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远离小人的句子(论语遇到言语讨巧)(1)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有些人说话,总能说到你的心里去,让你觉得特别舒服,特别受用,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人。

你可能会对这种人产生一种感觉:这个人好懂我,再发展一下,几乎都快要成为我的知音了。

但是根据《论语》的说法,这样的人,多半属于“巧言令色”者,也就是以花言巧语,讨好的表情,谄媚的态度,来赢得别人的好感,借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说白了就是,这种人,面子上和里子上,不一样,面子上和颜悦色,善解人意,心里面其实是另一番打算。

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的人的确有素质、有礼貌,善于倾听,我们跟这种人交往,人家是发自内心尊重你,聆听你的谈话,这种人我们是真的喜欢与他交往,这种人当然也不是巧言令色者,而是真正的谦谦君子,这一点我们要跟不好的人区分开。

论语君子远离小人的句子(论语遇到言语讨巧)(2)

真正有素质的人,与巧言令色者,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前者是真心实意、有真情实感的人,后者是虚情假意、因某种目的刻意讨好别人的人。当然有些善于巧言令色的人,他也不见得每一次对你的微笑,都是有目的的,因为他应该养成了一种习惯,大多数情况下,他也是没有具体的目的,但是这种人,总得来说,还是谨慎交往为好,说不定某一次,他就又开始利用你了。

按照最基本、最大众化的道理来看,一个人只要具有礼貌、具有一定的素养,懂得尊重别人,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以这样的姿态与人交往,都能赢得别人的认可,也可以被大家认为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好人”。而如果一个人过分讨好你,不可思议地关照你,懂你,这就显得与最基本的认知背离了,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无缘无故地懂你,但是过于懂你的人,不是你的知音,而是一个虚假的欺骗者。保持这样一种基本的认知,在当下社会,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显得十分必要。

论语君子远离小人的句子(论语遇到言语讨巧)(3)

我曾经呆过的一个公司里,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总能把各种各种的情况,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解释地恰如其分,浑然天成,让老板听了之后非常地舒服,光舒服还不够,还很赞赏这个员工的负责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

比如有一次,老板交给他的任务,老板问有没有完成,如果是我,我基本上都是小心地=小声地回复老板:还没有做完呢,我尽量快一些等等,这是我的思路,也是一般的“老实人”的思路。你知道他会怎么回答吗?他说:老板,我发现按之前的办法做,不够完美,我在探索新的办法,可以把质量做得更精致一些,要做就必须要做好,不然草率地做出来,还不如不做。

他的这种回答,每每赢得老板的理解和肯定,其实我作为旁边的听者,知道这只是一种说辞而已,第一,为自己的速度慢,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第二,这个借口不仅是合理的,还是可以赢得夸赞的,第三,间接地突显了做得快的人的为了进度而不追求精益求精的“粗糙”。

论语君子远离小人的句子(论语遇到言语讨巧)(4)

然而私底下,他不断地跑领导的办公室,拐弯抹角地说我的工作哪里做得不到位什么的,等于是打小报告,但是见了我,表面上的方便话、客气话,一说一个溜,显得那么地关心同事、温暖友爱。

又有一次,周末了,我跟他在网上聊,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加班赶一个什么工作上的东西,然后我就开玩笑地说了一句,我说你也太拼了吧,好不容易周末了,还不给自己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周末不放松何时放松呢?这工作的事,有那么急吗?

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他竟然把这个话,把我跟他的对话,截个图,发到了公司群里面去了,群里老板当然是在里面的,发到群里后,我私信问他,你怎么回事?他的解释是什么?他说发错了,不好意思啊,我说发错了,那你发对了准备发给谁呢?他就在那里糊弄敷衍了我几句,具体的话我现在也忘记了。

论语君子远离小人的句子(论语遇到言语讨巧)(5)

你想一下,这段对话,老板看了什么感觉,其他员工看了什么感觉?两个员工,一个周末在加班,一个在放松,然后放松的那个,还嘲笑加班的那个不懂的休息,不懂得消遣一下,两个人的敬业精神和“觉悟”,高下立见啊,你说我要是想在群里解释解释,怎么解释?没办法解释。

这种人,他会在经意或不经意间,精心收集你的“素材”,然后找个机会,给你来一个“揭露”,让你有口难辩,怎么说也说不清。

经过这件事,使我对巧言令色这个词,有了特别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也很“理解”这种人,因为人的性格,人格,基本上就是天生的,他生而就是那样,他的生理基础和生物基础,决定了他就是那样,他就属于那种人,这个世界是歌大千世界,是个无奇不有的世界,所以我理解这种人,理解这种人的存在。

论语君子远离小人的句子(论语遇到言语讨巧)(6)

每次我一想到这个员工,总能联系到唐代的一个历史人物李林甫,我一下子想到,这两个属于一类人,人真的是分类的。李林甫为了排挤他的同事李适之,就想了一个办法。一天,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那个地方,听说有黄金可以开采,技术人员基本上已经探明了,这个消息是可以确定的,如果这个地方的黄金被开采出来,那国家的收入,就可以大大增加呀,只可惜皇上暂时还不知道这个事情,我也在寻思找个时间给他说说呢,或者你去说说也可以呀,反正让皇上知道就好。

李适之是个老实人啊,他信了,然后也想为皇上带去一个好消息,想为国家增加收入,就给皇上汇报了,估计是单独汇报的,因为李适之汇报完之后,唐玄宗又把李林甫找来,一起商量这事,问他的看法,这也能看出,李林甫在唐玄宗跟前,是多么地受器重、多么地相信他。

论语君子远离小人的句子(论语遇到言语讨巧)(7)

可是你能想到此时的李林甫是怎么说的吗?他的另一套说辞,你听了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说陛下,华山那边可以开采黄金,这个消息我其实早就知道了,但是华山是帝王风水的关联之地,那边一动的话,会对皇家不利的,就因为这样,所以我才一直很犹豫,要不要把那边可以开采黄金这个消息,告诉您呢,我觉得吧,如果有人建议开采,一定是心里面不怀好意。

唐玄宗听完李林甫的话后,第一,十分感动,李爱卿想问题太全面太周到了,特别关心我们,这是真爱,是真正的忠,第二,更加地亲近和相信李林甫,第三,逐渐疏远了李适之,因为跟李林甫一比,李适之的“品格”、忠诚度,考虑问题的角度,周全度,太低了。

论语君子远离小人的句子(论语遇到言语讨巧)(8)

大家看了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我之前的这个同事,与李林甫的做事风格,就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所以我每每会将这个连个人联系起来思考。要说收获,就是这件事,加深了我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历史与现实,往往可以生动地互照,历史,从未远离。

我用了较长的篇幅,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是想说明白一个道理,巧言令色者,多半心机很重,表里不一,人与人交往,真诚、礼貌、尊重、大度,就可以了,就是最可贵的品质了,不要相信过于巧言令色的人,我们自己也不要成为那样的人,因为那样的人,内心不纯正,外表上也显得太油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