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选取传统文化精粹,用诗词讲好中国故事2019年,《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与中华诗教促进中心主办的《中华诗教》季刊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期有一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有6个版面位置,推荐小楼人选评的作品,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曲江池畔觅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曲江池畔觅诗(中华诗教小楼荐诗)

曲江池畔觅诗

编者按:

选取传统文化精粹,用诗词讲好中国故事。2019年,《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与中华诗教促进中心主办的《中华诗教》季刊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期有一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有6个版面位置,推荐小楼人选评的作品。

小楼各平台不定期的刊发此栏目作品,以飨读者。被选用的作品作者如需要样刊(无稿费),请小窗留言详细收件信息。

刊有《小楼听雨》诗词有关的所有纸质刊物和书籍捐赠浙江临海市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永久保存。

本辑刊于《中华诗教》2020年第4期(总第106期)

【小楼荐诗】

王建强

蝶恋花

记得去年相遇处,花下香车,一晌同君语。拂面徐来风缕缕,车窗花落纷如雨。

又到去年相遇处,满树花开,试问君来否?君说来年当小住,先凭彩信传花树。

江合友点评:以花、树复沓成章,民歌风味。“处”字复韵,而有意为之,今昔对比,便于相对,亦是民歌手段。其情真挚,胜在于此。

王海亮点评:忆人之作,花树为凭。花凡几见,无非是强调这个意象。时光交错中的那份牵念,才是人生最美、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肖三羊点评:去年,今年,来年,词中三番跌宕,各有情境,皆以花树作勾连,说景说情说人,构思极巧!更妙处还在于下片试问君来否,答辞却说来年将于此小住,且凭今年之花,先传明年相约之信。去年的欢悦,今年的失落,明年的期盼,治于一炉,这该究竟让人如何是好?此首尽得婉约含蓄之风,格调甚高,余韵悠长。用词结句亦十分精当好读,妙裁好词!

浣溪沙·获赠小山词有寄

欲寄香笺恨已迟,知非不合说相思。近来何故损腰肢。

入户杨花吹复起,美人簪子小山词。恼人天气暮春时。

李明科点评:晏家父子词风相近,晏几道《小山词》委曲含蓄,浅近有味。本词学其笔法。上片着一“恨”字起笔,吐其情愫,二、三句明其恨之因:相思而迟迟未吐,以致有“损腰肢”之苦。“何故”,似自问。第二句“说相思”,用小晏《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下片首句以“杨花”为喻,相思之情也。次句以美人之“簪子”、赠送之“小山词”代指对方。此两句若能对仗更好。结句“恼人天气”,用大晏《浣溪沙》“恼人天气又春阴”语意,点明时间,渲染心境。

王惠维

族兄三周年忌日

时光直似水东流,来祭秋风酒一瓯。

想汝生前发秃尽,而今荒草补坟头。

剑尘点评:明白如话,然深情绵邈。虽涉巧思,不损朴厚。汝之一字,有相尔汝之古典,亦有生活中真兄弟之经验也。煌煌大章,其性情乎?

天许点评:转接自出机杼,感情极沉痛,如此构思,前人似未曾道过。

何革点评:生前“发秃尽”,暗示着经历的人生磨难与沧桑。坟上生草,本是常见之景,然在作者眼中,荒草已具灵性,仿佛他们是来抚慰亡者生前的伤痛。寻常之景,以不寻常之语言之,极见哀婉。

陈克志

断 罄

弃掷荒园里,频遭风雨侵。

拾来轻一叩,犹发古时音。

王震宇点评:因物寄兴,平正无疵。

王海亮点评:风骨宛在,不同凡响。

孟祥荣点评:前二句述事简明。转句一拾一叩,逼出结句古音之发。岁月、感触,尽在其中,概括力颇强。

熊东遨

立冬后一日过渝州天许山居步玉

料得庄门早已开,黄花谢后我方来。

篱边采豆夸园艺,月下谈天坐井台。

生活自珍今日好,江山不替外人哀。

二三知己时相约,管领清风酒一杯。

刘鲁宁点评:读完这两首七律,首先想到的是老杜的《客至》,三首诗放在一起来读,很有意思:天许邀客,东遨先生作客,老杜待客,各有侧重,别有情致。

廖国华点评:此律为东邀兄步答天许诗邀而作。之所以大胆取评,为可供参考此体作法故。读来深感趁韵挥洒自如,毫无滞涩,择词构句平白如话,饱含温馨而又不乏感慨,是为此律特点。

刘鲁宁

村 居

农桑了却赏秋闲,三五人家枕水眠。

落日恰将山背影,轻轻推到小窗前。

英子点评:本期作品中,尤其喜欢这首轻灵的田园小诗。作者以简淡的笔调描绘了简约的村居生活,勾画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秋闲图景:了却农桑之事,方可得闲,自然“枕水而眠”;因闲而赏景,然作者没有直接描绘所赏之景,而是如同摄影师一般,将镜头对准落日,让落日演绎出精彩的风景——落日下的山背影定格于小窗前,这是乡村永恒的风景,足可让你赏之不尽,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对村居生活的喜爱之情。如此,田园风味尽出。

李明科点评:境清静,人闲适,有唐人田园诗之韵味,清新淡雅。转结尤妙,拟人笔法。一“推”字,山影临窗,更显幽静,赋“落日”以情,亦诗人对农夫之情也。小诗善于于细处取景,意境优美。

何其三

入 山

万木凝烟正郁葱,斜斜小径与天通。

绯衣人入青山里,人在青山深处红。

剑尘点评:诗人俊赏,正在于斯,俗人所难知也。最难得青红相衬,境界全出。

何革点评:嘉木凝烟,苍山滴翠,满目明丽之色,更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点缀,真个诗中有画了。

王红梅

嘉木杂黄叶,雁声清可闻。

天边似相识,不是旧时云。

熊天锡点评:应时应景,绘声绘色,寥寥数笔,秋韵立见。天边二字似可酌,能涵首句或更好。

梦欣点评:绘景有妙笔,寥寥十言,擒得秋魂。抒情能含混,似而不是,正有惝恍之幻象,极耐寻味。

张建成

庚子中秋国庆双节游襄阳古城北街夜市

城上月如昼,楼头人似星。

一年今夜酒,万里故乡情。

白发愁边短,青山梦后轻。

明朝又分手,何处是长亭。

王震宇点评:只发端二句括尽题目,后六句皆因此生发,一以意行,不为题缚,是诗家事也。

王海亮点评:中二联境界开阔。

张明新

端午海边

海自何时生?潮从何处起?

叠叠涌眼前,日照浪花紫。

五月长风吹,千年泪不止。

一掬还一亲,中有汨罗水。

剑尘点评:发问似无理而慨莫大焉。全诗纵横俯仰,遂使此一掬如舍利坚固,此我心灵不死之理由也。

天许点评:沉郁苍凉,挥洒自如。尾联荡开一笔,自然切题,含蓄深沉,且颇有新意。

王正宁

重游小三峡

彩霞红叶随波动,两岸风光扑面来。

每至水重山复处,画屏一页又新开。

沈利斌点评:描摹细致,风光尽在诗中。三四句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来,但自有新意。陆上、水上在“山重水复”之际,新的景色给人的感受自然是不同的,能用诗句准确表现,就能得到不俗之作。

楼立剑点评:杨万里有诗“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是写下山的困难。“画屏一页又新开”写的是“水重山复”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角度不同,心情就不同。诗意虽不尖新,却也流畅通晓。只是题目“重游”二字未照顾到。

郭定乾

青羊宫赏银杏

十月成都霜气浓,满园银杏灿琳宫。

恨君空作黄金色,不化黄金济赤穷。

沈利斌点评:前二句平实,无非所感所见。胜在三四句之想象,更见仁者之心,“温柔敦厚,《诗》教也。”

凌泽欣点评:首言寒霜气浓,已将诗有悯穷之叹做了铺垫,发句有理。承写银杏之灿然宛如仙宮之美,这才引出主旨,抱怨满园银杏徒炫金色而又不能变化成真金白银接济那些最贫穷的人,诗人的悲悯情怀跃然而出,诗的主题意义自明。

葛 勇

乡 居

黄昏将至不思归,荷鍤犹巡篱四围。

田已开成苗已种,瓜祈熟早豆祈肥。

日高际有云相护,水涝时无雨乱飞。

忐忑此心还自笑,一生所历是多违。

陈引奭点评:句写生涯气自舒。

张庆辉点评:六二结构,前六之隐忧殷盼,令第七句之“忐忑”“自笑”有依,尾句以“所历多违”揭底,止于当止。一生所历是多违,语何直截,但因有充分铺垫,竟不觉直截只觉沉痛,抒情不弄巧,或招笨拙之讥,然终无招胜有招。此法老杜深谙——若“潦倒新停浊酒杯”,若“强移栖息一枝安”。

潘振华

临江仙·初访李白故里

太白楼头秋雾白,层台茂树如春。涪江水远送流云。清风吹逸客,翠岭接遥曛。

此夜吾应谋一醉,也邀明月临樽。高歌几曲长精神。当承豪放气,未可做狂人。

王海亮点评:接近谪仙人,便易生仙气。上片写景,远山近水点染,下片写情,明月高歌解语。两结不够响亮,略有遗憾。

肖三羊点评:摹景能得清廓气象,出情尽适敬谒本心,好词。明月,尊酒,高歌,李白昔日豪放如是,我今来此亦如是,对诗仙敬慕之心宛在。所不同的是最后警诫自己:未可做狂人。尾结这一煞顿住,可自醒亦可醒人,好结!

戴炳南

山 家

山中少尘事,仄径入桑麻。

围屋千竿竹,垂檐半壁花。

音清闻鸟语,衣润湿烟霞。

醉客何须酒,汲泉聊煮茶。

王震宇点评:三、四句如画,五、六句稍逊,结二句少余韵。

王海亮点评:意境优美,设词雅致,惟略少新意。

杨新跃

椿树堂人曾朝晖先生来访并赠书二种

落叶萧萧积雨余,更无他物供清娱。

先生说道山中久,持赠云烟到小庐。

王海亮点评:萧索秋日,落叶与雨重复着寂寞。友人来访并赠书,此事清雅之极,娓娓道来,亦觉诗中人物温润可爱。

廖润昌

梅岭三首(其二)

漫步梅关壑树曛,岩高未破岭头云。

一枝接得春回早,欲醒香红十万裙。

独孤食肉兽点评:如观李翁可染制竖轴,笔稳墨匀,结尤佳。

章雪芳

下括苍山(今韵)

暮别最高峰,盘旋下万重。

忽从云雾里,跌入鸟声中。

梦欣点评:“跌”字神奇、精彩。鸟声无形,人跌有姿,二者本不搭,让有形体的东西“跌入”无形态的空间,是视觉与听觉两种不同感觉器官的混搭,有违事理,但却是建立于“通感”理论之上的“无理之妙”,事不可能有而诗可以有。此外,“跌”字出,便显示山峰的奇高与陡削,这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点睛之笔。

李海霞

贺太焦高铁通车

才别并州雪,已连焦作云。

相思似车速,快慢总关君。

沈利斌点评:贺诗不易作,难免颂德歌功,而此诗另寻蹊径,令人眼前一亮。一二举“并州雪”、“焦作云”,并用流水对,见高铁之“速”。句中虽无情感字词,但自有喜意,诗题之“贺”蕴含其中。三四句展开想象,并勾连“高铁”与“相思”,与人类最普通、最易感的情感对接,且顺势得出结句,使这写新兴事物的贺诗更俱意韵,也更能体会已转换了的诗中之“情”。

江农

雪 舟

冰面无波不系船,寒凝双楫野芦边。

斜阳映雪人何去,矮矮茅庐袅袅烟。

沈利斌点评:读此诗不免想到司空曙《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作者之“雪舟”是“寒凝双楫”,而司空曙之钓船是可能被“风吹去”,虽两诗结构不同,诗旨有异,但相互参看,各有意趣。

于文清

自题香南小稿

因缘了了手抄书,久爱江干散淡居。

人又不来春又去,烟霞事业老南徐。

杨新跃点评:典雅城市、典雅生活、典雅好诗。想起朱彝尊句“十丈红尘吹不到,江楼日日倚南徐”。

陈伟强

游鼓浪屿

栏前海燕轻翔,砌下沧波不扬。

回首落花深巷,斜阳已带幽香。

杨子怡点评:善于点染,海燕、沧波、落花、斜阳,浑然海景。转结尤妙,回首处,小巷深深,是处落花,秋意已深也。斜阳照处,幽香扑鼻,令人神往。落花句化用明王恭《客中见新燕》中“落花深巷小,乔木画梁稀”句,亦浑然无迹,如盐入水也。

王震宇

庚子霜降夜独坐值章雪芳君征六言诗漫成一首

不道秋深几许,怜它风露三更。

万籁此时俱寂,一樽独对花倾。

杨子怡点评:秋已深深,何问几许,无心道之;独坐三更,花经风露,不禁怜之。“不道”、“怜它”呼应有法。二句发霜降独坐意。转结二句补足“怜”意,万籁已寂,一樽独饮,怜花耶?自怜耶?茕茕孑立,人花相慰,诗人心事自寓诸其中焉。用笔婉雅,允称好诗。

蒋昌典

行走的界碑

春风不度马难巡,无改冰原国土亲。

站上峰头如石立,界碑是我戍边人。

陈宜浩点评:此诗以“行走的界碑”为题,立意不凡。首句描写边疆前沿的恶劣环境,春风不度,战马难行。次句写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中保卫祖国的情怀。接着笔锋一转,“站上峰头如石立,界碑是我戍边人”,边防战士的英雄形象,跃然而出。那一个个守卫边疆的战士,就是一座座行走的界碑啊!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最后一句“界碑”的比喻不至于突兀,作者在第三句特地用“如石立”三字预作铺垫,界碑是石做成的,前面有“如石立”,后面“界碑”的比喻也就顺理成章了,可见作者构思之用心。

张建中

赠 远

枫叶如丹染翠微,行人已自换秋衣。

西风也解别离苦,故教芦花做雪飞。

陈宜浩点评:赠友、寄远,似乎是诗人最常吟咏的诗题之一。直抒胸臆是其中一种写法,含蓄、蕴藉是另一种写法,此诗属于后者。首句的点染,表明时在深秋;次句暗指因天气转凉而怀念远人。接下来作者不是说自己如何思念远方的朋友,而是借用西风、芦花,用拟人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离愁氛围,借以抒发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种含蓄的表达,比直抒胸臆有着更多的诗意。

(此栏目作者如需要样刊,请小窗留言)


编辑/章雪芳 审核/沈利斌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