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卖六道木拐杖的(六道木拐杖)(1)

慢慢地觉得自己也活成了一株植物,顺应季节,兀自欢喜,孑孓独行。——题记

在龙池的楼上帮母亲擦拭了厨房,清洗了窗帘,打扫了屋角。刚坐下休息了一会儿,发现茶几下都摆满了父亲的药瓶子,忙起身又帮父亲把那些大大小小的药瓶子一一整理在阳台的药架子上。

关于父亲的“小药铺”我们全家都曾经劝说他年纪大了不要再干这些活了。可每次上山前父亲总是提前买好一大包药品。他说,一回山上就有人找他看病,总不能见死不救吧?手头有点药可以解病人的燃眉之急。我们拗不过他,只好随他,天知道那些药根本就不赚钱,就当是悬壶济世吧。

于是,家里经常有急急的敲门声,一听就是来寻医问药的。我刚把父亲的“小药铺”整理好,就响起了这样的敲门声。心想,一定是哪个游客不小心被山上的树枝擦伤手来找创可贴或者是谁家的老奶奶来给小孙子找治感冒发烧的药。不料想,一打开门是村子里的一个老乡叔叔,来给我们送了两只他亲手砍制的漫山六道木拐杖。我高兴地快跳起来了,前两天去花溪谷门口的小摊前转悠打算买几只却一根也没有发现。今天,一下就出现在我眼前。

忙请叔叔坐下,他对妈妈说,前些天我不舒服,二哥给看了看拿了些药也没要钱,今天我带了两只六道木拐杖过来,你们收着玩吧。我插话问道,六道木和对节木哪个好?他说,各有各的好,对节木不常见,比较稀缺,六道木木质坚硬,价格更高一些。

老乡叔叔送的六道木我当然是做为艺术品珍藏起来。仔细看它的木纹走向果真是六道纹路顺着拐杖垂直而下。且怎么敲打它也不打弯,也不易折。就像山里人的性格一样耿直坚强。

去年秋天去五岳寨途经六道木林区,秋叶萧瑟中一丛丛六道木不屈不挠地挺立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半山坡。旁边矗立着一个牌子说明:六道木,落叶灌木,高1~3米,纹路浅黄色或白色,竖行,均为六道,故名六道木。此树生长缓慢,木材质地比较坚硬,表面光滑,有可塑性。多分布于我国的辽宁、山西、河北等省。可用于拐杖、叉齿、佛珠等。想不到六道木与佛教也有缘,佛教上说六道纹路代表文殊菩萨的六把智慧剑,也代表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

我有一个内心时髦性格坚强很有正义感的妈妈,她心心念念想去苏杭看看可是腿又不太好。去年春天我订了票以后,妈妈二话没说,提了包,拄了一只六道木拐杖就跟我下江南去了。那样子一点也不像一个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好像一个仗剑走江湖的女侠,又像穆桂英去挂帅。

戏曲豫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故事中,杨六郎率军攻打天门阵时,被辽军放出的毒气所困阻,伤亡惨重,后穆桂英拿起从穆柯寨带来的降龙木驱散阵中毒气大破天门阵。据说这个降龙木就是今天的六道木。真是叹服,漫山的草木也带着侠气,扶正祛邪。想起金庸小说里的“降龙十八掌”。江湖何曾走远?英雄不问出处,无论世事如何沧桑,我愿始终保留一片素心几分侠气。

此后,这六道木放在我的暖云阁里,成了我的镇阁之宝。日子就是这样,走着走着茉莉就谢了,菊花就开了。风一吹叶子落了一地。雨点淋湿了我深蓝色的棉麻袍子,我怀抱闪电,头顶雷声,踩着一丝秋意回到别苑。慢慢地觉得自己也活成了一株植物,顺应季节,兀自欢喜,孑孓独行。

云开日出,秋高气爽。下楼看我种的蓖麻,避暑走了半月回来它已是半人高,旁边的丝瓜蔓与它缠绕在一起,它嫣然一笑置之。我的蓖麻成了丝瓜向前蔓延的拐杖。我忽然想起一个话题“六道木到底是灵寿木吗?”翻开资料也发现一些描写灵寿木的古诗词。唐 柳宗元《植灵寿木》:白华照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循玩足忘疲,稍觉步武轻。安能事翦伐,持用资徒行。宋 张舜民 《灵寿木》 见于《全宋诗》:曲木天然性,叨名席上珍。节高工碍手,倚壁快扶人。莫问西来意,终为灶下薪。他时俘颉利,拜赐敢忘身。《山海经》里说:“灵寿实华,草木所聚。”《汉书·孔光传》有一句:“赐太师灵寿杖。” 颜师古注:“木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然有合杖制,不须削治也。”而灵寿县志记载,灵寿因出产灵寿木而得名。这句话让我欣慰,我原生于山,长于野,不过草木之人罢了。

我又仔细观看了母亲手里的六道木拐杖,发现它并没有资料上所描绘的竹节状的结节。倒是对节木有竹子样的结节,而且木质坚硬,外皮发红。我怀疑它是否就是传说中的灵寿木?可我一个经常关注灵寿文史的老兄说:正定府志已经说了,灵寿木已绝迹。

众说纷纭,好在六道木跟对节木都是灵寿的草木。秋风起,没有了夏日的黏腻,我步履轻盈,长裙如云朵般飘逸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