种研究中心围绕作物育种新技术及其示范推广,参与到育种企业考察、水稻联合体自查和水稻品种示范观摩会中。2021年7月,中心人员参观了无锡哈勃生物种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了解了目前企业育种中应用到的花培、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及其应用的产业化前景。2021年9月研究中心人员参与浙江大学与金色大地、福瑞华安、安徽华创共计4家单位在衢州、温州、台州、嘉兴等地开展的2021年水稻联合体自查,系统学习了国家作物品种审定试验的要求,为今后作物品种审定奠定理论基础。在2021年10月,中心人员被邀请参加在嘉兴组织开展的国审稻“江两优7901”现场观摩交流会,一方面结识了农技推广人员、种业公司等育种一线人员,另一方面吸收了作物大规模示范推广的先进经验。

乡村振兴培训浙江大学(两地融合培沃土)(5)

“江两优7901”现场观摩会

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研究中心为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前沿的设计理念,依托浙江大学农业战略与乡村规划研究中心进行系统学习。2021年以来,中心成员赴宁波市、武义县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项目调研、赴武义县新宅镇参与观景平台改建及美丽庭院建设调研,赴温州市委党校参加《未来乡村应用场景案例分析》交流会,赴乐清市乐成街道、大荆镇参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带项目调研,中心人员紧密跟踪学习《宁波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武义县空间治理专项规划》《淳安千岛湖沿湖生态修复实施规划》《乐清市乐成街道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等10个浙江大学承接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中心人员专业素质,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规划和城乡规划项目经验,提升了乡村规划设计的专业水平。

乡村振兴培训浙江大学(两地融合培沃土)(6)

研究中心人员调研学习

以浙江大学为依托,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使得研究人员更多地接触到长三角一带优秀企业的发展模式、科研成果的转化形式、乡村规划的前瞻性,为更好地服务于沂蒙乡村振兴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推进了水稻新品种“浙鲁哈勃21”和柑橘新品种“红美人”的选育与引种,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探索环蒙山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等。这一系列的成果充分体现出以浙江大学为依托的深入学习是值得的,并且可以进一步地推广和复制。

三、营造育人良好氛围,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浙大山东农研院以面向未来的眼光,高度重视培育人才的举措,在以浙江大学为依托的学习培训过程中,浙大山东农研院研究人员在技术上更加全面,眼界上更加开阔,思想上更具有前瞻性,为沂蒙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具有代表性的有:

1.作物设计育种研究中心张晓艳。

在深入了解作物育种先进技术和生产问题的基础上,自主选题、独立完成两院融合项目申报书并获批立项;在浙江大学张国平、舒庆尧教授指导下,完成2022年山东省青年科学基金申报;在浙江大学科研平台的支撑下,申报2022年国家青年科学基金;以浙江大学水稻育种团队资源为依托,邀请浙江省农科院梁爽博士进行学术报告,并建立了浙大山东农研院与浙江省农科院公共试验平台的长期合作关系;在浙江大学舒庆尧教授的大力扶持下,以第一水稻品种育种者申报2022年山东省水稻区域试验;在作物学科与农业工程的学科交叉融合下,搭建基于单细胞显微操作的水稻基因编辑技术平台。

2.作物设计育种研究中心闫煜鑫。

以浙江大学成熟的科研体系为依托,系统学习水稻致病真菌的分离、鉴定、保存和培养等一系列操作流程;以浙江大学实验平台为支撑,建立了水稻抗恶苗病突变体筛选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水稻恶苗病抗性等级鉴定体系;以水稻育种团队学术交流为契机,系统学习先进的育种理念和前沿性育种技术;以水稻联合体自查为基础,全面掌握水稻田间管理和试验标准。

3.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研究中心崔靖雯。

以学术交流和项目实践为契机,系统学习了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扎实的项目落地经验,以临沂地区项目为基础,以浙江大学项目为支撑,全面增强了规划统筹能力和景观设计素质。

4.乡村振兴战略和规划研究中心王铎。

以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平台,借助农村战略与乡村规划团队项目实践契机,系统学习了国土空间规划项目的理念、技术和思路,以期形成具有中心特色,饱含浙大元素,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

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以沂蒙乡村振兴为己任,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全方位复合型人才为指引方向,坚持高端引领、面向实践、着眼未来的培养方针,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在临沂与浙大落地生根,抢占人才培养战略高地,促进人才全面开花结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浙大山东农研院高层次人才在两地融合的培养模式下呈现出齐头并进,奋发向上的可喜景象。2021年实施的“临沂 浙大”两地融合的工作交流模式取得显著成果,2022年将继续总结经验,继往开来,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完善细化人才培养工作各方面细节,锐意进取,勇攀高峰,将浙大山东农研院的人才打造成技术过硬、思维超前、能力全面兼具家国情怀的“农业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