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孕育汝窑的天然沃土

唐代,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 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黄长石、砂岩石、半坡土、叶腊石、萤石、硬质高 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 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

汝窑定窑区别(汝瓷研究院汝瓷专家解读)(1)

玛瑙石即汝州石,呈红、黄、蓝、白、绿等色彩。产于河南省临汝县,临汝、宝丰旧属汝州,在宝丰 县大营镇清凉寺附近有蕴藏量丰富的玛瑙矿,至 今遗留有古代开矿的巷道,玛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宋代汝窑供御的瓷器曾以玛瑙作釉的原料,对汝瓷的特殊色泽有一定作用。

据现代化学 “分析得知,玛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与一般石英砂区别不大,但纯度更高,而且玛瑙往往含有铁等着色原素,对釉的呈色有一定的作用”。汝窑的釉层大致在0.03~0.07cm左右,虽较秘色瓷的釉层厚出将近一倍,却比宋官窑、龙泉窑的0.1~0.3cm釉层要薄了许多。尽管釉层较薄,但釉 面质感致密、平静,有深不可测之貌,以至千年以来让人一直欲看不透。

汝窑定窑区别(汝瓷研究院汝瓷专家解读)(2)

北宋时期,汝州一带林木葱茏,木炭烧制业发达。作为当时主要的烧制原料,木炭为汝瓷烧制 提供了经济实惠和极其便利的条件。据考证,汝窑工匠们把木炭粉加入泥料中。木炭粉有很强吸 附能力,在泥坯成形后,可以加快坯体的干燥。防止坯体的变形。在经高温烧成时,木炭变成了草 木灰,呈碱性(含氧化钾和氧化钙),使坯体瓷化早熟。

汝窑定窑区别(汝瓷研究院汝瓷专家解读)(3)

2.汝瓷玛瑙为釉使其汝瓷工艺一枝独秀

传统的陶瓷釉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黏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 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使陶瓷器增加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

我国五大名瓷汝、官、哥、钧、定在釉料的配置 上,唯有汝瓷玛瑙入釉。这是因为由于玛瑙的加入,釉子的黏性增强,使在高温下本该受地心强力下注到底部的釉汁,竟然上行了一些。这是玛瑙 入釉的奇特现象。这种现象全面解释了汝瓷为什么总是被做得特别规整,又总要把釉层控制在一定厚度范围之内。

汝窑定窑区别(汝瓷研究院汝瓷专家解读)(4)

原来,玛瑙釉较强的粘度,降低 了釉料在溶融时的正常流动,使得釉面自行修补 厚薄不匀的过程受阻。强黏性还使厚釉在高温下容易产生较强内聚力,吃掉薄处的釉,而薄处釉汁 也较易被厚处的釉层所吸附。由此看来,汝瓷满身裹釉不只为了美观,还是均衡玛瑙釉粘度和内聚力过大的一项有效措施。

玛瑙入釉最主要使釉面光泽精光内蕴(系釉 内大气泡折光反射之故)和釉呈幽玄静谧的青色。汝瓷釉面的光泽,大多数不及官、哥晶莹,更弱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级别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只及后者大约1/3略强。

汝窑定窑区别(汝瓷研究院汝瓷专家解读)(5)

这说明,因玛瑙的加入,汝釉的玻化程度(还包括釉质的耐腐蚀性)有所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 特征。玛瑙为釉,釉面效果,有的很好,有的利弊各半,有些则瑕疵不少。这些,证明汝釉的制作难 度相当大,以致汝窑产品出奇地少。由此想到,玛瑙为釉,必定还有许多尚不为我们所知的玄奥。

3.汝瓷青釉工艺是我国陶瓷工艺的扛鼎之作

关于天青釉,相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所创,“当日清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景德镇陶录·卷七》引《唐氏肆考》),这便是迷人的柴窑。明宣宗酷爱其貌,于《宣德鼎彝记》将宫内“柴窑”列为名窑之首(柴、汝、官、哥、定)。清代重要专著《南窑笔记》还把柴窑特征归为四如:“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该“四如”屡屡见诸陶瓷专著。

汝窑定窑区别(汝瓷研究院汝瓷专家解读)(6)

只是到了20世纪中叶,因缺乏相应实物与理论支持,致陶瓷学 界对明清的记载存疑,认为古人可能将五代秘色 瓷或景德镇窑影青瓷,误当传说中的柴窑。近年,又有学者提出“柴窑就是五代耀州窑瓷器中的精品。”之说,核心也是釉色。总之,釉色天青,非同小可,此乃商、周原始青瓷至宋代诸多青瓷系列长期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然而,汝窑大获成功,并以传世70件器物及新近面世的无数天青釉瓷片,证明了自己的业绩。

汝窑定窑区别(汝瓷研究院汝瓷专家解读)(7)

汝窑青瓷的釉层极为均匀,规整得几乎一丝不苟,甚至在唇口,在所有转弯拐角处,釉层都能保持厚薄一致。这一现象,除秘色瓷因追求釉薄 可与胎体交融产生类冰类玉效果而不可同日而语 外,与其它青釉系列比照,如有藏品想送拍联系福羲彭先生:壹叁玖零,贰叁零零肆零捌,汝釉可谓达到尽善尽美境地。例如,官、哥的紫口,系口端釉层历高温,釉 汁下行减薄,导致露出胎色;官、哥、龙泉器体下部 或圈足墙面,常有下行渐囤厚釉一环;器身拐弯折角处或凸出部位,时有囤釉或积釉挂淌。这些现象,传世汝窑器物上几乎全无。

汝窑定窑区别(汝瓷研究院汝瓷专家解读)(8)

青釉的发色,一般都与烧成时的窑位、窑温及不同的还原气氛有关。就汝窑而言,还应取决于玛瑙的含量。例如,凡青蓝呈色显著如卵青、天青、粉青等汝瓷者,其色泽往往也格外地纯正、匀洁;釉面也特别的细腻、平整;釉层也浓郁地呈失 透状,犹如有高密度的青色烟霭罩之;开片也以稀疏的斜直纹、鱼鳞纹、蟹爪纹居多。

汝窑定窑区别(汝瓷研究院汝瓷专家解读)(9)

如此现象,为其它青瓷窑系少有或不见。这几个特征汇拢起 来,似乎已为汝窑的内在品质分出了泾渭,至少是可以用作区别开包括宋官窑在内的其它青瓷。尤其那件不开片的小碗残件,釉呈天青色,釉汁幽深蕴润,“汁中棕眼隐若蟹爪”(明高谦《遵生八笺》语,棕眼,在上述汝器中仅无纹小碗上出现,系釉 表含有肉眼可见的大气泡;气泡不破、疏朗,似蟹 行走后留下的爪尖痕),显出一派超凡的气质。这 些差别,是否为玛瑙含量悬殊之缘故呢?

仔细观 察还可发现,釉面玻化程度明显稍好的一类汝瓷(占总数约15%左右,色有豆青、茶青、灰青等),除胎骨与宋官窑有明显区别外,其釉面(略有厚薄 不匀)、气泡(若聚沫攒珠状)、釉汁(略显透明)、釉 泽(较为晶莹)等方面都与宋官瓷十分相近。这又是什么原因?当然,汝与官有不可割断的血缘关 系是一个内因,但如此迥异现象出现于同一窑口中,其成因恐怕还是玛瑙含量多寡所致。

若问笔者何处来,细看文中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