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参果,大家印象最深应该就是小时候《西游记》看过的,要一万年才能成熟,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人吃了可得寿4万7千年。
这么神奇的果子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还真的有!国内的人参果有两个比较大的产地,一个是云南,一个是甘肃武威民勤县。
云南的人参果成熟于秋天,而上半年想吃到好吃的人参果,就要把目光投向大西北,深藏在沙漠脚下的民勤县。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民勤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冬冷夏热、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如此艰苦的条件,反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人参果生长条件苛刻,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甘肃民勤却非常适宜人参果的生长。
夏季日照时间充足,水果能够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转化为糖分,造就了民勤人参果的脆爽清甜。
民勤年平均温度约16℃,有充足的日照,湿润的空气,松软的土地和干净的山泉水。
自然赋予了民勤得天独厚的生长优势,因此,民勤县也有“中国人参果之乡”的美誉。
这里生活的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果农,世世代代在这里悉心种植人参果,坚持不打催熟剂、膨大剂,不施用化肥,全部采用羊粪坑肥。
所以这里的果子格外鲜嫩多汁,甘冽清甜,大口大口吃也完全不会腻。
《西游记》里人参果的原型就是民勤的人参果吗?
《西游记》由玄奘取经为题材演化而来的,记载了他从长安出发途经兰州到武威,继昼伏夜至瓜州,再经玉门关一路向西域跋山涉水历程。其中第二十四回中写到唐僧师徒到了万寿山的镇原大仙的五庄观,悟空偷食了仙家异宝人参果,毁了这“天开地辟的灵根”人参果树,于是引来大仙赶捉唐僧、观音甘泉活树的精彩片段。根据故事述景状物按图索骥,悟空偷食的人参果就产自“中国人参果之乡”甘肃武威,这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武威天梯山石窟所在地。
据有关考证资料,明代《西游记》和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有明显的文学渊源关系,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第十节《经过女人国》和《西游记》里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及第五十回“西凉女儿国”两段故事近似。按玄奘西域路线时序,唐僧师徒经历了第二十三回合的“四圣试禅心”,第二十四回中到万寿山镇原大仙的五庄观,便是到了古称西凉国里的武威天梯山石窟寺,当然要去拜天梯山大佛,“逢庙烧香,遇寺拜佛,见塔扫塔”这是他立下一个宏愿。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景云二年,玄奘西行至天梯山拜食人参果。人参果外观奇特状如心脏,又称人心果,被唐僧误认作“三朝未满的孩童”。人参果高蛋白、低热量,富含微生素C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17种氨基酸,是迄今人类发现含钙量最高的水果和蔬菜。《西游记》称“有缘的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足见美味绝伦。改革开放以来,人参果已发展为武威富民产业,驰名华夏,其中“天梯山”牌人参果是甘肃省第一个拥有农业农村部认证的有机食品和绿色无公害产品。
好吃的人参果到底是什么味?
好吃的人参果,要具备三种条件:
闻香气:有着水果的清香,但同时又带着丝丝奶香。
吃果肉:熟透的人参果果皮用手便可撕去,果内无核一口就能咬到头,细嫩多汁,啃起来的欢喜程度堪比水蜜桃。
汤汁多:人参果特别让人着迷的地方就在于它丰盈的汁水,简直是夏日补水小巨蛋。
这种好吃的,令人流连忘返的人参果并不是这是猪八戒囫囵吞下的小孩形状的果子,吃它也不能活四万六千年。其实人参果和猪八戒并没有什么关系,它不是传说中的“神物”,它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叫做“香瓜茄”,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麓的一种茄科的植物果实。
这种可爱的小果子成熟后外皮会泛黄,还带着紫色的“纹身”,果肉甘冽多汁。因为吃起来爽口,营养物质丰富,对身体又没有负担,长得还像心脏的样子,所以人们就延续了“人参果”的名字,为这个小家伙增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至于口味,有人说它一股黄瓜萝卜味,人参果可真的太冤枉了。其实人参果有圆果和长果两种,长果甜度低,所以吃起有菜味,而圆果才是水果,清甜可口,水润爽滑。
更令人惊喜的是,人参果没有果核,果皮也可以食用,可食率在95%以上。就是那种好吃又不麻烦,洗干净拿在手里就可以吃!不用吐籽也不用吐核,果肉多汁又甘冽,可以算得上是“完美水果”了。
软硬兼吃的人参果——一个果子,两种口感
如今的水果大多追求高糖分和高软嫩,吃多了腻不说,偶尔也会上火。但人参果不一样,甜,但是清爽,吃起来像是夜晚凉风拂面,舒坦中带着一丝清凉,清凉里含着丝丝甜蜜。
人参果淡雅清香,还有丝丝奶香味,软硬都可以吃,就像是吃冰激凌,硬有硬的脆生生,软有软的细沙沙。
如果喜欢吃生的,可以挑颜色没那么重的果子先吃,口感偏脆偏硬,连皮一起吃,可以闻到带有青柠味的浓郁果香。
如果喜欢吃熟透的,就可以等待果皮颜色变深后再享用。切开之后果肉诱人,无核无渣,一口咬下去水分充足,清爽多汁。同时因为含糖量高,所以口感更为醇美,说是西北水蜜桃也不为过。
来源|综合整理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