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同事们又在午休的时候闲聊。

小王突然谈起了新同事甲,同事甲来公司有两个月了,不过之前小王一直在休息,最近才回公司看见甲,他刚打开饭盒就开始吐槽:

“这个同事甲真冷漠,我早上给他递巧克力他不要也就算了,还跟我说这种巧克力很劣质,最好不要吃。还有刚刚我去打饭,他一个人站在我前面,亏我还想着聊会天,结果他理都不理我,太可气了。”

小李困惑地抬头对小王说:

“怎么会,同事甲一直很好啊,也很热心,昨天我的电脑就是他修好的,上周末我们同事聚餐他还一个一个帮我们叫车,一般人真做不到这种程度。”

小赵连连点头

“对啊,他不是那种冷漠的人,我们今早在公司门口碰到就是他先跟我打招呼的,我一开始还没看到他,他还给我带了豆浆。”

小强疑惑地问小王:

“是不是你没有看清?他可能戴了耳机没听见你说话也很正常。”

小王气愤地对他们说:

“你们是没看到他的真面目,难道就我被他区别对待了?”

【二】

办公室里

老板示意同事甲坐在沙发上

他开口问道:“最近工作有什么问题吗?来公司两个月了有没有习惯?”

同事甲一脸诚恳地说:

“我的工作已经熟悉了,如果再有些挑战会更好,

另外我觉得公司的同事们都很好,我跟他们相处得很融洽,

虽然刚开始他们都有点不适应我,不过这两个月相处下来大家都很友善。”

老板一脸有趣地问:“哦?你也发现了,为什么他们刚开始都不能适应你,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是你自己的问题呢?”

同事甲困惑地摇头。

老板点名原因:

“因为你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真的不算太好,

我在早会把你介绍给同事们,你说什么了,你就说个名字和职位,

他们问什么你都说以后大家会知道的,而且什么私人问题都不愿意回答,这种做法只会给人留下一个高傲的印象,还好你本人并不是这样的人,大家熟悉之后就知道你是个热情友好,待人真诚的人。”

同事甲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并对老板说道:

“原来如此,我以后要改掉这个坏习惯,谢谢老板指点。”

走出办公室,同事甲在心中暗叹:面试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个老板又是一个无情的资本家,没想到还会提点下属,真有人情味。

办公室里,老板悠悠地喝了口茶,心里盘算着:又笼络住一个得力下属,只用废点口水真是不要太划算的事情。

首因效应的产生原因(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1)

职场

在这个小故事里,所有同事都陷入了心理学的经典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老板的谈话中也利用了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简单来说就是“第一印象”“先入为主”,指的是在行为过程中,最先接触的事物会给人留下深刻的感知或认知,影响人对事物的感知和判断。

故事里的小王就是对同事甲初次见面的拒绝产生了强烈的反感,继而影响了他对同事甲其他行为的判断。

其他同事刚开始不适应同事甲,也是因为甲在第一次的见面不够坦诚和热情而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坏印象。

近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事物的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深刻的感知和认知,能对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的心理作用起到巩固、维持、否定、修改或调整等作用。

故事里同事们在小王面前对同事甲的维护就是由于近因效应发生作用,他们对甲的冷漠初印象被修改成热情友善的印象。

同事甲对老板的印象也因为这一次贴心的谈话变得好转。

老板的话术就是对近因效应的更高明的使用手法了,

在谈话的时候先提出对方的缺点,最后再肯定对方的优点,由于近因效应,同事甲并不会因为被指出缺点而恼羞成怒或者厌恶,反而欣然接受老板对自己的肯定,并且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首因效应的产生原因(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都对认知影响深重,当出现两相矛盾的情况的时候,又分主次。

心理学家发现认知结构复杂的人与陌生人交往这两种情况下,首因效应更为明显;认知结构简单的人与熟人交往的情况下,近因效应更为明显。

生活中这两者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比如人们对于最近发生的新闻更加重视,俗话说“互联网只有三天记忆”,不过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拒绝这两种效应,正相反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个方法,

比如在职场的时候,无论是演讲还是谈话的时候都可以先讲坏的方面,降低对方的期待阈值,然后再提到好的方面,这样对方会更容易地接受谈话内容。

再比如面试、相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争取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这样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