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语录(100个必知成语卧薪尝胆)(1)

今日成语

经典成语语录(100个必知成语卧薪尝胆)(2)

成语微课堂||卧薪尝胆

点击收听

成语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成语故事
【小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礼崩乐坏,各诸侯混战。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 阖闾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pǐ)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吴国遭受的耻辱。

为了得到百姓对他的信任,勾践对百姓也做了很多好事。如果有好吃的食物,不够分给百姓的话,他自己就不吃;如果有酒,勾践就把它倒进江里,和百姓共同享用。除了这些,勾践时常外出,带着车子,载着食物,去看望百姓当中染病的、困难的、脸色忧愁憔悴的、缺吃少喝的人,甚至还亲自喂他们食物。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就在勾践励精图治的同时,吴王夫差却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后来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完成了复仇。

从此以后,“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经典成语语录(100个必知成语卧薪尝胆)(3)

成语注释

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成语结构及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反义词:胸无大志、妄自菲薄。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造句

1.我们要学习古人卧薪尝胆的精神,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2. 对于上次的失败,我们应卧薪尝胆,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

3. 自暴自弃是懦弱的表现,要卧薪尝胆,重新出发!

4. 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历时三载,终于得以复仇。

5. 做为学生要想出类拔萃,要想考入理想大学,必须有卧薪尝胆的刻苦精神,才能梦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