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流行服装(当年很潮的服装品牌都去哪了)(1)

近日,据《每日邮报》报道,真维斯澳大利亚公司宣布进入自愿托管程序,开始进入破产清算阶段。

不禁想起,十年前真维斯叱咤呼和浩特街头的时代,那时在中山西路的维多利商厦下就有一家真维斯专卖店,每日顾客络绎不绝。

它什么时候消失的,好像真的没有在意,就像我们80后的青春一样,悄悄地流逝。

几年前买的“真维斯”牛仔裤还挂在衣橱里,看上去像新的一样,买它时的情景已经想不起来了,也有好几年没有穿过它了,它就这样慢慢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像它的品牌一样。

听到“真维斯”破产的消息,以为自己会很愕然,其实并没有,心情平静得像呼和浩特冬天结冰的湖面一样,因为近几年,我们已经听到太多类似的消息,一波80后青春记忆的品牌或已悄然退场,或苦苦挣扎生存,很难再续辉煌。

01

比如金利来,“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当年的广告语让它成为了人们认知度较高的品牌,1991年,中国纺织工业部还给它颁发了”中国十大名牌服装第一名“的称号。

当年,”金利来“在呼和浩特入驻的可是大牌云集、走高端路线的“天元商厦”。

1997年,蒙马财经的小编曾攒了好长时间的钱才在天元商厦买了一条红底黑条纹的金利来领带,送给了男朋友做生日礼物。

一条领带当年卖198元,是当时人们三分之二的月薪,是奢侈级的生日礼物。

而现在,年轻人对它的定位是“爸爸们曾经爱穿的服装品牌”,它的业绩也连年下滑。

2014年至2016年,该集团的业绩和净利润均持续下滑。

2017年8月6日,金利来发布盈利预警,称其上半年盈利预期较2016年同期下跌20%-30%。

截至2019年的前6个月内,其营业额和净利润均下跌约5%。

02

再比如班尼路,曾经占据呼和浩特的各大商场,其中最大的旗舰店在民族商场过街天桥下,门口贴着大大的刘德华的海报。

那时的班尼路很“拉风”,找来很多大牌明星当代言人,比如“刘德华”比如“王菲”比如“黄晓明”,郭敬明也曾为它写诗。

它是当时大学生眼中绝对的“潮”牌。

还记得曾买过一件班尼路的外衣,很正的那种红色外套,类似现在的冲锋衣,衣袖上有灰色反光面料的滚边装饰,当时穿上这件衣服,瞬间变成整条中山西路上“最靓的仔”。

那件衣服质量很好,是锦纶面料的。当时大学宿舍里没有洗衣机,小编一般用刷子来洗衣服,刷过很多次,不掉色,不起毛,不打褶,晾干后和新的一样。

一年后,小编长胖了,那件衣服不合身了,就把它送给了当时上高中的妹妹。妹妹喜欢得不得了,又穿了两年……

可如今,全国的4404家的班尼路店面,在6年时间内关闭了3000家,中国内地的厂房也已经关闭。

昔日呼和浩特旗舰店的店面如今已经是H&M的旗舰店。

班尼路风“潮”不再!

03

其实,在我们视线中消失的不仅仅是这些品牌,还有佐丹奴、美特斯邦威、以纯、梦特娇、唐狮……

纵观这些服装品牌,蒙马财经发现,他们的通病是“款式老化、不时尚、款式更新时间长”。

在H&M、优衣库,ZARA等快消服装品牌涌入中国后,带来了一股新的时尚潮流概念。大卖场式的服装销售方式,独特的商品策划、开发和销售体系,使得来店铺运作低成本化。服装的款式紧跟潮流,售价又亲民,迅速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而且,如今电商迅速崛起,而班尼路等传统服装品牌却在线上“乏力”,有些没有涉足线上,有些尽管在天猫、京东上有专卖店却只是把线下的产品照搬到线上,把线上当做线下店铺的过季服装折扣卖场。

拼“时尚”拼不过快消品牌,拼“价格”拼不过电商品牌,班尼路等传统服装品牌纷纷成为80后的“回忆”就不难理解了。

”变还是等死“已成为传统时尚品牌必须面对的现实!

,